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海南建省办大特区以来,开发热潮席卷宝岛各地。工业开发区、旅游开发区象雨后春笋,争相破土。这无疑给海南的经济腾飞注入了强大活力。但是,在这股开发浪潮中,我们也要清旦地看到,有些开发项目缺乏科学论证,并以自然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上马。随着大片标准厂房、别墅、宾馆、游乐园的崛起,是大片良田、林木、草地、河涌的湮灭。如果我们再不重视经济开发中的环保工作,加大环保工作力度,力求开发与环保协调同步发展,那么,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因经济开发与环境保护脱节所产生的历史悲剧,将会在我们这里移地换时地重演。几十年、…  相似文献   

2.
张跃 《前沿》1994,(Z1)
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张跃城市是非农业人口为主体的一定规模的居民聚居地,集中着大量的社会财富,先进的物资技术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明,一般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并在社会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建设需要进行三类设施的建设:城市的...  相似文献   

3.
<正>当今世界,我们的环境正面临着许多严峻的问题,比如气候变暖,空气和水资源污染,以及对自然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低碳经济的概念应运而生,低碳环保已经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共识,这就充分体现了人类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关注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生态需求。科学发展观总结了2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4.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圆满闭幕,仔细研读全会公报,可以发现,此次全会在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农民收入、社会改革等问题的认识上,吸收了许多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改革的具体任务也作了进一步明确。根据过去的经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条件,社会发展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当前,社会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现在面临的一些社会矛盾,如消费增长缓慢、投资低效、一些国有企业效益差、一些政府机构效率低等等,对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推进社会改革,解决这些矛盾,正在成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决定性条件。此次全会,对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提到了突出的地位。现在,中国结束了的对外封闭,利用对外开放抓住了很多发展的机会,但是今后的扩大开放,将面对更多的经济全球化和国外形势多变的冲击,这种冲击可能会超过国内的承受能力。因此,扩大开放的速度不能不以国内改革发展的承受能力为依据。在所有制认识问题上有了新的突破,明确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总体目标。在公有制经济方面,进一步提出建立健全国有资产管理和监督体制、加快推进和完善垄断行业改革以及健全产权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的任务。在非公有制经济方面,强调要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允许私人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让非  相似文献   

5.
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发展模式普遍带来环境恶化问题,引起人们对环境的关注。环境与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也引来环境恶化问题,但经济发展也提高了人们的环保意识和为环境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持,环境与经济既对立又统一,解决好两者的关系是社会持续发展的需要。环境与资源是公共产品,必须在政府的主导下,制定和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激励环境保护的经济政策,构建完善的资源和排污许可的市场交易体系,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才能促进环境保护、经济增长二者的协调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习近平主席在APEC欢迎宴会的致辞中说,让孩子们都生活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也是中国梦中很重要的内容。"APEC蓝"是全力进行污染治理的积极成果,要继续保持下去,实现山青水绿的绿色发展,则需以更大的力度治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这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必须从确保国家现代化的安全环境和确保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战略高度,全面贯彻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努力推进国防建设,促进和保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胜利实现。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这是一个涉及国家生存和发展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作为区的工作层面,如何强化和实践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发展观”、两副重担一起挑的“责任观”,我认为,尤其应注重“三强化”和“三加大”。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指出:在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对全党同志的一个重要考验.要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使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确定了正确的城市建设方针和思路.大连市人大、市政协、市纪委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了对城市建设的关心和指导.使大连市成为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使城市建设成为两个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使大连市城市建设同精神文明建设初步形成了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思文求美,精心建设,努力提高城市的文化品位中央在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满足人民群  相似文献   

9.
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的惨景让人触目惊心。地震灾害的频繁发生,警示全社会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要更加关注自身的生存安全和生存环境;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要更加注重城市灾害风险管理;在提高城市文明程度的同时,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关注城市安全的执政理念。在构建和谐社会中,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促进城市建设与防震减灾工作协调发展,增强社会公众防御灾害风险的意识,提高城乡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努力营造安全的人居环境,是全社会值得重视和深入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城市、城郊与农村经济的协调发展徐向秀城市、城郊与农村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的三个层次和三个主体。社会化大生产把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社会分工、又有密切联系,既是各自独立的主体、又彼此依存,互为条件,为区域经济发展发挥各自的功能和作用。一、城郊与...  相似文献   

12.
我市开展的津沽环保行宣传活动是全国中华环保世纪行宣传活动的组成部分。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始于1993年,十五年来,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5月14日,全国人大环资委在天津召开了“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工作座谈会”,会上汪光焘主任在讲话中传达了吴邦国委员长对进一步搞好中华环保世纪行工作的三点希望:  相似文献   

13.
14.
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和建设强大的国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大战略任务,不仅关系到国防的安全和巩固,而且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统筹好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在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5.
16.
近年来,北京市民营经济规模稳步攀升.截至去年6月底,北京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89.5万户,从业人员达到1157.7万人.2019年,全市民营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2万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总额的51.1%;实现各项税费收入6165.1亿元,占全市税收总量的47.9%.北京民营经济正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在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靖宇  宋洋 《中国发展》2007,7(3):88-97
在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格局中,东北综合经济区能够建设成为全国意义的主体功能区,并且在这一进程中要注重实现大连城市经济开发的引擎效应。为此,应当认定大连城市经济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因素与综合优势,必须促进大连采取城市经济开发与东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开拓对外贸易新局面,带动东北腹地走向世界;努力经营旅游产业,构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拓展金融大市场,打造区域性的国际金融中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不断进步,实现城市经济的跨越发展。只有这样,大连市才能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发挥龙头作用,拉动东北地区重新确立在全国未来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8.
去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治国方略,10月,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这标志着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新阶段,具有极为深远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现就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制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的关系问题谈点认识和体会。一、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是古今中外法学家们长期探讨和论述的问题。我们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探讨两者的关系,加深对其理解。首先,从静态方面来看,也就是从法律和道  相似文献   

19.
程必定 《学习与实践》2005,(1):46-49,5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同类型的区域经济蓬勃发展,从总体上看,区域经济发展已进入城市主导型的新阶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应该推进城市主导型的区域发展战略,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以城市为主导统筹区域经  相似文献   

20.
协调发展要顺其自然复旦大学刘雨中国社会改革至今,有一种现象引人注目,这就是爆炒“模式”、“典型”、“样板”。某省某村近年来农业发展取得了成绩,或仅仅在当地政策上作了某种有新意的改革,就有人为之加冕:“XX模式”。于是有“参观学习”,有“总结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