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结构一直呈现强职权主义倾向。为改变这一模式下控、辩、审三种职能失衡所进行的庭审方式改革,又带来侦查、起诉结构中的强职权主义与审判结构中的弱当事人主义之间的冲突。据此,刑事诉讼法修改应继续将调整诉讼结构作为切入点,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同时把改革向前延伸,以构建完善和谐的新型诉讼关系。  相似文献   

2.
在刑事诉讼结构这一问题的研究上,国内外学者提出了许多理论观点.笔者认为,我国在刑事诉讼结构上应以职权主义模式为主、当事人主义模式为辅,要充分吸收两大模式的长处,尽快建立起一种有自己特色、科学合理的新型刑事诉讼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3.
侦查是实现刑事诉讼的目的、办理刑事案件最基础的工作和重要的诉讼手段。在各国的刑事诉讼中,侦查都属于诉讼程序的启动阶段,对随后的起诉、审判有实质性影响,因而各国都试图构造出合理的侦查模式。由于两大法系刑事诉讼制度的差异,形成了大陆法系职权主义下的纠问式侦查模式和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下的对抗式侦查模式。这两种侦查模式各有利弊,对我国侦查制度的完善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刑事审判阶段正式确立了当事人主义的审判模式,使控辩双方地位趋于平等化。但作为在整个诉讼过程中居于前提和关键地位的侦查阶段,在我国,始终奉行的是职权主义模式,几千年的义务本位的法文化直接、间接地使犯罪嫌疑人地位的实际客体化,从而使犯罪嫌疑人和辩护方与国家侦查机关的地位不平等,以致于形成控、辩前提条件不完备的诉讼结构失衡,即引起侦查职权主义化与审判的当事人主义化的机制冲突。文章试图在我国侦查阶段引入以平等侦查观为支撑的当事人主义侦查摸式,使其与当事人主义趋向的庭审制度相适应,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司法改革日益深入并逐渐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相融合的背景之下,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关于司法鉴定制度的规定,显示出了职权主义过重的弊端。但是在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规定被告人的委托鉴定权之前,被告人直接向法庭提交专家意见书的做法是违法的,应当通过正当的途径将专家意见纳入刑事诉讼之中。  相似文献   

6.
近年,随着我国民商事审判方式由法院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的转变,在降低诉讼门槛和方便群众诉讼的同时,民商事诉讼也被少数居心叵测者利用,成为他们实现非法目的的工具。伪造借条、虚构债务、  相似文献   

7.
陈凤贵 《前沿》2011,(9):75-77
我国民事再审制度存在明显的不足,即具有强烈的职权主义色彩,注重国家公权力干预,漠视当事人诉讼权利。2007年,对民事再审程序的修改,固然有其积极意义,但再审制度的职权主义色彩依旧。改造和完善我国民事再审制度,面临观念变革和制度更新。民事再审的目的在于纠正错误的民事裁判,但是,纠错一要遵循诉讼规律;二要进行价值权衡。在制度上,要以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改造我国再审制度,打造再审之诉。  相似文献   

8.
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司法和谐理念的提出不仅是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又一创新,也为我国民事诉讼模式的转换提供了导向。我国民事诉讼模式改革的历史实践证明,职权主义、当事人主义都不是理想的选择。结合我国国情、顺应世界司法改革潮流、建立协同主义的民事诉讼模式,应当成为改革的方向。构建协同主义民事诉讼模式就要合理分配当事人与法院之间的诉讼权限,建立起协同诉讼的机制和诉讼关系。  相似文献   

9.
三、“隐形沉默权”的客观存 在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那么,在目前我国的刑事诉 讼中犯罪嫌疑人究竟有没有“沉 默权”呢? 虽然我国刑事诉讼法律没有 明文规定犯罪嫌疑人在刑事诉讼 中有“沉默”的权利,但我们详细 考察司法诉讼实践,发现犯罪嫌 疑人在刑事诉讼中却客观真实享 有一种与“沉默权”本质相同的 “隐形的沉默权利”。 我国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虽 然继承和坚持了传统观念、坚持 职权主义的犯罪防止控制体系, 但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已逐 渐的、加速的与刑事诉讼发展的 世界性趋势不断靠拢。例如,新中 国成立以后,我国在刑事诉…  相似文献   

10.
中美刑事诉讼有关证人问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刑事诉讼是英美法系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的主要代表之一,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在许多方面吸取了当事人主义的做法和经验。这种吸收在哪些方面值得肯定,在哪些方面仍然存在缺陷?本文仅就中美刑事诉讼有关证人问题作些比较研究,希望以此推动我国的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进一...  相似文献   

11.
诉讼方面涉及的法律概念较多,弄清这些概念在不同性质的诉讼中的区别,显然是必要的。一、不同性质的诉讼的区别诉讼是司法机关在案件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处理案件的活动的总称。诉讼有刑事诉讼、民事诉讼和行政诉讼这三种不同性质的诉讼。三者的区别主要是:1.诉讼的任务不同。刑事诉讼的主要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治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行政诉讼的主要任务是保证正确、及时审理行政案件,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行政职权;民事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并没有明确家事诉讼与一般民事诉讼的区别,缺乏对家事诉讼的特殊性的考虑,尤其是在证据调查领域。在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下,当事人在举证不能或者遇到困难时,缺乏救济的方式和途径,法院也严格遵循一般民事纠纷的举证原则,不予主动调查。同时,法官的依职权介入容易被指责为职权主义的回归,从而有违法官中立的原则。在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背景下,家事诉讼中法院证据调查权不仅从实质正义的视角出发促进了中立原则的实现,而且弥补了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诉讼调解复兴是和谐社会政治语境下司法政策的相应调整和过度反应,同时存在具体制度方面的趋动力.诉讼调解异化为一种方便审判权行使的手段,成为法官追求办案结果或效果的工具,因而导致当事人处分权的虚化.产生这种异化的根本原因是民事诉讼职权主义模式下的审判权本位.当:事人处分权虚化侵犯了当事人的权利,破坏了诉讼调解的公正.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弱化法官的调解职权,使审判权为处分权提供保障,充分尊重当事人的合意,才能回归民事调解的基本原则,恢复诉讼调解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李峣 《甘肃理论学刊》2013,(6):52-56,65
自上个世纪九十年来以来,不少学者对诚信原则的诉讼功能及司法适用上作了诸多探讨,持肯定论的一方以欧美的立法与司法实践为旗帜,主张我国民诉法应采纳诚信原则,以强化当事人的诉权保障;否定论一方认为,诚信原则在我国诉讼法领域无法理基础.无论是肯定论还是否定论都把诚信原则与诉讼模式联系起来为自己立论,前者以为,借用诚信原则可以趁机缓和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而后者认为,我国强硬的职权主义模式恰恰不是生长诚信原则的土壤.  相似文献   

15.
作为刑事诉讼活动中与被害人首先接触的司法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发挥其对公诉案件被害人"引路人"的作用。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活动中既要依法履行职权,还要保障被害人合法权利的实现。虽然《刑事诉讼法》提高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赋予立案侦查阶段的被害人广泛的诉讼权利,但是受到传统诉讼观念的影响,仍然存在忽视被害人诉讼权利的现象。因此,公安机关应当在工作中确立正确的诉讼理念,加强对被害人人格尊严权与隐私权、人身安全权与财产权以及知情权与诉讼参与权等方面和获得指引与帮助的权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近年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台湾地区的刑事诉讼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其审判制度吸取了当事人主义审判方式的内容,司法机关和立法机关都着力加强人权保障,大幅缩减了检察机关的权力.台湾的这些改革总体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也存在诉讼法律移植时片面、忽视实际,以及未对一些人权保障方面存在缺陷的立法进行改革的不足.台湾的经验对大陆的刑事诉讼改革有几点启示与借鉴,即司法改革必须进行诉讼权力结构的调整,要肯定和支持司法机关对于刑事诉讼改革的积极作用,要积极稳妥地借鉴两大法系审判方式的长处,但要加强配套措施,同时在诉讼法律移植时应全面和审慎.  相似文献   

17.
贾志敏  高丽丽 《前沿》2004,(5):127-129
行政诉讼审前准备程序是具有独特诉讼功能及价值的诉讼阶段 ,为了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应改革我国现有的行政诉讼审前准备程序 ,确立审前准备阶段的程序价值以及建立以当事人主义为主、职权主义为辅的运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何艳芳  詹鹏 《前沿》2006,(8):118-120
现代刑事诉讼强制措施非常强调人权保障、司法审查以及若干制度的完备,我国由于受刑事诉讼职权主义的影响,在很多方面是有缺失的,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上由于广采诸国之立法精华,有着较为完备之规定,这对我国正在进行之刑事司法改革是具有借鉴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辩诉交易制度是美国刑事诉讼中颇具特色的制度 ,其生存于当事人进行主义的诉讼价值理念与诉讼构造中 ,有其合理的内核 ,对我国刑事诉讼简易程序的改造与吸收辩诉交易合理内核问题提供相应对策与借鉴 ,并纠正对辩诉交易制度“误读”而产生的误解。  相似文献   

20.
从总体上看,我国刑事诉讼侦查结构属于职权主义,重在迅速查明案件事实真相,因此,侦查权相对显得过于强大,受到的制约少,出现的问题多而影响大.为此,在侦查中我们更应该强化程序意识,注重人权保障,以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