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建设》2011,(4):49-49
位于平凉市崆峒区西的崆峒山,是传说中广成子修炼成仙和黄帝问道的地方,素有“道教第一名山”的美称。  相似文献   

2.
《党建》2016,(4)
正去年以来,甘肃省平凉市委、市政府把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放在突出位置,深入挖掘崆峒山、西王母等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强化融合理念,实现资源共享,统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促进文化旅游互动互补、互促互利,使全市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高峰。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开发资源潜力。平凉市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富集,以崆峒山道教、西王母远古、古成纪寻根、皇甫谧医学为代表的地域文化独具特色,有首批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等人  相似文献   

3.
全面抗战初期,中共未能注意黄帝符号的独立阐释对政权合法性论证上的意义,在黄帝宣传上多次遭受挫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在黄帝陵资源上的排斥举动凸显了中共自身文化资源与黄帝作为民族国家始祖所需要求上的差距。在多次尝试运用黄帝陵符号未果后,中共开始寻求黄帝符号新的阐释路径。在新民主主义文化理念的指导下,中共同知识分子积极合作,通过将黄帝文化资源的地域范围扩大至陕北边区,以黄河为纽带,尝试发现黄帝与延安之间的联系。与此同时,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历史研究对黄帝时代意义的抽象提炼,证明了黄帝与中共的精神传承关系。中共黄帝符号构建的形成,表明团结各方力量,充分利用因时制宜的各项策略与机构的外部形塑作用,是中共在战争特殊时期改造传统文化符号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4.
《党建文汇》2011,(11):F0003-F0003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境内有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一崆峒山。建立基层党组织839个,有党员20761名。  相似文献   

5.
《党的建设》2014,(9):41-41
黄帝。在古代传说中娃姬,号轩辕氏、有熊氏,为少典之子:黄帝部落发祥地原在陕西北部,后来不断向东迁徙,到达今山西南部黄河之滨,定居于河北涿鹿附近..黄帝以自己的聪明才智,组织和训练部落里的人们习武为战,保卫自己的住所:黄帝的这些做法使其周围的部落也极为钦佩,有的部落开始归顺他,推举他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于是,黄帝的势力越来越大,渐渐与附近的蚩尤、炎帝等部落发生冲突,结果黄帝战胜了他们,统一了黄河流域。后来黄帝的后代不断南迁,到了江汉流域,与其他部落融合。  相似文献   

6.
崆峒山抒怀     
雾笼碧峰楼九重,蓬莱胜景画图中。参天古木摇云影,碧波万顷映长空。游人络绎翩翩舞,骚客绝崖访古踪。清气盈怀可问道,巅峰直向广成宫。崆峒山抒怀@史祯  相似文献   

7.
李涛 《前线》2017,(5):98-100
<正>黄帝在古人心目中有两种身份:其一是远古帝王,高居五帝之首;其二是中央天帝,中国神话里的最高天神,总管宇宙秩序。黄帝通过一系列战争,击败了炎帝和蚩尤,一统氏族部落,天下来归,奠定了华夏国家制度。随后,黄帝及其大臣进行了一系列文化创造,全面建立了华夏文明。黄帝与阪泉之战、蚩尤之战神农氏末年,少典氏的妻子叫附宝,是有蟜氏的后代。附宝在野外遇到闪电,当时正是半夜,耀眼的闪电围绕着北斗七星之中的天权星旋转,同  相似文献   

8.
娄勤俭 《学习导报》2011,(20):35-35
中华民族是历史悠久的伟大民族,历经五千年风雨沧桑,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近代以来,虽屡经磨难,但自强不息和勇于进取的民族精神却始终如一。作为中华文化根脉所系的黄帝文化,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也得以不断发扬光大而历久弥新。今年恰逢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围绕”黄帝旗帜·辛亥革命·民族复兴”的主题召开了学术研讨会,就作为民族旗帜的黄帝文化在近代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作用、意义,做了深入的研讨。此研讨会是陕西省清明公祭轩辕黄帝系列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宗旨是弘扬黄帝文化,传承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党的建设》2008,(5):43-43
陇西,泛指陇山以西的广大地区,战国、秦汉时期指的是以狄道(今临洮)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陇西李氏的源头说来话长。据说,李氏的族源可追溯至黄帝。相传李氏上古始祖为皋陶,是黄帝五世孙,生在曲阜偃  相似文献   

10.
蚩尤论     
正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炎黄之外,还有一位祖先是我们绝不能忽视的,他就是蚩尤。一、蚩尤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祖先之一九黎之君号蚩尤。蚩尤是五千多年前活动在晋、冀、豫、鲁之间的九黎部族首领,也是中国西南民族苗彝的直系祖先。在黄帝、炎帝、九黎、九夷四大黄淮部族的融合战争中,蚩尤先胜炎帝,再胜黄帝,最后却败在炎黄两大部族联军之下,战败而为黄帝擒杀。九黎部族战败后,分成三路向西、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祖先是谁?这似乎是一个很幼稚的问题。谁不知道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祖先当然就是炎帝和黄帝了!那么,炎帝、黄帝的祖先又是谁呢?炎帝、黄帝祖先的祖先又是谁呢?中国人的“开山鼻祖”到底是谁?山顶洞人?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元谋猿人?还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非洲人”?这些就不再是什么幼稚的问题了,就连那些世界级的大科学家们目前也不敢给出一个绝对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全球炎黄子孙的殷切关注下,“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古都新郑大礼告成。近万名华夏子孙从四面八方来到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来到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参加了丙戌年拜祖大典,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规模空前的盛典充满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上,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组织甘肃省"情系陇原"艺术团一行百余名艺术家带着省委、省政府的嘱托,来到羲皇故里天水市和崆峒山下的平凉市慰问演出.为学习实践"三个代表",宣传精神文明建设,艺术家们和当地数万群众融为一体,那真挚热烈的情感至今令人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4.
一、炎黄的地望与相应的考古学文化炎黄二族,实为同源。《国语·晋语四》曰:"昔少典娶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上古时族名常与人名通用,少典、有蟜为不可考之古族,当互为婚姻,演化出炎黄二族。  相似文献   

15.
正中共及其所率红军在到达陕西之前,未曾举行过与黄帝有关的政治仪式。在边区政府成立之前,中共尚未有意识地运用符号化的黄帝这一历史文化资源。1935年4月7日,代表国民党中央与南京国民政府的邵元冲等人与陕西省各界代表齐集黄帝陵前举行祭礼。此后两年间,中共在全民族抗战的时局中显示出越来越不可忽视的政治影响力。因此,南京国民政府约请中共派代表参加1937年的黄帝陵祭礼。  相似文献   

16.
2007年4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日。在惠风和畅、百花争艳的大好季节,来自省内外、海内外的两万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新郑,参加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此次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政府、新郑市政府承办,是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为隆重的一次,以“和谐中原、和谐中国”为主题,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彰显盛世和谐气象。  相似文献   

17.
北京是中华民族爱国思想的重要源头,“黄帝邑于涿鹿”,就在京西地带。北京是古代中国爱国思想的重镇.文天祥在这里留下《正气歌》,于谦在这里写下爱国诗篇。  相似文献   

18.
在河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中原神话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盘古神话、伏羲女娲神话、黄帝神话、大禹治水神话……一串串明珠镶嵌在中原大地。点亮这些明珠的,是河南大学的张振犁教授。  相似文献   

19.
李涛 《前线》2017,(7):114-116
<正>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另外的说法是重孙),昌意的儿子,他的母亲叫景仆。颛顼的父亲昌意,是黄帝的嫡子,因为德行太差,没能继承帝位,被贬到若水做诸侯王,景仆也跟随丈夫到了那里。在少昊时代的末期,天空出现了奇异的征兆,北斗七星中的瑶光星突然穿越了月亮。住在幽房宫中的景仆感应到了瑶光星,怀了身孕,在若水河边生下了颛顼。这个婴儿出生的时候,头上顶着盾牌和戈,预示着颛顼未来将面临征战,并凭借武力  相似文献   

20.
日前,神话剧《传说》在央视一套取得了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但是,与其高收视率相伴的,是观众对该剧情节的不满乃至愤怒。这部融合了上古神话和人类故事的戏,讲述的是黄帝、炎帝时代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