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 1931年底,上海.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晚上,身穿便衣的周恩来突然出现在陈为人的住地明月坊,说:"我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今天来,就是请老兄担任一项特别任务的." 是什么特别任务值得中央领导人周恩来亲自布置呢?这要从10年前说起.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宣告成立时就明确规定,中央的文件要由一名中央领导人亲自保管.1923年设立了秘书,改由秘书保管.  相似文献   

2.
"虎"入敌穴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中共中央获悉消息之后,立刻作出决断:派遣周恩来前往西安.周恩来前去西安的人身安全,是党中央和毛泽东深为忧虑的问题.中央军委保卫部部长钱益民、中央社会部负责人李克农按照中央指示,须在13日下午之前选定周恩来的卫士长.  相似文献   

3.
八大前后,在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毛泽东与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其他各成员之间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认识差异,如他同刘少奇、周恩来等在经济建设方面的差异,他同周恩来在知识分子问题上的差异,他同刘少奇、邓小平等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方面的差异,等等.这些差异一方面极大地丰富了这一时期的探索成果,另一方面为以后党内分歧的产生和扩大、民主集中制逐渐被破坏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4.
《党史博览》2002年第1期曾发表过一篇题为《遵义会议前后的三个“三人团”》的文章,说的三个“三人团”是:长征出发前夕由博古、李德、周恩来组成的具有最高指挥权的“三人团”;长征途中下放军团行军的由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团”;在遵义会议后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负责军事指挥工作的“三人团”。而在这三个“三人团”之前,还有一个“三人团”,即1931年4月,中共中央派到中央苏区由任弼时、王稼祥、顾作霖组成的中央代表团,当时被人称为“三人团”,这个“三人团”很少被提起过。  相似文献   

5.
扳倒陶铸之后,江青一伙的 下一个目标是周恩来 1966年8月八届十一中全会毛泽东发表《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后,刘少奇、邓小平虽然仍是政治局常委,但实际上已“靠边站”了。党和国家的重任倾在了周恩来的身上。鉴此,全会期间在讨论政治局常委分工时,周恩来向毛泽东建议,让刚从广州调中央工作的陶铸担任要职,以协助他处理党和国家的日常事务。毛泽东采纳了周恩来的建议,并在政治局常委名单草案上亲自用红笔把陶铸勾到周恩来的后面、陈伯达的前面。这样,陶铸一跃成为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中央  相似文献   

6.
<正>周恩来同志是伟大无产阶级革命家,他的精神风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人们对周恩来同志有着各种各样的敬称,包括"一代伟人""一代天骄""一代明相、万世楷模"等等,但其中最深刻也最质朴的称谓是"全党楷模"。2009年4月21日,习近平同志在瞻仰淮安周恩来故居时就曾充满深情地说,周恩来同志是共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楷模。我们要坚持学习他的崇高  相似文献   

7.
二十、向中央的最后一个请求 1976年1月8日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同志即根据周恩来的生前遗愿,向党中央请求:周恩来的骨灰不保留,撤掉。这是有56年党龄的周恩来最后一次向党中央提出的请求。  相似文献   

8.
阅兵地点颇费斟酌 1949年7月,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在中南海怀仁堂听取了聂荣臻有关阅兵仪式的基本设想和杨成武关于阅兵方案中主要内容的汇报.经过讨论,<阅兵典礼方案>顺利通过了.  相似文献   

9.
1934年在一场绵绵细雨中不急不慢地来到了瑞金,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驻地,周恩来的眉头越发紧蹙了。3年前,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长、中央军委书记的周恩来奉令从上海来苏区就职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继而又担任红军总政委兼第一方面军政委、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军委副主席等要职,所经的挫折和苦衷真是一言难尽。但可以说,没有一次比现在更糟,心情更沉重。周恩来在临时中央的指令下接替毛泽东指挥前  相似文献   

10.
郝在今 《廉政瞭望》2005,(10):52-53
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共产党再次转入秘密活动,中央机关又从广东搬回上海。1927年11月,周恩来从东江前线回到上海,并被选为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在周恩来的倡议下,于1927年11月在上海建立了中央特利。1928年10月,中共中央还成立了以周恩来为首的3人中央特别委员会,直接领导中央特科的工作了解中共情报、保卫工作的历史,必  相似文献   

11.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走向周恩来研究的辉煌*石仲泉如何把周恩来的研究引向深入,迎接周恩来百年诞辰纪念学术研讨会,这是大家关心的事。我想就这个问题谈几点想法,与同志们交换意见。一、加强周恩来历史定位的研究周恩来在党的历史上的地位已经明确。他属于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相似文献   

12.
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内,有一座风雅别致的建筑——西花厅。因为是仿北京中南海周恩来生前工作和生活的居所西花厅而建造的(中央当时批准的名字叫“周恩来遗物陈列馆”),  相似文献   

13.
把周恩来研究推向新的阶段在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上的总结发言□逄先知这次周恩来生平和思想研讨会是经党中央批准召开的,作为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的一项重要活动。中央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要求研讨会体现“学习周恩来,研究周恩来”的精神,有较高的学术理论水...  相似文献   

14.
冯锡刚 《党史文汇》2001,(11):21-23
1954年秋,陈毅奉调中央,内定将接替周恩来出任外交部长.10月初,陈毅率团出访东德和波兰.对方了解中国团长是一位诗人,特意安排了对歌德故居的参观和肖邦故居的访问.陈毅读过《浮士德》,因此在诗中提及:  相似文献   

15.
周恩来去世 2 0多年来 ,国内外对他的评价和研究一直没有停止。国内的评价和研究可分为四个阶段 :一、 1 976年逝世悼念期间 ,中央讣告、悼词以及人民群众的评说。二、 1 981年《历史决议》通过前后 ,中央和老一辈革命家的评说及其对研究工作的指导作用。三、 1 988年周恩来诞辰 90周年前后 ,是评价和研究的第一个高峰。四、 1 998年周恩来诞辰 1 0 0周年前后 ,是评价和研究的第二个高峰。海外各界人士的评说 ,主要集中在周恩来去世后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欲去武汉畅游长江,周恩来先赴武汉安排准备工作 1967年7月13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118厅召集在京的中央政治局委员和中央文革小组成员开会.就是在这次会上,毛泽东提出了后来为人所熟知的"一年开张;二年看眉目,定下基础;明年结束.这就是文化大革命."会上,毛泽东提出要去武汉看看,准备再去长江游泳.大多数与会者不赞成他去武汉,说武汉武斗严重,安全没有保障.毛泽东说:我不怕乱,我去.让杨成武跟我去,就这样定了.看到毛泽东决心已下,周恩来感到不放心,决定先去武汉,为毛泽东打前站.  相似文献   

17.
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经常奔忙往返于延安、重庆之间。1940年3月刚从苏联治病回到延安的周恩来就考虑到此次返渝尚须办理的有关事宜。一是重庆办事处的警力不足;二是电台方面人手不够。周恩来想趁此次返渝之机带一批同志到重庆工作。中央同意了他的意见,于是从陕甘宁边区部队抽调了32名红军干部组成警卫排护送周恩来到重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老一代运动员中,受到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贺龙等中央领导接见或颁奖者至今还有一些人健在,但由周恩来为其当"编外裁判"并亲手为其掐跑表者,在我国众多运动员中,被称为"飞毛腿"的我国著名短跑运动员姜玉民恐怕是唯一获此殊荣者。无意中一跑跑进了"体育圈"1934年,姜玉民出生在浙江省嘉兴郊区的一个普通家庭里。儿时的她身材就长得比一般的小朋友要高大,而且人很活泼,非常喜爱运动,特  相似文献   

19.
建国后,中央领导人中抽烟的大多抽大中华,只有刘少奇抽大前门,当时大中华五角一包,大前门一角五分一包。一次,为商谈工作,刘少奇步行到西花厅找周恩来。周恩来把刘少奇让进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在四年调整时期的重大贡献吴冷西(一)四年调整时期(1961年至1964年)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新中国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历史阶段中的重大转折。周恩来在这关系我国国民经济盛衰的关键时刻,同当时中央其他领导同志一起,作出了永铭人心的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