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夫妻关系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是夫妻一方个人债务还是共同债务,关系着债权人利益,也关系着夫妻双方或一方的利益。立法者及司法者一直在完善相关法律,在利益倾向保护的取舍及举证责任的承担上试图尽可能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通过对立法目的的解释,以及对法律条文的分析,细致地提出解决问题的观念,以希给司法机关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夫妻共同债务问题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婚姻法》第41条的规定使夫妻各方对共同债务的清偿责任更加明确,为债权人的债权安全提供了较为周全灵活的保障。本文从分析夫妻共同债务的概念和特征着手,较为深刻地分析了关于夫妻共同债务规定存在的缺陷以及审判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试图提出一些解决此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给社会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熟人社会逐渐向陌生人社会转型,由此带来了社会、经济等各方面的变革,互联网借贷正是变革的具体实践。借贷的实质结合上互联网的属性,给现行法律带来了新的难题。夫妻中的一方举债,在形式简便、审核宽松的网贷环境中,认定一笔债务是否成立夫妻共同债务,关系到债权人、债务人等各方权益的维护。现行认定规则一直颇受争议,能否找到一条满足传统与现代需求的新出路,成为当下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夫妻双方或一方为维持共同生活的需要,或出于为共同生活的目的从事经营活动所引起的债务。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存在的缺陷,一是不符合不告不理的民事诉讼原则;二是以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共同债务缺乏可操作性,三是对究竟属于夫妻共同债务还是夫妻个人债务难以准确认定。建议:没有债权人向离婚双方当事人主张债权,或者离婚双方当事人请求确定债务清偿比例,对夫妻共同债务人民法院不予主动处理;债权人或离婚双方当事人对共同债务存在争议时,人民法院在离婚案件中不予处理夫妻共同债务;在处理夫妻共同债务过程中,人民法院应当征询债权人意见。  相似文献   

5.
论夫妻债务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夫妻债务的法律规制,不仅关系到夫妻双方的财产权益,而且关系到第三人债权安全保障的问题,因此,在法律理论上明确夫妻共同债务、夫妻个人债务的各自范围、清偿责任,以及二者在法律上易混淆时的处理依据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6.
离婚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为 ,无论是双方自愿离婚还是一方要求离婚 ,都将产生一系列的法律后果 ,其中夫妻共同债务的处理问题则是关系到防止矛盾激化、促进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一、夫妻共同债务的涵义及范围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2条的规定 ,所谓夫妻共同债务是指夫妻双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夫妻一方或双方出于共同生活的目的 ,从事合法经营活动所负的债务。而婚姻关系存续期间 ,是指从男女双方领取结婚证确立夫妻关系之日至双方离婚或一方死亡时的这段时间 ,在此期间 ,夫妻一方或双方为共同生活所负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根据婚姻法有关规…  相似文献   

7.
8.
[案例]王女和邢民于2004年结婚。婚后,丈夫邢民沾染上赌博恶习,欠下许多赌债。2010年春节期间,邢民为了还债瞒着王女向他人借款5万余元。因为沉迷于赌博,邢民对家庭不管不问,导致夫妻之间争吵不断,夫妻感情日益冷漠。  相似文献   

9.
在债的关系中,根据债的相对性原理,债权人只能向债务人主张权利。当债的一方当事人是夫妻关系中的夫或妻一方时,该债务是由个人承担,还是由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关键在于所负债务是个人债务还是夫妻共同债务。但夫妻间个人债务的承担及共同债务的免除,只能对夫妻双方具有约束力,不能对抗债权人。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法学的视角看,《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规定的夫妻共同债务认定规则存在明显的性别盲点,对女性造成了实质不平等的结果。本文采用女性主义法学的三种分析方法,指出《婚姻法解释(二)》第24条由于未考虑到男女两性在社会分工、家庭职责、对家庭对外事务的参与程度、对家庭亲密关系的依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而存在表面客观中立,实则对妻子一方明显不公的问题。提出以夫妻双方共同举债,或一方举债系基于夫妻双方合意或日常家事代理权的行使作为认定夫妻共同债务的标准,以此维护妻子在家庭中的最大利益,实现夫妻双方的实质平等。  相似文献   

11.
根植于不同社会、经济、政治以及心理土壤的中西法律文化在体系结构、价值取向、法理观念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传统法律文化中含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吸收的优秀法律文化成果,通过中西方法律文化的比较,继承传统法律文化的精华,对于发展我国的法律文化,完善我国的法律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物业管理和社区服务都是促进社区建设,创建文明社区的重要手段,二者有着许多共同目标,这是其合作的基础。但二者在实际运作中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其原因主要在于管理缺乏法律依据和彼此之间缺少了解,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只有理顺二者的关系,才能够实现社区建设的目标,促进社区发展。  相似文献   

13.
我国2003年9月1日开始施行的《物业管理条例》,对社区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社区法制建设应当使居委会与物业管理企业结合起来,发挥物业管理的积极作用,双管齐下,共同构建和谐社区。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扩张,安置社区大量涌现,安置社区治理已成为时代课题。调研发现,城市安置社区治理呈现吸附性特征。地方政府以吸纳社区精英的方式建立起结构性的递进式层级治理体系,包括社区居委会以行政化和职业化为导向的正式吸纳、社区非正式组织的半正式吸纳、以激活社区居民参与为手段的非正式吸纳。在此机制下,安置社区治理呈现出治理重心下沉和政府兜底的治理取向,建立起了多元共治的快速回应机制和情法分流的二元融合机制,实现了安置社区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最大的理论创新是首次明确提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中国特色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建设成为实现两个目标的核心。现代社会福利制度主要由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和社会福利三部分组成,社区福利体系是狭义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0月28日,民政部等16个部委首次发布国家级《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标志2016年成为中国社区社会工作与社区福利体系建设元年,中国城乡社区福利和追求生活质量时代来临,反映中国社会正在由1980年代的“社区服务”,经由1990年代的“社区建设”,进入2010年代的“社区福利体系建设时代”。如何统筹规划、科学设计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如何推进社区福利与幸福和谐社区建设运动成为国家社会政策议程的优先议题。社区福利体系与美好和谐社区既是和谐美好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础部分,又是构建美好和谐社会与美好生活的基本途径,还是观察美好和谐社会和幸福美好生活的最佳视角。构建美好和谐社会、幸福和谐社区和社区建设、社区服务活动“不约而同”聚焦社会福利与社区福利制度建设。中国现代社区福利制度框架决定社区服务体系和社区服务中心性质、定位、地位、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不真正连带债务制度在各国和地区并无明文规定,但由于其独特的法律价值以及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各国和地区所承认。文章从不真正连带债务法律属性入手,通过对不真正连带债务实体法律适用、具体类型的研究,进一步探讨不真正连带债务诉讼中诉权保障和诉讼裁判,以期为司法实践应用提供制度支持。  相似文献   

17.
关于中西方传统法律文化观念产生差异的根源,长期以来缺乏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在借鉴和移植西方的法律文化时,有必要研究清楚"法自然"与"自然法"、"权利"与"义务"、"正义"与"秩序"、"司法与立法、行政合一"与"司法独立"中西方不同的法理观念被借鉴和移植的法律文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一夫一妻原则是调整婚姻关系的基本原则 ,本案中遗赠人的重婚行为违反了这一原则 ;根据遗嘱自由原则 ,遗赠人有权依其正当意志处分财产 ,遗嘱自由是调整财产关系的基本原则 ;公序良俗原则是调整民事关系的基本原则 ,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都受其约束。在本案中被继承人的遗赠行为非不具有正当目的 ,并不违反公序良俗 ;但被继承人的重婚行为 ,是违反公序良俗的行为。法院的判决发生原则适用上的错位 ,将约束性行为的道德准则和法律原则适用于被继承人的财产行为 ,而该财产行为并无违反公序良俗的情形 ,应直接适用关于遗赠的法律规则。  相似文献   

19.
社区文化建设对物业管理企业经营起着重要的作用: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管理与时俱进的必然;社区文化建设有助于物业管理锻造企业品牌与核心竞争力;社区文化建设是物业管理企业参与城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体现,是物业管理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社区建设的发展和深入 ,关键在于社会工作者的自身建设。本文从六个方面论述了社区工作者与传统居委会干部的不同 ,从而确立了社区工作者的专业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