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毛泽东,这位曾经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巨人,之所以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能够无往而不胜,是因为他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坚定地相信人民,紧紧地依靠人民,和人民群众血肉相联;是因为他始终把人民群众看作是真正的英雄,看作是"先生",看作是生存之基、力量之源、胜利之本。人民群众就是"上帝"毛泽东对人民力量和历史作用的认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至暗时刻领导秋收起义,用"枪杆子"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受挫后及时转换思维,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展现了他的远大视野、果敢坚毅和卓越智慧.  相似文献   

3.
今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是毛泽东同志诞辰九十周年。回忆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关键时刻所起的作用,倍加感到毛泽东同志不愧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不愧是我们党、军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取得的,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革命的掌舵  相似文献   

4.
正徐海东大将是卓越的军事家,一生战功赫赫,为中国革命立下了汗马功劳。徐海东与毛泽东初识在陕北。毛泽东称赞他是"对中国革命有大功的人",徐海东也非常崇敬毛泽东,他们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把张村驿打下,大家一块去见毛主席"1935年9月初,徐海东率红二十五军经过10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到达陕北根据地,与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不久,红二十五军和陕北红二十六、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的名字永远与毛泽东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在中国革命的危难之际力挽狂澜,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使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从一个胜利走向了另一胜利。毛泽东是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一位伟人。但作为一位伟大人物,毛泽东到晚年为什么会犯下发动“文化大革命”那样大的错误呢?这实在令人深思。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统一战线的思想兰芳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把统一战线是高到很重要的地位,把它当做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邓小平同志同毛泽东同志一样,十分重视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提出了一套适合中国...  相似文献   

7.
三河坝战斗是南昌起义军南下广东后进行的一场重要战斗,朱德是最高指挥者.朱德在三河坝战斗中表现出超凡的军事指挥才能;处变不惊、遇事冷静,善于找到解决问题办法的智慧;具有很强的革命坚定性;敢于担当的精神,使原先不是他直接领导的部队,心悦诚服地接受他的领导,跟随他转战湘南、粤北,举行湘南起义,之后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实现伟大的会师,汇成红色革命洪流,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相似文献   

8.
《新长征》2007,(2)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高度重视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中奋起、在战胜困难中不断成熟、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大法宝。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过程中,提出了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在坚持毛泽东建党思想的基础上,开创了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国际上发生了一系列政权更  相似文献   

9.
正1945年5月,抗日战争胜利在即,远在陕北的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强调东北战略地位的重要性,他在党的七大上指出:"东北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区域,将来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那对中国革命有什么意义呢?我看可以这样说,我们的胜利就有了基础,也就是说确定了我们的胜利……如果我们有了东北,大城市和根据地打成一片,那末,我们在全国的胜利,就有了巩固的基础了。"2018年金秋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到东北考察,他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指出:"东北  相似文献   

10.
"左"倾教条主义者不懂得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结果给中国革命造成严重损失。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张国焘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路线,走上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的道路,党中央责令他停止一切反党活动。红军各军团灵活机动地开展政治工作,确保党的方针部署的贯彻执行和重大战役、行动任务的完成。三大主力红军在西北会师后,实现了党对军队的集中统一领导指挥,开启了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新局面。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取得的,其经验教训值得认真总结和汲取。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中国划时代的伟大思想家陆剑杰毛泽东是一代伟人。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胜利地领导了一场结束中国数千年的剥削制度而开辟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久远未来的革命。毛泽东被时势推上了崇高的地位,他成为伟大的哲学家、卓越的军事战略家、机敏的政...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曾领导中国人民对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并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建国后,他又领导中国人民成功地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是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如果中国人民没有他,可能至今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之所以能在战争年代赢得一个又一个灿烂辉煌的胜利,在于他对战争规律的深刻把握与娴熟运用。毛泽东认为战争并非社会真空中的军事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综合的、总体的社会现象。毛泽东将军事实力致胜的实力原则、运用军力的智慧和心理战的心力原则、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正义原则三原则运用于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使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能取革命战争的最终胜利。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巨大的。而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所进行的理论工作,则是他留给我们的巨大的精神财富。特别是他着力倡导和确立的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培育了保证党取得胜利的良好学风,应该说在这方面的思想价值是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毛泽东以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诗人形象示人,以至于人们忽略了他在革命年代重视实用性的一面。事实上,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已形成了一种尊重现实的思想方法。作为一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十分重视因时而动。随着日后革命斗争环境的日益恶劣,毛泽东在斗争策略上十分注重"实用性",这充分体现在他的"胜利观"和对"土地政策"的看法之中。  相似文献   

16.
正张治中是蒋介石的心腹重臣,又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交谊深厚。毛泽东称"他是三到延安的好朋友""是真正希望和平的人"。抗日战争胜利后,他为维护和促进国共合作曾三次到延安的经历,至今仍被传为佳话。迎接毛泽东去重庆谈判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了夺取抗战胜利果实,消灭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和根据地,采纳了美国大使赫尔利的策略,于1945年8月14日、20日、23日,给延安连续发了3封电  相似文献   

17.
被邓小平誉为"革命元老"的杨尚昆同志对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长征初期,他和彭德怀一起指挥红三军团英勇奋战,保障了中央纵队的安全转移,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创造了条件;遵义会议上,杨尚昆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领导;遵义会议后,杨尚昆和彭德怀一道指挥红军为成功跳出敌军的包围圈立下赫赫战功;在和张国焘分裂主义斗争中,他拒绝张国焘的收买,接受毛泽东交待的特殊任务,做团结工作,关键时候率部随中央北上,为彻底战胜张国焘分裂主义阴谋活动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禀赋。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缔造者,毛泽东领导党和人民创造了许多党史、军史、国史上的第一。在他的领导实践下,秋收起义部队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号,第一次将"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第一次在起义遇挫时及时调整战略由进攻大城市转为向农村进军等,不仅创造性地开启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新路,而且锻造和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的勇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探讨遵义会议是否确立了毛泽东领导地位的问题,可以从"遵义会议"和"遵义会议时期"两个概念,即从遵义会议本身和从遵义会议的酝酿、召开及其决议的最后通过乃至下发、传达与贯彻这一完整的历史过程进行考察。遵义会议本身虽然并没有推举毛泽东"在党内负总责",也没有让他成为"最后在军事指挥上下决心的负责者",但是,在贯彻和运用遵义会议精神的过程中,在领导各路红军粉碎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并取得长征胜利的英勇斗争中,在克服"左"倾教条主义和右倾分裂主义挑战、维护全党与全军团结统一的过程中,在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艰辛探索中,在完成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并最终促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历程中,毛泽东都发挥了无可替代的领导作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的领导地位,不仅是这段历史亲历者的共识,也是基本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20.
在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也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立足点。 1937年,毛泽东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高度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深刻地指出:“一个政党要领导革命到胜利,必须依靠自己(着重点是引者加的)政治路线的正确和组织上的巩固。”后来在革命取得全国胜利时,他又从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批驳了美帝国主义者污蔑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由于外来势力控制的结果。他说:“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巨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