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应对外部冲击而进行国内国际市场主体转换的权宜之计,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新历史任务、新环境条件作出的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是限于封闭的自我循环,而是走更高水平开放的发展之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对国内大循环和国际大循环的区分,需要我们将眼光从内需外需指标转移,聚焦全球价值链分工条件下经济活动在本土市场和国外市场的空间配置。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并非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的并行循环,两者之间具有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关系,共同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世界经济复苏提供动力。由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质上是一种开放发展模式,因此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不仅具有"中国价值",而且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先进理念、推动和引领构建新一轮经济全球化发展、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等方面具有更为重要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新发展格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逻辑、改革开放发展的历史逻辑和现实发展能力的实践逻辑三者的有机统一。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表象上是发展问题,本质上是全面改革问题,就是要构建一个多方畅通衔接、协调发展的动态循环系统,既要注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也要兼顾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为更好地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需要坚持系统观念,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发挥好改革关键一招的作用,畅通市场循环、疏通堵点与断点,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国土空间布局优化,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历史任务、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面临着供给与需求的结构性矛盾短期内难以化解、金融与实体经济循环不甚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高效衔接存在梗阻等诸多挑战。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打通社会再生产堵点,全面畅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金融与经济良性循环;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全面开放。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遭遇严重的空间生产正义问题。“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提出彰显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实现空间生产正义是其价值导向。差异性和异质性空间生产消解地理空间不平衡发展,符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纠正空间生产非正义难题和坚持空间生产正义的实践性要求。为此,要以创新驱动优化供给端,丰富空间产品种类;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动摇,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二十大提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逆全球化思潮抬头,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时期。在新发展阶段,面对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必须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通过高质量对外直接投资这一连接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的重要渠道,主动深化全球价值链合作,打破山东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低端锁定”困境,引领山东产业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攀升,  相似文献   

6.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加快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主要面临"逆全球化"沉渣泛起、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消费需求恢复乏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因素制约。更好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基础上,抓好高水平开放,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产业链的安全稳定和竞争力;必须牢牢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  相似文献   

7.
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国内外经济形势愈发复杂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发挥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本文在分析青岛市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现状与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青岛市主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实施路径。研究发现,青岛市应当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夯实“双循环”的市场根基;加快延链、补链、强链,破除“双循环”发展的技术难题;推进胶东半岛发展,保障“双循环”的区域协调;实施人才振兴战略,激发“双循环”的人才活力,多措并举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一种战略性选择的转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是理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理论基础。基于开放经济条件下探索马克思主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之间相互关系的经济学原理对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认为生产与消费的合理配置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完善分配制度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根本保障,交换过程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方式。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合理正常有序运行是加快推进国内国际双循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2020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国内循环越顺畅,越能形成对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越有利于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越有利于形成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新优势。”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促进世界经济繁荣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0.
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和新时代改革发展任务,为充分释放内需潜力,打造国内强大市场,统筹利用国内国际市场,中国提出加快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本文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个环节分析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堵点,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关键生产要素,数据要素通过市场化配置参与到社会再生产全过程中来,在促进各类资源要素流动配置、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首先,在内涵界 定和特征描述的基础上,阐释了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助推新发展格局构建的内在逻辑机理:一方面是通过畅通要素循环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另一方面是通过增强经济韧性支撑国内国际经济循环畅通。其次,着眼于数据要素的产权界定、市场化配置、市场开放共享和参与分 配四个方面,归纳出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培育的制约因素。最后,针对以上制约 因素,分别提出要通过加强数据确权、建设高标准数据市场体系、扩大数据开放共享、实现数 据参与分配来培育数据要素市场,从而为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行政行为的国际化扩张即原属于行政行为的某些要素呈现的域外扩张乃至在全球层次流行的状态。作为一个国内法概念,其国际化解读的逻辑前提是全球化下传统主权观之质疑及其发展。就当下来说,行政行为国际化主要有两种表现形态:国内行政行为的域外效力以及国际性规制行为的出现。面对这些形势,中国必须有所作为,并采取相对应的行动。  相似文献   

13.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历史的经验总结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安工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打赢网上网下两个战争,是适应全球化趋势下打击国际性犯罪和世界警务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从"东北现象"到"新东北现象",东北老工业基地"振而不兴"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的区域协调发展.需要跳出就东北论东北的方法,在我国实施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背景下,探究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退机制.可以认为,正是东部沿海地区深度嵌入全球经济循环链条,弱化了它与国内经济循环的联系,对东北工业形成了替代,造成国内经济循环与...  相似文献   

15.
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有传统理论“一元论”、“二元论”、“自然调整论”等学说,国家中心范式的存在与全球化时代凸现出范式危机,因而全球范式应作为未来法哲学的转换方向。全球范式主要应在法律本体论、法律主体论、法律发展观三方面对国家中心范式进行观念革新。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的理论.伴随着经济体制的重大改革,我国的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新现象和新问题,理论界对如何深化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有三种不同的观点,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三个有关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基本问题上.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尊重马克思的原意,也要尊重实践,与实践逻辑保持一致是马克思的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性和科学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随着国内外形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学生思想领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动向。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不断变化的形势,抓好政治理论和思想道德课的教学改革;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发挥学生骨干的带头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大对贫困学生的帮助力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具备了经济效率动能、结构转换动能、创新动能、制度动能和数字化新动能。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主动推进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体系构建,将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进出口贸易展会等打造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重要的前沿阵地和新高地,推进国家标准国际化,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模式匹配的体制机制和营商环境等,以全面的制度型开放大力推动我国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向纵深推进。  相似文献   

19.
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2014年中央部署的五项重点改革之一。这项改革既为其它各项改革提供动力机制,又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坚强保障,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从五个纬度即逻辑起点、全球语境、目标定位、执政新局、改革变量等深入研究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意义与特点,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