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云岭 《唯实》2022,(1):21-23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集体经济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要把好乡村振兴战略的政治方向,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性质,发展新型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道路".江苏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成效"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在"三农",在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中,发展新型集体经济,形势特别...  相似文献   

2.
《求实》2021,(4)
建党百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价值导向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逻辑主线,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自由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初期的"均富平等"、改革开放初期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建立市场化农村社会"、新农村建设时期的"以人为本"、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人民至上"等六个阶段的演进历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农村社会治理价值体系。"自由解放"是革命发展的需要,"均富平等"是对革命理想的践行,"共同富裕"源于农民对"致富"的追求,"建立市场化农村社会"是对"共同富裕"的具象化,"以人为本"是对"市场化社会"的理性回归,"人民至上"是对"以人为本"的发展与升华。  相似文献   

3.
共同富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同志认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达到小康水平以后,共同富裕就将成为我们的"中心课题",并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什么是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是当前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宁夏作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积极寻求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途径,对于更好地抓住战略机遇期、加快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  相似文献   

4.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顾这些年来取得的成就,我们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宏伟目标。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可以把共同富裕这一目标的实现划分为三个阶段:共建、共享、共富。三个阶段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交叉与重合,贯穿于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奋斗目标的始终。但三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又各有侧重: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共建"是发展的重点,更是基础;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要求"共享发展"是必由之路;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共富"必然是发展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慈善事业是实现第三次分配的主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首次把"三次分配"明确为推进"共同富裕"的基础性制度安排,为高质量发展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提供新的战略指引。民政部门作为慈善事业的主管部门,必须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慈善事业的新定位,完善发挥三次分配作用的政策机制,更好助力扶弱济困、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6.
正"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是十九大报告重点论述的一个方面,明确将其定位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都是重要的评价指标。由此可以推导,民生建设水平的提高将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成就巨大,但不可否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李月波 《党史博采》2006,3(4):31-32
允许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以带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改革政策已取得重大成就.但在进行了长达20年的改革以后,大家不无遗憾地发现,"共同贫困"的局面虽已消失,但"共同富裕"却还有很长一段距离.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以及社会各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8.
正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确定2035年远景目标时明确要求"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8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共同富裕被列入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为了科学有效推动共同富裕,有必要从学理上揭示共同富裕的理论逻辑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在探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共富""共享"作为顶层设计的价值旨归。本文在进一步厘清"共同富裕"和"共享发展"两者理论关系的基础上,指出实现"共享发展"是"共同富裕"的现实选择,新时代必须探寻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享发展"之路,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主旋律。邓小平的发展价值理论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谁"的问题。发展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发展价值理论的核心,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发展的价值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以人民为本位价值理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以"农村集体"为名的各类合作社迅猛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壮大农村实体经济,拓宽农村经济发展渠道,为农民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设立"空壳社"套取国家资金,入股资本向大户集中,"近亲结对"等虚为"农民名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强调,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要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共同富裕不只是物质生活的富足,而且是人民生活各方面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需要大力推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3.
纪漫云 《唯实》2022,(3):67-69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十次会议上强调,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共同富裕,富裕是前提,共同是核心,三农是关键,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民和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民和农村.立足新发展阶段,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促进...  相似文献   

14.
贾玉娥 《党史文苑》2007,3(11):43-46
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和主旋律.邓小平的发展价值理论回答了建设社会主义"为了谁"的问题.发展为民,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是邓小平发展价值理论的核心,共同富裕是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发展的价值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注重人的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是实现以人民为本位价值理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决定了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只有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才能不动摇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的主人翁地位.共同富裕是改革的最终目标.受生产力水平的制约,"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成为我们在走向共同富裕过程中的必然的政策选择.但是,什么人先富、哪部分人先富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所有劳动者都是人力资本,都应分享利润.  相似文献   

16.
正共同富裕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真正体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本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国家财力稳步增长,为实现共同富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过往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重申了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绝不能出现"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现象。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又多次强调论述共同富裕,并把它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上。这表明,实现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到了刻不容缓的历史时刻,成为当前及今后必须给予重视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7.
徐友苗 《学习月刊》2013,(14):32-32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为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初,他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著名论断,创新发展了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思想理论。一、创新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选择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社会主义的目的就在于它能够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消除两极分化,使所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21)
正"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重千钧,"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贯穿于报告之中,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报告始终"以人民为中心",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和  相似文献   

19.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回顾这些年来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的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到本世纪中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的目标。根据当前社会发展形势需要,可以把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划分为三个阶段:共建、共享、共富。三者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相互交叉与重合,贯穿于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始终。文中着重介绍了"共享发展":一是,与当前"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相呼应;二是,共享发展在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过程中具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正>"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6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他强调,"扶贫开发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