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人认识罗工柳,因为他是个大画家,他的那幅油画《地道战》连小学课本里都有。有的人敬重他,因为他的狂草也是独门绝学。然而,更多人不知道这位艺术大师流传最广的作品却是亿万中国人手中的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地道战漫谈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一听到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大家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电影《地道战》中的画面。整整40年了,这部“老”电影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地道战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
地道战漫谈     
张立峰 《党史博采》2005,(12):19-20
"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一听到这首雄壮激昂的歌曲,大家的眼前立刻就会浮现出电影<地道战>中的画面.整整40年了,这部"老"电影依然鲜活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中.然而,地道战背后的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4.
<正>电影《地道战》中有一支人们耳熟能详的插歌:“地道战,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歌唱的正是抗战时期让日本侵略者闻风丧胆的冀中地道战。这一凝聚人民智慧、克敌制胜的创举,在冀中平原构筑起一道“地下长城”,化无险可守的平原为不可攻克的要塞,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  相似文献   

5.
隔山 《党课》2014,(21):121-123
上世纪80年代初,四川美院油画系学生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获得“中国青年美展”一等奖,这是一幅具有强大震撼力的油画,巨大的老年农民头像充斥在一人多高的画面中。  相似文献   

6.
正一直活跃于当代画坛、年逾古稀的实力派画家沈尧伊,是一位坚定、痴迷的"红色"革命主旋律画家。自1975年至今,沈尧伊以长征为主线创作了版画、油画、连环画等多部经典作品,红军长征题材始终占据他40余年艺术生涯的核心位置。油画巨制《长征之路》是画家沈尧伊在两度跋涉长征之路基础上,历时一年精心创作完成的一幅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并济的力作。  相似文献   

7.
感受冉庄     
高峰 《党史纵横》2007,(7):54-55
《地道战》的电影不知道看了多少遍,许多情节早就深深地印在脑海中,但那时只知道地道战而不知道冉庄。后来虽然知道地道战是在河北省的冉庄,但又没有机会前去瞻仰。不久前,借出差的机会,我终于踏上了这块创造过神奇历史的英雄土地。虽然以往从电影中对冀中人民开展地道战的情况有所了解,但真正身临其境时,这种心灵的震撼从屏幕中无法感知  相似文献   

8.
《党史文汇》2021,(1):64-64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过很多重大事件,关乎中国革命的前途,关乎中华民族的前途。南昌起义就是其中之一。为了用艺术手段再现这些经典场景,很多著名画家都为之倾注了心血。其中,画家黎冰鸿(1913-1986,广东东莞人)就南昌起义创作的油画可谓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本刊封底所刊油画《南昌起义》为1959年黎冰鸿创作,尺寸为260×200厘米,现存于国家博物馆。黎冰鸿在1960年又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创作了一幅尺寸几乎相同的《南昌起义》油画。  相似文献   

9.
<正>王耀南,开国少将,我军地道战创始人之一,曾被朱德称为"地道战之父"。他在红军时期发明地道战、移动地雷战,是红军中唯一获红旗勋章和二级红星奖章这两项殊荣的干部。他的一生就是一部我军的工兵史,被称为"工兵王""地雷战王"。他从井冈山到抗美援朝,参加战斗达300余次,5次负重伤,身上共留下31个枪眼,却从不退却。在中  相似文献   

10.
<正>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敌后军民创造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游击战争,在广阔的敌后战场上灵活运用地道战、地雷战、麻雀战、破袭战、水上游击战等多种战法,出其不意地打击敌人,零打碎敲地消灭敌人,极大地牵制、消耗了敌人实力,令敌人闻风丧胆。 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地道战,嘿!地道战,埋伏下神兵千百万,嘿!埋伏下神兵  相似文献   

11.
王树林 《党史博采》2001,(10):45-46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地处保定市西南30公里的冀中大平原上,位于京、津、石、沧之间。中外战争史上闻名的地道战,就发生在这里。 日军侵入华北之后,冀中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毛泽东同志《论持久战》的战略思想,在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区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坚持敌后抗战,扩大抗日根据地,利用地道战这种独特战斗方式打击敌人。冉庄人民以其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巧妙地设计了各种工事和地道口,部署不同的作战方法,在普通的村庄,创出了不平凡的业绩,被誉为地道战模范村。聂荣臻  相似文献   

12.
《奋斗》2016,(3)
正黑龙江省虽然地处边疆,但龙江油画的发展却可以用历史长、起点高来概括。1896年,随着中东铁路建设,哈尔滨已成为当时东北亚最富盛名的国际商埠,油画的传播也随之出现了两个高峰:一个是1918年建立的俄国画家"荷花艺术学校";另一个是1920年建立的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这两所学校的油画艺术在当时就已经具备了国际化水准,并向国内传递欧美艺术的先进信息。解放后,黑龙江省相继涌现出一批独具创作风格的油画  相似文献   

13.
陈秧林  刘艺 《湘潮》2012,(5):33-37
李自健是著名的中国旅美油画家,美国油画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旅美之前,他创作的《山妹》和《孕》等两幅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在画坛初露  相似文献   

14.
“文革”爆发后,“样板戏”一花独放,自1966年到 1970年,全国只生产了4部可看电影,其中以《地道战》影响最大。这部影片以“流畅的手法,高超技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热烈欢迎,成为人们百看不厌的“经典之作”。电影《地道战》是怎样诞生的呢?本文就此作一披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5.
凡是参观过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同志,无不对董希文同志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留下了深刻印象。然而,你可能不知道,而今馆内展出的这幅油画已不是原作了。 那么,油画《开田大典》原作哪里去了?这事还要从头说起。  相似文献   

16.
正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董希文(1914—1973)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活跃在画坛上的一位杰出的油画家。他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受到了毛泽东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称赞。从此,董希文就和这幅作品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开国大典》因种种政治原因多次被迫修改,董希文也因此饱受磨难。董希文的艺术道路董希文生于浙江绍兴,曾在苏州艺专、杭州艺专等校学习过,后又到西南、西北地区学习创作。1942年创作了油画《苗女赶场》,可以窥见他对中  相似文献   

17.
伫立在村头,仿佛置身于悠长的时间隧道,回到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除了村民的服饰和交通工具外,这里的一切依然如故:隐藏着射击口的碾盘、地平堡、高房工事,曾经暗藏杀机,令小鬼子望而却步;村口那千年槐树,虽已枯死,却依然挺立;那口著名的大钟,孤悬树上,令人荡气回肠。这就是电影《地道战》的实地拍摄地——河北清苑县的冉庄。《地道战》在全国放映后,使这座不见经传的普普通通的小村庄名声鹊起,蜚声中外。其实,冉庄不过是华北地道战的一个代表、一个典型、一个缩影。在千里大平原,像冉庄那样的与敌人进行地道战的村落不知有多少;像冉庄那样的…  相似文献   

18.
地道战--筑起地下长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是开展地道战的重点地区.初期的地道是单口洞,后来把两个洞口挖通,形成双口洞或多口洞.根据对敌斗争的需要,边战边挖边改进,终于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地下防御战争体系.  相似文献   

19.
正由兵团文化中心、七师党委宣传部、七师文联、七师一二六团联合举办的庆祝兵团成立六十周年、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的《前辈的足迹》军垦油画作品展,11月6日至12日在乌鲁木齐兵团文化中心展厅举办。为期一周的展览观者如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本次展览共展出来自七师职工军垦油画创作团队近两年精心创作的反映军垦前辈创业历史的47幅作品,通  相似文献   

20.
正从国画《苗寨笙歌》到版画《高台地戏》,从油画《加榜梯田》到雕塑《亚鲁王》,从油画《海龙屯与平播之役》到书法《白水瀑布》……精湛的文化表现形式和丰富的艺术语言,凸显贵州独特的文化风貌。这些作品都是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的重要成果,是贵州美术和书法史上的"高峰"。贵州于2015年底启动多彩贵州大型书画"双百"创作工程,历时两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作一批体现时代要求、中国精神,具有国家气派、贵州特色的美术、书法精品力作。2017年12月28日,"翰墨书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