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2017,(1)
李达毕生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寻求出路,并形成了历史与逻辑、理论与现实相统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哲学反思,内涵式地形成了立足中国国情、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起点、研究目标和研究路径。当下,处于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的中华民族,亟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中国化"的逻辑方式拿出一套"中国方案",让理论与现实再次产生强有力的互动。对李达"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的深刻挖掘和创造性阐释,将在问题澄清、思维方法和路径选择上为当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发展与突破带来明确的启示与指引。 相似文献
2.
周和风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5,(3):93-95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气哲学发展的成果,"中国化"的基本依据在于马克思凡义哲学批判性和革命性本质,马克思主义气势汹汹宁实现中国化必须扎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深厚土壤,其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契合点在实践. 相似文献
3.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逻辑上说.可以分为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在众多的理论流派中选择并坚持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环节是将马克思主义应用于中国.使之中国化。这两个环节,恰好和中国现代历史上的两场启蒙运动联系在一起:正是在五四启蒙运动中.马克思主义有了一批忠实的信仰者并开始在中国思想界占据主导地位:正是在20世纪30年代的新启蒙运动中. 相似文献
4.
郭丁 《共产党员(沈阳)》2022,(3):37-39
<正>一个民族要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不能没有正确思想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他鲜明地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 相似文献
5.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属性与特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相对的、统一的、开放的、动态的、整体性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整体性研究,要从两个维度去开展:第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应坚持从整体上去把握;第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的考察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整体性原则。 相似文献
6.
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牢牢立足中国大地、不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两个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的认识和把握不断深化的理论成果,充分反映党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三次飞跃的历史主动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的庄严历史责任,这就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必须继续坚持和贯彻“两个结合”,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更好地掌握历史主动,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相似文献
7.
<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从认知向实践的跨越,是符合中国实际的新的理论升华,其目标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李大钊是中国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最彻底最先导的人”,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发挥了“立其基、导其先河”的作用,为马克思主义真理深深扎根于中国的土壤打下了基础。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来解决中国面临的问题的一系列理论阐发和实践探索,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作出了最初的理论贡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源头活水”。 相似文献
8.
新中国60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中国60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围绕着时代主题与实践基础进行了三次范式转换,即:从苏联机械范式到中国辩证范式的转换,从生产关系范式到生产力范式的转换,从物的范式到人的范式的转换。三次范式转换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存在着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要论断。“两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以高度的历史自信和文化自觉总结了我们党百年奋斗的成功经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内涵,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纵深,展现了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文明视野。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深入推进“两个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相似文献
10.
11.
弄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涵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的前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中国实际包括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历史经验相结合。三个结合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每一结合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现实相结合是三个结合的核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与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 《上海党史与党建》2008,3(3):13-17
从科学认识和理论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来看,任何一种新理论的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科学的方法论指导和理论创新思维,任何一种科学理论研究成果都是一定的理论和方法的凝结物。从一定意义上说,科学方法的创新比科学理论的创新具有更重大更普遍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谷少杰 《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1,(2):5-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其实质反应的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提法上明显存在着两种错误观点,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的"异端";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民族主义"。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质的解读,不仅是个学术问题也是个政治问题,我们有必要对这些言论进行明确辨析,以辨是非、以正视听。 相似文献
15.
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探索,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制定了纲领、路线、方针、政策,这就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另一个层面是理论界对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阐释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具体内容、意义作用等.第一个层面的探索是第二个层面探索的前提条件;第二个层面的探索对第一个层面的探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理论学刊》2021,(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论述,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入新阶段、新境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更高的历史高度加以审视,突出的是中国特有的文化立场、文化基因、文化风范,彰显出更为鲜明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带入新的发展阶段。走自己的路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两个结合是走自己的路的深化扩展,也是文化两创的必然要求和延伸发展。两个结合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水平,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具体实际的契合点,发挥中华民族的语言魅力,增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一个有着高度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征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逐渐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规律性认识。“两个结合”的提出,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综合作用的结果,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入新境界,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重要理论遵循。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需要进一步增强“两个结合”的行动自觉,立足客观现实,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坚持守正创新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开辟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19.
20.
在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进行研究和表达,特别是作为一门课程和教材来建设时,如何避免这门课程和这本教材成为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简单串联,最关键的一个问题,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关系。是侧重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还是侧重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是我们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