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35年1月1日猴场会议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突破乌江,向黔北重镇遵义前进。1月4日至7日,中央红军突破乌江攻克遵义。进入遵义后,中央红军在这里活动长达44天,足迹遍及今遵义境内160多个乡镇,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停留时间最长的地方。在遵义,中国共产党不仅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遵义会议,而且领导和帮助当地人民建立起工农武装割据的  相似文献   

2.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在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在这个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在确立和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上旬,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  相似文献   

4.
正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从这首朱德发表的《遵义会议诗》中,可以看出遵义和遵义会议在老一辈革命家心目中的崇高地位。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这就是著名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后,红军一改之前的被动局面,很快跳出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于1936年10月实现胜利大会师,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5.
1935年1月15日至1月17日,中共中央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危如累卵的紧要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建国以前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逐步形成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相似文献   

6.
1935年1月15日到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中国革命史上具有转折意义的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7.
70年前,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在攻克黔北重镇遵义之后,中共中央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中断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开始确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8.
遵义在唐代以前称“播州”,唐代以后取义于《尚书》“无偏无颇,遵天之义”之句,改名为遵义。然而真正使遵义闻名中外的,还是城内20世纪30年代的一座记录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的建筑——遵义会议会址。1935年1月,红军攻占了黔北重镇——遵义。经过充分的酝酿和准备,于1月15日至17日,党中央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遵义会议确定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后,他的老战友朱德当然特别高兴,即咏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高低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这首诗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的大好形势,也表达了朱德当时的心情。部队听了遵义会议的传达以后,全体指战员都很兴奋,战斗热情空前高涨。  相似文献   

10.
丁艾 《党史文汇》2000,(3):23-23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我党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了一次历史性的会议-遵义会议,从而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从此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促使我军胜利地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壮举。遵义会议成为我党历史上的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新中国建立后,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迫切希望能将这次会议的会址明确下来,以作永恒的纪念。1951年在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3O周年的日子里,寻找遵义会议会址被提上了工作日程。在党中央的关怀下,遵义县委成立了“遵义会址纪念建设筹备委员会”…  相似文献   

11.
正陆培法在10月8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文介绍说,寻找遵义会议会址是段曲折的过程。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在严酷的战争环境和极为保密的情况下召开的,遵义本地没有知情人。而有关遵义会议的记录也失落了。原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馆长、党史专家费侃如,披露了当初寻找、确认遵义会议会址的种种鲜为人知的历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从遵义会议开始逐步形成的,在这个领导集体中,毛泽东是核心。作为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朱德在确立和维护毛泽东的领导核心地位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遵义会议上明确支持毛泽东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1月上旬,红军占领贵州遵义。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会议主要是总结第五次反"围剿"和突围中军事指挥的经验教训。博古在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五年一月七日,中央红军长征至贵州遵义。党中央于一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遵义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这就是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取得的伟大胜利,影响深远。一九四五年四月党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作出了英明正确的决议,说“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  相似文献   

14.
正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省遵义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能够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杨尚昆是遵义会议的参加者,又是遵义会议纪念馆首批接待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从1935年遵义会议至今,杨尚昆是四进遵义城,三进遵义会议会址。 一进遵义城是1935年元月。1934年10月17日,杨尚昆和彭德怀率领红三军团从江西出发,开始长征,接连突破敌军的4道封锁线,战功卓著,受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的通令表彰。 1935年1月,红三军团驻扎在离遵义城20多公里的懒板凳(今南白镇)防卫。当他和军团长彭德怀同志接到开会通知后,立即赶到军委总司令部驻地。杨尚昆以红三军团政治委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在会上,杨尚昆批评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严重错误,坚决拥护毛泽东的正确主张。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一渡赤水,进入扎西后,又挥师东进。他和军团长彭德怀一起灵活机动地执行毛泽东的战略战术,率领红三军团与敌军浴血奋战,抢占娄山关,同红一军团一道二进遵义城,遵义战役歼灭敌军2个师又8个团,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6.
遵义会议——历史性的伟大转折—11935年1月7日,红军治局常委、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央执占领遵义。毛泽东、周恩来、行局中共党团书记)、秦邦宪(即博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随军委纵队于古,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总1月9日下午进入遵义城。这时,负责人)。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等向  相似文献   

17.
媒体看贵州     
《当代贵州》2015,(3):9
<正>1月15日上午,纪念遵义会议80周年大会在遵义隆重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宣传部部长刘奇葆出席并讲话。他指出,遵义会议的重大历史贡献,永载史册、永放光辉。要通过纪念遵义会议,从中国革命历史中汲取养分、增添力量,把遵义会议形成的革命传统一代一代传下去。图为大会现场。(本刊记者傅泊霖/摄)  相似文献   

18.
一篇沉睡已久的半部手稿,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却笼罩着一层层难解的谜雾……陈云的手稿《(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记述了遵义会议前后的有关历史情况,其中对遵义会议酝酿的过程、主要内容,尤其是中央组织变动情况等重要史实都有明确的记载,是一份极为珍贵的历史文献,对弄清遵义会议的许多关键问题,帮助党史学界深入研究遵义会议,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对于这个手稿本身却有着许多有待破解的谜。《(乙)遵义政治局扩大会议》是“传达提纲”吗?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长征途中举行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伟大意义的转折点。…  相似文献   

19.
遵义会议与党的民主集中制的确立郭淼一民主集中制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从1921年党的成立开始,就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写入了党的第一个纲领中。然而许多年来,特别是遵义会议之前,党内民主集...  相似文献   

20.
遵义会议上投了紧要的赞成票 1935年1月7日,红军进占黔北重镇遵义。 1月13日,刘少奇在桐梓驻地接到周恩来的电报。电报要求他和五军团政治委员李卓然应于次日赶到遵义,出席于15日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刘少奇是六届五中全会补选的政治局候补委员,长征之初,担任红八军团中共中央代表。红八军团建制撒消后,随部并人红五军团,后任该军团中共中央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