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修法呼唤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4,(22):10-14
最近两年,最为火爆的纪录片莫过于《舌尖上的中国》,风行一时的“舌尖”一词,也因此成为“食品”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2.
《今日海南》2013,(2):21-21
习近平总书记“浪费之风务必狠刹!”的批示,使反对“舌尖上的浪费”成为2013年开年全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实细想就会发现,浪费现象又岂止是发生在“舌尖”上,在如今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浪费无时无刻不在身边.尤其在公款消费方面,浪费更是成为了一种常态化,让人不得不正视、  相似文献   

3.
子荷 《中国减灾》2013,(4):15-17
“掷出窗外”网站的创办人、28岁的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吴恒很喜欢看《舌尖上的中国》。他说,舌尖上有两个中国:一个是电视里的那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传统美食文化的中国;还有一个是他网站上那样,黑心商人制造黑心食物并占有庞大市场的中国。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绝育黄瓜……说起食品安全,  相似文献   

4.
正《舌尖2》延续了人们对美食发自内心的热情,纪录片开播后,中国平均每20个微博活跃用户就会发出一条与《舌尖》相关的微博,与此同时,边看片边下单购买美食,已成为一种时尚。2012年,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让国人初识了中华美食的厚重能量,它所创造的空前收视奇迹,被文化界认为是"纪录片回归大众视野的标志"。在多次更改首播档期后,央视终于重磅推出《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以下称《舌尖2》),伴随着不断升温的全民"舌尖狂欢",中国纪录片在海外市场开始叫响。  相似文献   

5.
《上海支部生活》2012,(7):57-57
都说每个人的舌尖上都有一个故乡,而我的舌尖记忆当然少不了我的“故乡”——厦门。今年5月,因着毕业十年聚会的缘故,我得以重返厦门。去之前就想好,这趟厦门之旅是休闲之旅,吃货之旅。蛤蜊煎、南普陀素饼、鼓浪屿馅饼、黄金香肉松,还有好吃的南方水果,一定要尝个遍。对于这些美食的想念和渴望,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美味,更因为附着于它们身上的记忆。  相似文献   

6.
去年底调任农工民主党湖南省委专职副主委的蒋秋桃代表,在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工作了27年,对于事关老百姓舌尖上安全的监管问题,自然是她在全国人代会上关注的焦点,谈起食品安全问题,她也是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7.
蔡建军 《北京观察》2013,(10):63-63
道光皇帝倡导勤俭治国,狠刹吃喝浪费之风,这对我们今天反对“舌尖上的浪费”,仍有警示和反省作用,也蕴涵着深刻的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颜玉华 《今日海南》2013,(10):40-41
自从“舌尖上的反腐”不断深入,政府机关的公款吃喝已经像过街老鼠受到全社会声讨和监督,“三公消费”得到有效遏制。但随着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年报的发布,其天价业务招待费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政府机关要反“舌尖上的腐败”,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能否例外?有人主张要区别对待,有人认为央企、国企和其中的上市公司的三公消费也应晒一晒,“舌尖上的反腐”不应有“特区”。笔者认为有必要厘清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谢汝平 《中国保安》2013,(11):76-76
看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被里面的各式美食所吸引,钦佩中国美食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不由得想起童年时,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我们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广阔的大自然里寻找各种吃食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科技部机关服务中心积极加强就餐管理,把节约粮食、反对食品浪费作为建设节约型机关的重要内容,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将制度落到实处,杜绝“舌尖上的浪费”,积极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消费观念和饮食文化,形成“节约粮食、人人有责”的良好风尚。  相似文献   

11.
杨佩 《协商论坛》2015,(3):28-29
农民委员宋丰强再与总理面对面,手举题板建言打造"舌尖上的安全"在全国两会的舞台上,驻豫全国政协委员、河南绿色中原现代农业集团董事长宋丰强从来不缺"故事"。今年两会上,宋丰强手举题板,与李克强总理关于"打造舌尖上的安全"的"互动"对话,再一次让他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严守法规和标准,用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坚决治理餐桌上的污染,切实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是对“建立最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的具体阐释。  相似文献   

13.
秦娟 《天津人大》2014,(4):24-24
今年全国“两会”上,“舌尖上的安全”再度成为代表、委员们关注的焦点,加强监管刻不容缓、迫在眉睫。新修订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有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河西区人大常委会及时抓住新消法实施这个有利时机,开展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食品安全法执法检查。  相似文献   

14.
"你听说过'舌尖上的保险'吗?"全国政协常委、省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省委会主委张亚忠说,食品安全责任保险是承担食品生产经营者民事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在发生食品安全事故时,可以为食品生产经营者承担风险,保障百姓"舌尖安全".  相似文献   

15.
正《舌尖上的中国3》(下文简称舌尖3)口碑崩盘了,自播出起便备受诟病,本该赢得好评的美食节目,变成了"吐槽大会";曾让人深夜舔屏的国产超级IP,带来了"全民找茬"。对此,该怎么看?将舌尖3贬得一无是处,并不客观。与前两季相比,舌尖3确有创新。单看网络点击率,数字也较为好看,据统计,舌尖3播出8天,相关视频在一些主流视频网站的点击总量超过两亿次,"激发了纪录片互联网传播效果的新热潮"。  相似文献   

16.
阿计 《民主与法制》2013,(36):20-21
治奢的禁令 2013年,波澜壮阔的反腐倡廉浪潮,塑造了最得民心的时代网景。困扰中国社会多年的官场奢靡之风,成为首当其冲的整肃对象。这一年1月,习近平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要求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海南》2013,(2):20-21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重要批示,再到海南省委省政府20条,改进思想工作作风由反对“舌尖上的浪费”入手,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一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正在对党风、社会风气的转变发挥着巨大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18.
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亮相央视一套后,短时间内引爆观众“胃口”,迅速跻身微博热门话题榜,网络上的点击率一度超过热播的影视大片。网友高喊,“高清摄影机真是拿人命,口水流了一地,绝对是深夜的大杀器,都快要饿哭了!”  相似文献   

19.
热词     
《中国人大》2014,(1):7
舌尖上的安全2013年12月23日至24日举行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这引起了广大群众的共鸣,缘由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实际上,为保证食品安全,我国制定出台了世界上最完善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若法律法规不停留于纸面,人们何须"谈食色变"?  相似文献   

20.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遏制“舌尖上的浪费”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地“请吃”、“吃请”之风明显减少。湖南省郴州市建立长效机制,推行乡镇“廉政食堂”,让最严“吃喝禁令”不走过场,为刹住基层吃喝凤提供了一个范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