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改革开放、全球非法移民浪潮等的背景下,偷渡犯罪滋生,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妨害了国(边)境管理秩序,给国(边)境地区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是妨害国(边)境管理罪中最严重的一种犯罪。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是指非法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当前偷渡案件中犯罪手段呈现隐蔽化、组织化、智能化的特点,偷渡组织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犯罪集团,一般的侦查对策难以充分收集到深层次犯罪情报、证据及线索,难以对偷渡行为实施有效控制和打击。通过对我国南北边境沿海地区偷渡案件的调研发现,偷渡案件侦查工作中存在案件经营时间长、成本高、偷渡案组织者定罪有法律争议、取证难、缺乏国际警务合作等问题,针对这些偷渡案件侦查中的问题,需要以情报为主线,从秘密力量、内线侦查、技术侦查、阵地控制、国际警务合作等几个方面强化偷渡案件侦查对策。  相似文献   

3.
偷渡犯罪是中国刑事法学界和司法实务界对涉及非法出入境的多种犯罪形式的通俗称法,并不是一个刑法学上的罪名。历史上,偷渡总是与人口走私、人口贩运等紧密相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交流日益频繁,人民群众因公因私出境的情况也日益增多。为了适应目前我国公民出境人数的不断增长,公安部门相继推出了一系列出入境方面的便民措施。然而随着...  相似文献   

4.
偷渡犯罪集中发生于沿海及边境一带,其主要形式是通过海运或航空运输的形式将试图移居他国的人非法带出国边境,或者通过假证件混过海关检查而通过合法的方式出境。调查结果表明,偷渡组织者及实施偷渡者的主观恶性及犯罪心理有差异,偷渡案件犯罪嫌疑人在讯问中存在侥幸心理、畏罪心理及认知偏执型的特点。针对偷渡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讯问中较为有效的方法主要包括促使态度改变的合理化策略,减轻偷渡嫌疑人对于说真话的不利后果的感知程度;灵活使用证据,通过运用暗示或间接使用证据等方式来达到较好的消除其侥幸心理的效果;利用偷渡案件团伙性特点,分化瓦解,各个击破;从情感感化入手,降低偷渡犯罪嫌疑人的理性分析的能力,从而易于接受侦查人员的说服中传递的信息等。  相似文献   

5.
丹东独特的地理环境、经济利益和历史文化等因素,造成了中国东北地区经丹东偷渡韩国现象比较严重。偷渡者利用沿海渔船、集装箱、伪假证件、非法证件等进行偷渡。应通过发展经济、疏通正常出国渠道、加强对辖区内渔船民管理、加大对"蛇头"的打击力度、提高公安边防部队反偷渡工作能力等措施,防范和打击东北地区的偷渡行为,维护国家安全与稳定。  相似文献   

6.
偷渡犯罪不仅危害了国家的安全与主权,也对国家声誉、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偷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劳动力价格的反差以及一定程度上家庭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和侥幸心理,法律上的漏洞,等等。当前要预防偷渡犯罪需要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加强边管以及侦查等执法与司法活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7.
偷渡犯罪是跨国犯罪,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偷渡犯罪的手段、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从国内外的政治、经济、法制、对外政策方面还是在社会心理因素方面都对偷渡犯罪产生了深层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上海地区的偷渡活动将长期存在,它直接关系到本地区的政治稳定、社会安定以及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顺利发展。必须着眼于长期作战,采取点、线、面相结合的策略,构筑上海地区反偷渡斗争的网络;立足于确保社会安定,采取打、防相结合的策略,综合治理本地区的偷渡活动;防患于外来人员的偷渡活动,采取内外相结合的策略,联系外省、市及国(境)外有关部门共同打击偷渡活动。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开始,研究小组在中国和美国两地取样研究了129个“蛇头”,对偷渡组织的形成原因、组织结构、内部分工、组织约束力和上层影响力、兴衰周期等特征及偷渡组织与传统的犯罪组织的区别进行比较研究,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能够更客观、准确地认识偷渡组织的规律与特点,认识二十年来偷渡现象发展变化的背景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偷渡犯罪不仅危害了国家的安全与主权,也对国家声誉、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带来很大的冲击。偷渡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与劳动力价格的反差以及一定程度上家庭因素的影响,享乐主义和侥幸心理,法律上的漏洞,等等。当前要预防偷渡犯罪需要从一体化的角度出发,加强边管以及侦查等执法与司法活动,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公民境外迂回偷渡隐蔽性强,参与境外迂回偷渡活动人数正逐年增长。为了更加有效地打击迂回偷渡活动,维护国家形象,出入境边检部门要转变理念,健全立法工作;切实加强与重点航线国家移民机关的联系,通过国际合作,重拳打击迂回偷渡的多发势头;同时,加强与地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的合作,从源头上对境外迂回偷渡予以根本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创建和发展中积极开展文化建设,密切配合和促进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军事斗争、土地改革、经济建设和社会改造等,为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彰显出文化建设的显著特点及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对其西部的开发在世界各国的边疆开发中堪称经典。比较中美两国西部开发在战略目标、历史背景、社会经济基础、文化意识、经济诱因、开发模式、面临的生态环境等七个方面的异同 ,美国西部开发的经验为我国西部开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延安时期,在"民众启蒙与乡村革命"的历史环境中,农民刘志仁在陕甘宁边区的领导下,对民间社火进行了改革与创新,使草根文化服务于政治,并且通过草根文化实现了政府对下层话语的渗透与控制,使政治与草根文化结合,形成了政府与民间社会的良好互动。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掌握局部政权期间,以陕甘宁边区为“一切工作的试验区”,把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和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作为价值坐标,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健全法制,建设廉洁政府,倡导深入实际、调查研究,领导人民发展经济、文化教育和医疗卫生事业,开展社会改造运动,塑造和展示出中共在陕甘宁边区执政的民主、廉洁、亲民、为民形象,给我们留下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由于自然条件便利、经济利益驱动、边民国境意识淡薄以及边防设施陈旧等多方面的原因,瑞丽段中缅边境地区存在严重的偷越国境现象,这不利于我国边境地区的社会秩序稳定和中缅关系的长期友好发展。对此,应该通过引入科技手段、实现片状管理、细化法律法规、加强与缅甸边防部门的合作等方式,有效打击偷越国境的违法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在对新疆地区非法宗教活动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着力分析了非法宗教活动对新疆地区主流文化安全的威胁与破坏,把脉影响新疆稳定安全的重大现实问题,旨在引起高度重视,有效加以应对,维护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  相似文献   

18.
陇之秦文化,就是一部放大的中华民族文化,彰显着中华文化的独特品质。陇之秦文化的历史源起,一是陇之特殊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是秦文化发祥的初始条件,二是陇之本土文化构成了陇之秦文化的命脉和基石,三是陇原地处边陲、多个民族在此聚居、多种文化在此交流碰撞,四是陇原宜耕宜牧、使陇之秦文化兼具农牧两种文明生成、交融的特征。陇之秦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一个“功”字,即踏实苦干、遵法守纪、建功立业、开拓进取的事功精神,推动了秦人事功制度体系和人生价值体系的确立。事功精神内含两个基本要求,即尚贤尚功和赏罚分明,前者是事功的精神激励机制,后者是事功的物质激励机制。陇之秦文化,正是以这种事功精神为核心和灵魂,使其质朴大气、好勇尚武、事功精神、自强不息、开放融合、变法创新、法治原则、大一统精神等文化特征,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和淋漓尽致的体现,成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最光辉灿烂的文化品质。陇之秦文化,对今日陇原文化建设、经济腾飞、各项事业的振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大统一,无疑具有良好积极的启发意义、凝聚效应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来,我国的群体性突发事件呈明显上升态势。边疆民族地区群体性事件既有群体性、公开性、违法性,又具有潜在的涉外性、敏感的民族性、较强的宗族性、时常的宗教性和偶尔的敌对性等特点,预防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基础性措施,即: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正确处理民族宗教文化冲突;完善体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二是法律措施,即: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民众法制意识;依法确认和保护公民参加宗教活动的权利;加强政府执法水平,保障公民权利;依法建立健全预警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上海世博会的举办,对上海口岸的通关效率和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出入境边防检查任务量的不断增加,给边检机关队伍管理带来了巨大挑战。要在分析边检队伍特征和现行的激励机制局限性的基础上,从组织行为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视角出发,构建基于心理契约的边防检查机关激励机制,具体包括情感激励、职业发展激励、边检文化激励三个层面,并对民警激励的有效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