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堃先生曾对民族定义作过如下表述: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的稳定的共同体。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它分为氏族、部落、部族、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五个阶段和五种类型。这五种类型的民族,全具有这四个要素,但这四个要素是有联系和轻重之分的。其中,共同的民族意识与民族情感是主要的和必不可少的,缺此便不成其为民族。至于其他三个要素,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之下也会消失。”研读了这段话后,我们觉得杨堃先生的基本定义与斯大林的定义并没有什么根本的不同,杨堃先生只是把斯大林所说的共同心  相似文献   

2.
斯大林民族定义评析及对现代民族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民族的特征和民族的定义,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和《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答梅什柯夫、柯瓦里楚克及其他同志)》中作过基本相同的表述,即“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这四个基本特征的稳定的共同体”从提出迄今已经七十多年。七十多年来,尽管中外研究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学者不断有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甚至不少人提出了新的定义并对民族的特征进行再划分,但是仍然没有一种新的定义能够取代斯大林的定义。斯大林的这一定义及其对民族的跨征划分“不仅为马克思主义学者和研究者所普遍使用,事实上也为欧美和日本不少学者所接受”。众所周知,斯大林的这一著名定义是在对鲍威尔、石普林格尔等人对民族这一人们共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根据斯大林提出的民族的定义,可以把民族分为两大类形态:(1)按血缘关系结合的氏族公社时代的原始民族,这是民族的原生形态;(2)按地缘关系结合的文明时代的民族(包括奴隶制民族、封建制民族、资本主义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是民族的次生或再生形态。氏族公社时代的原生民族,已具备了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四个基本特征。所以称其为原生民族,走因为此时民族的四个特征密切相连,缺一不可。文明时代的民族,失去了民族四个基本特征的原生性,氏族公社时代原生民族那种四个民族特征浑然一体的状况,在文明时代的民族中再也没有出现。因而,民族形成的上限,不是在文明时代的任何发展阶段,而应该在母系氏族公社时代,氏族的产生就是民族形成的上限。  相似文献   

4.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斯大林同志,曾在一九一三年发表的不朽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著作——《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对民族这一基本概念作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定义,他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全集》第2卷第294页)这是马克思主义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科学地阐述民族这一人们共同体的几个基本特征。这篇光辉著作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列宁曾对这篇著作予以高度的评价,他说:“文章写得好极了。这是当前的重要问题”(《斯大林全集》第2卷,注释第一○三条》。一九二九年,斯大林又在《民族问题和列宁主义》一书中,重申了这一定义,并将第四特征更加完善地表述为:“表现于共同的民族文化特点上的共同心理素质。”(《斯大林全集》第11卷,第286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它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也有极为突出的实践意义,对我们今天搞好民族工作,仍然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民族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是由共同文化连结而成的人群共同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而且发展程度各不同,分属于不同的类型.但是,每个民族都具有政治属性.这也是民族的根本属性.民族的政治属性在社会生活中展开为民族政治.这是民族同一定的公共权力结合而形成的特定领域.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政治生活,但各个民族的政治生活又有自己的特点,由此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政治.  相似文献   

6.
论主体民族     
一每个多民族国家一般总有一个主体民族,这几乎是一种带有普遍性的历史现象。所谓主体民族,是区别于同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其他非主体民族的民族而言。它一般应具备以下几个条件:一、在人口数量上占有这个多民族国家总人口的大多数或者绝大多数  相似文献   

7.
“资产阶级民族”和“社会主义民族”,这两个表述资本主义时期民族和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的概念,历来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但我怀疑它们的科学性。斯大林在《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中,给民族下的定义是:“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在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这个定义是科学的。它表明民族首先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既不同于以血缘关系组成的氏族,以及以若干血缘关系相近的氏族组合而成的部落,也不同于以人们的遗传特征划分的种族。这个定义还表明,民族是以  相似文献   

8.
自有民族国家以来,人类命运就与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捆绑在一起。超国家政治共同体是民族国家之间基于生命意志而结成的"有机生命体"。超国家政治共同体的演变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经历了中古、近代、当代三个发展阶段,体现为单子共同体、依附共同体、交互共同体三种形态。在单子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国家之间缺乏共御风险、合作共赢的机制安排,人类命运也处于无所依归的漂浮状态;在依附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人类命运脆弱地捆绑在一起,部分国家享受安全承诺的同时,又给其他国家输出新的安全风险和不确定性;在交互共同体为主导的时代,各个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共同体成员间以"相互承认"为前提,"互相依靠"为基础,"共御风险"为保障,"共同发展"为目标,人类命运呈现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现存国际共同体秩序具有典型的西方色彩、依附特征,这与多极化的发展方向背道而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筹划人类命运的唯一选择。人类命运共同体本质上属于交互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自觉,缘于对现存共同体秩序的批判性反思,缘于民族国家对自身地位、身份和前途命运的重新体认,也是中国对完善全球治理体系而给出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9.
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是一个很有价值的研究课题。学术界对此极为重视。然而,长期以来,对于原始民族的形成问题,却说法不一,争论不休。本文试就原始民族自然形成的时限、前提、基础、途径及其类型这些带有根本性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进行粗略的探讨,以期争鸣,不妥、荒谬之处,乞请识者斧正。 (一) 民族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特征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由于共同经济的内涵不同,民族可分为原始民族、古代民族、近代民族和现代民族四种不同的历史类型。学术界综合民族学、考古学及历史  相似文献   

10.
论部族     
根据斯大林关于民族形成和民族四要素理论,我把人类历史中的民族共同体划分为三种形态:民族共同体原始形态——部落、民族共同体中级形态——部族、民旅共同体高级形态——民族。民族共同体一词的含义,相当于传统广义的民族。部族不同于氏族、部落,也不同于资本主义上升时代形成的民族,但是它与它们共处于民族共同体这个体系中,是其中的一个环节,属于民族共同体中级形态。在一般情况下,没有它,氏族、部落无发展出路,没有它,资产阶级民族也没有产生的基础。一、部族的形成部族产生于阶级社会产生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民族作为一种稳定的、凝聚力很强的社会实体,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从来就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在构成民族的诸种要素中,共同的心理素质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基本特征之一,对民族共同体的存在和发展具有持久性、稳定性的作用。政治则是以国家政权为中心的一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现象。民族和政治都属于一定的历史范畴;民族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政治心理素质都属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它们之间既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探讨  相似文献   

12.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民族定义,是由斯大林在1913年提出的。他认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斯大林提出的这个民族定义,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发展的一大贡献,对于全面论证和正确阐明俄国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纲领,批判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的民族纲领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于各国马克恩主义政党解决民族问题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共同体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迄今为止以民族国家为成员的人类社会最大的共同体,是全球化运动的必然结果。当代全球化的主要任务就是破除以往虚假的普遍性,重建真正的普遍性,这使人类命运共同体成为当代全球化的建设性逻辑。这种新的普遍性即人类共同价值。从其本质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指世界各民族在共同利益、共同需求、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共善”,是一种新的普遍性;从其产生和形成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在世界各民族的交往中历史地自然形成的;从其思维方式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以国家和民族主体间性不同于霸权理性的“交往理性”为核心,以“协商主义”为原则的思维方式;从其内在结构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价值应包括生存价值和发展价值,是二者的统一;从其基本内涵来看,人类共同价值是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辩证统一。人类命运共同体及其核心共同价值的构建,实际上提出了一种人类的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内涵需要从新文化价值、新文明范式和新文化经验等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当代中华民族话语体系中,有两个关键词语: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研究中华民族复兴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关系,对于创新完善中华民族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民族复兴的涵义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三者统一于复兴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与此相应,民族复兴战略全局中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开拓世界历史、国家、民族、国民四个维度以形成新格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要兼顾规模和效率,平行推进中华民族作为民族共同体和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整体框架中,作出相关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作为民族共同体的建设,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夯实各民族共同繁荣的物质基础;作为国民共同体的建设,要从全体国民和国民个体两方面,增加扩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国民维度。  相似文献   

15.
斯大林的民族定义在苏联自60年代以来,一直是有争论的问题,在我国到目前为止还被基本肯定。苏联著名的汉学家、民族学家刘克甫最近明确指出,几乎苏联所有的民族学家都认为斯大林的民族定义有严重的缺陷,甚至可以说是阻碍民族理论发展的(见贺国安:《刘克甫谈汉民族研究与民族理论问题》,载《民族研究》1987年第4期)。他认为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基本缺陷是:1.斯大林民族定义中的几个民族特征根本不能相提并论。斯大林所谈的几个特征,完全是并列的、等同的,而且“只要缺少一个,民族就不成其为民族”。实际上,这些特征处于分类学上的不同层次,包含着性质完全不同的内容,根本不能并列。苏联学者提出了把民族形成的条件与民族特征区别开的观点。斯大林所列举的四个要素中,“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  相似文献   

16.
斯大林同志指出:“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①对斯大林的这个民族定义适用的范围在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不同理解。有的认为这个定义只适合于资产阶级民族,有的认为只适合于阶级社会以后的民族,有的认为这个民族定义适合于原始社会以来的一切民族共同体的广义民族。我认为,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内容以及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最后一种看法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人们共同体。由于民族生存在复杂多样的社会中,受到各种社会制度、政治环境、地域区别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而表现出多重性。如果把她的这些表现归纳一下,笔者认为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三种。一、民族的民族性世界上有众多民族,而所有民族都有其不同于他民族的特性。然而,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们共同体?构成民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对此,除我们早已熟悉的斯大林的论述外,国内外还有一些别的看法。这里列举几种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世界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文化个性,而这种特有的文化正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除汉族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这些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民族和宗教是两个不同的社会范畴。民族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人们共同体,宗教是在历史上形成的一种意识形态,属于社会上层建筑现象。宗教不是民族的一个特征,一个民族可以信仰不同的宗教,不同民族也可以信仰同一种宗教。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又有很密切的关系。民族问题中有一个宗教信仰问题,宗教问题又往往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两者复杂交错;对一个民族的宗教信仰采取什么态度、执行什么政策,往往被看成是对这个民族采取什么态度和政策。因此,在民族问题中,宗教问题也是一个敏感的因素;在民族政策中,宗教政策也占有一个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20.
马运军 《学理论》2012,(35):170-171
文化认同是人们在一个民族共同体中长期共同生活所形成的对本民族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我们国人的文化认同比较明显的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对历史文化的认同,一个是对现实文化体系的认同。对现实主流文化的认同是文化认同的主要内容。提升文化认同,必须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