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杕 《法制博览》2011,(5):35-35
“秦皇焚旧典,汉祖溺儒冠。” 这是一幅古人的对联,联中的“汉祖”指的就是刘邦。他对儒人的讨厌到了非常厉害的程度,他自己也并不掩饰这一点,他还要宣扬这一点。  相似文献   

2.
嘲骂清末官场的对联,有一联是颇为有名的。那就是把当时的两个对头,即李鸿章和翁同飨,骂在一起的那一联。有人说是别人作的,有人说是他们两人互骂,不能究其实。  相似文献   

3.
王王在上     
《法制博览》2008,(16):5-5
19世纪末,八国联军对中国发动了疯狂的侵略战争。腐败的清政府毫无抵御能力,屈膝求和。据说,在“议和”会议开始之前。某国的一位代表想借此侮辱中国人民。于是,他对清政府的代表说:“对联,是贵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现在我出一联,  相似文献   

4.
韩寒语录     
韩寒 《法制博览》2010,(2):65-65
风趣幽默、情趣盎然是戏剧对联的特色。读来往往令人捧腹,且给人启迪,可谓“寓教于乐”一现特采撷荟萃若干,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江德斌 《法制博览》2011,(12):57-57
河南内乡县,有座被称为“全国县衙惟一的历史标本”,又被称为“龙头在北京,龙尾在内乡”的“内乡县衙”。它和北京故宫。保定直隶总督署、山西霍州署,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古代官衙。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县衙内张挂在各个建筑物上的对联。  相似文献   

6.
成健 《法制博览》2010,(3):42-43
1932年、清华大学举行新生入学考试,国文一科由陈寅恪教授命题。其中有一题对对联,出句为“孙行者”。陈寅恪教授的参考答案是“祖冲之”,可谓对使工整,饶有趣味。有一考生对对“胡适之”,亦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少考生是新式中学毕业,没学过对联课,只好乱对一通。  相似文献   

7.
邹俊卿 《法制博览》2009,(19):56-56
洪武初年,朱元璋建都金陵,在秦淮河畔设置妓院,称大院,朱元璋亲自为大院题写对联,鼓励到此嫖娟,他的对联是:此地有佳山佳水,佳风佳月,更兼有佳人佳事,添千秋佳话。世间多痴男痴女,痴心痴梦,况复多痴情痴意,是几辈痴人。朱元璋建妓院劝嫖的本意,是希望那些“商贾之士”的大款们到妓院去“消费”,以增加国家税收。可是让朱皇帝万没想到的是,商人精明得很,并不领他的情。  相似文献   

8.
旧京的门联     
门联是对联大家族中最受老北京人喜爱的一种联句,与寿联、婚联等相比,门联在老百姓中更能让人接受,让人认同,更能在民间流传。 过去,京城一些宅第的主人们都将大门门面用油漆  相似文献   

9.
刘继兴 《法制博览》2010,(16):47-47
《杂文报》刊载《文强的“获刑感言”》,篇幅不长,意味良多。大概所有贪官和准贪官都会有文强的感受,但谁也不愿意吐露其“心声”。文强临刑前说了,说了真话、实话,很值得人们一读,尤其值得手里握有大大小小权力的人认真去读。笔者读了也有话忍不住想说,便边读边说。  相似文献   

10.
毕家龙 《法制博览》2010,(14):48-48
蒙。我说的“蒙”,读第一声,是瞎蒙的“蒙”。譬如: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主持人出几个选择题,答题人答不出:“那我就瞎蒙一个吧!”我苦思冥想,发现,所谓爱情。其实就是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