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刘友华 《知识产权》2007,17(2):17-23
以知识产权领域内的五教授为提起人提出的“DVD”专利权无效公益诉讼,表明在我国知识产权被滥用、公共利益受侵害并非特例,亟需规制。而目前我国现有诉讼程序无法保证有效地予以救济。知识产权中存在具体而现实的公共利益,当其受到侵害时利用传统三大诉讼程序进行救济存在障碍,借助公益诉讼机制进行保护无疑是可欲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知识产权滥用的公益诉讼制度之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产权的独占性与公共利益存在着天然的冲突,当知识产权人滥用其独占权,无限制地追求其独占利益时,公共利益的损害就在所难免。由于我国现有诉讼制度的不完善,使得因知识产权人滥用其独占权利而造成的公益损害无法得到有效救济。我国亟待通过建立知识产权滥用的公益诉讼制度来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知识产权诉讼中涉及到的证据种类是极其复杂新颖的,而且其包含的知识范围和专业领域也是极其广阔的,所以知识产权的创新性、无形性以及专业性决定了知识产权证据制度的特殊性,证据之间复杂多变的关系表明知识产权证据制度存在的必要性,本文通过对知识产权以及证据制度进行研究,探讨一下域外的知识产权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民事诉讼与知识产权无效程序的严重脱节,是我国知识产权诉讼制度的体制性缺陷,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繁琐冗长、行政资源和其他社会资源被不合理地耗费.日本近年来不断修改其诉讼法和专利法来调整知识产权诉讼制度,分析如果将其修改内容与我国实际情况相结合来进行考察,将带来不少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由于知识产权诉讼案件本身的技术性和前沿性,使得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在鉴定的启动、鉴定人选定、鉴定意见的异议处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另外,在知识产权司法鉴定听证制度、鉴定人的制约和保障机制的完善上有必要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我国专利无效诉讼中长期存在“循环诉讼”问题.导致涉案专利的权利状态长期处于不稳定状况。这种状况与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知识产权战略大背景格格不入。有鉴于此,研究我国专利“循环诉讼”现状.找到问题存在的根源,探究其解决方案,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王经纬 《法制与社会》2011,(27):132-132
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在我国的知识产权战略及发展上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是公益诉讼发展的主要瓶颈,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原告资格多元化的构建将会更好地促进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丁锦希 《河北法学》2011,29(3):93-99
在实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探讨修改专利法或其司法解释,明确药品专利不侵权诉讼案件的受理条件。基于专利法基本理论,运用案例分析、法条分析、经济分析及国内外法律制度比较分析等论证方法,剖析我国专利不侵权诉讼制度。根据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结合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际水平,适当拓宽药品专利不侵权诉讼的受理范围,提高药品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9.
构架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的判断标准在我国当前知识产权滥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理论研究意义。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包括当事人适格、诉的利益和诚信原则。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的确立,有利于明确和完善诉讼制度的具体技术配置和法官相应的权限配置,同时,保障当事人诉权在知识产权实体法律与程序法律中的一致性。另外,知识产权诉讼正当性标准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延展性,能够实现知识产权诉讼程序的规范确定性与知识产权法制规范空间预留的融合。  相似文献   

10.
赵璐 《检察风云》2022,(22):20-21
<正>在有力、高效地保护知识产权的同时,也应该认识到知识产权滥用会造成公共利益受损,这是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中的痛点和难点。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是新发展阶段提升知识产权保护质效的有力制度设计,有利于解决私益和公益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公益诉讼制度目的实现及知识产权的均衡发展。知识产权公益诉讼的现实发展域外知识产权公益诉讼概况评析。从域外立法看,为防止损害知识产权公益的发生,德国设立了团体诉讼制度;英国构建了检举人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1.
阮开欣 《清华法学》2023,(2):162-178
严格地域性管辖的推翻为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管辖权冲突提供了条件。当前,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管辖权冲突主要显见于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的法院在近年来的一些案件中签发了禁诉令。鉴于“超地域管辖”所导致的管辖权冲突,涉外知识产权诉讼的管辖权方面应当存在地域限制规则,即一国法院可以基于特别管辖审理与利用知识产品相关的诉讼,此时所管辖的诉讼标的应当限于本国知识产权的相关事项或在本国实施的行为。地域限制规则旨在确保涉外知识产权诉讼具有合理的管辖连接点,防止过多国家的法院对于同一知识产权纠纷行使管辖权,从而维护跨国知识产权交易的安定秩序。鉴于“异判现象”的存在,地域限制规则的缺失会滋长当事人的择地行诉,甚至进而形成各国司法管辖的逐底竞争。鉴于地域限制规则的正当性及其在各个国际权威示范法中的共识,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应当遵循地域限制规则。针对外国法院的“超地域管辖”及其禁诉令,我国司法实践可以在符合地域限制规则的前提下采取禁诉令和反禁诉令予以反制。  相似文献   

12.
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在数字经济时代具有独特的价值,可以强化知识产权保护,防止知识产权制度的异化。目前,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的范围仍然较为局限,未能充分回应数字经济时代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需求。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应坚持谦抑性原则,在维护公共利益方面扮演补充性角色并严格依法提起诉讼。数字平台的知识产权垄断、数字技术引发的新型侵权行为以及侵害公共领域的行为,应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的最新面向。在现实进路上,应以类案思维为指导,总结新型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类型;以标准思维为统领,制定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案件标准;以利益衡量为核心,科学设定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请求。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调解制度的历史要久远于知识产权诉讼,而知识产权诉讼的出现则对调解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在法学研究领域,人们谈论调解制度的文章不可胜数,但将知识产权诉讼中的调解制度作为研究对象的却寥寥无几。冲突与背逆——现行知识产权诉讼调解制度之困境知识产权诉讼在中国崛起只是近十年的事,却由于其在知识经济大潮中为知识创新的保护裹上了法治化的外衣,并顺应了WTO的要求而备受民众注目。知识产权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①其与一般财产权区别显著:1.权利的取得不依…  相似文献   

14.
设立举证期限并不是知识产权诉讼中特有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确是各类民事诉讼案件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知识产权诉讼案件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人民法院本来就需要较长的时间进行审理,而这类案件中当事人的诉讼能力又较其他案件当事人强,当事人的委托代理人也大多为熟悉知识产权诉讼特点的律师,他们进行诉讼时策略性很强,时常会利用拖延举证的方式,拖延诉讼,以达到自己的诉讼目的。因此,设立举证期限对知识产权诉讼尤为重要。举证期限是指当事人向人民法院提交全部证据的时间上的要求,包括提供每一份证据的期限和提交全部证据的期…  相似文献   

15.
由于知识产权权利本身公益性与私益性辨证统一的特征,以及知识产权权利行使的具体表现,使得知识产权侵犯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时有发生.这有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迫切的现实需求,但是,又面临着传统诉讼的制度障碍.因此,需要审视构建我国知识产权公益诉讼,切实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6.
梁宏辉 《行政与法》2014,(8):117-121
行政调解在纠纷解决方面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其与知识产权纠纷的特点具有相当的契合性,在我国知识产权纠纷的解决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但目前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行政调解制度还存在不少问题,为此我们应当从完善立法、规范程序以及加强与诉讼的衔接等方面完善该制度,以健全我国知识产权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7.
知识产权诉讼费用保险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知识产权诉讼费用保险提出的背景知识产权在市场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其取得、维护的成本也越来越高。从当前越来越频繁的知识产权诉讼来看,由于诉讼主体广泛、法律关系复杂、技术性强、取证和举证困难、侵权种类和形式多样、赔偿数额难以计算等特征,使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知识产权成为世界各国加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式,知识产权的保护日益强化。然而,知识产权制度的核心是垄断,所以知识产权诉讼领域的虚假诉讼、滥用诉讼权利等恶意诉讼现象,亦日趋严重。但是,在审判实践中,究竟如何审查、识别、判定恶意诉讼?司法界与理论界认识不一,更无成熟有效的判断、应对及规制措施,是近年来严重困扰法院审判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19.
江波  喻湜 《知识产权》2008,18(6):64-67
我国主要通过附带诉讼和分离诉讼两种模式来处理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如何完善附带诉讼模式,分离诉讼模式应当选择哪种处理方式,是知识产权刑民交叉案件处理过程中所面临的两个最大的问题。保留附带诉讼处理模式,但统一管辖知识产权刑、民事案件的法院审级,明确知识产权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是较好的选择。在分离诉讼模式中应当坚持"先刑后民"的处理方式,但应实行"三审合一"的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20.
知识产权诉讼是类较为复杂的诉讼,不仅因其涉及的法律关系复杂,而且常因其涉及复杂的证据问题。在知识产权诉讼中,对于易于灭失或日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当事人通常提起证据保全申请,请求人民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