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80后"文学是青年文化在文学上的一次冲动,它的解构倾向、对个体经验的无限度扩张和成功的商业化运作等体现出当代青年文化的平等意识、世俗化、消费化等后现代走向和自身强大的文化创造力.  相似文献   

2.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语:当今中国社会处在复合时空之中。中国的现代化属于晚发外生型的现代化,当中国社会发展的取向呈现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之时,已完成现代化目标的发达西方社会却构成了影响中国社会发展的环境条件或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4.
张高翔 《思想战线》2004,30(1):131-135
前现代性、现代性、后现代性意味着三种不同社会的范式转换或超越。宗教在其中呈现着不同特征:在前现代性中,宗教是一元的、垄断性的;在现代性中,宗教是多元的、具有世俗化的倾向;而在后现代性中,宗教除仍具有世俗化的倾向外,还具有灵性追求、教主崇拜、家庭式社区型小宗教团体等特征。这代表了后现代宗教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语境下中国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媒介作为人类思想与价值的物化载体,对当代青年的社交婚恋的变迁起着巨大的变革作用.本文从后现代视域出发,考察当下中国青年婚恋状况及其后现代特质,并从青年生态个体、新媒介生态圈、社会价值伦理生态环境以及生态平衡对冲机制等维度,阐述青年新媒介婚恋观的构建与改观.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核心,是城市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未来的城市发展中,寻找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打造城市的国际化形象,追求城市的生态文明,创建城市的个性特色,将是中国城市文化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城市竞争力、城市辐射力与城市吸引力均有大幅提升。但是,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在城市治理、城市经营、城市文化、城市生态、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大都市建设等方面还存在一系列尚需完善之处。本文从12个方面指出了中国城市发展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2006年是我国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勾画了中国“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确定了“十一五”发展的行动纲领,预示着“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将会取得新的辉煌。青年意味着成长,而成长是在发展中实现的,“十一五”期间整个国家的发展,必然与青年的成长、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面向“十一五”,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新的发展阶段的阶段性特征出发分析“十一五”发展的严峻挑战,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资源…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全国八大城市的抽样调查数据,对城市"体制外青年"工作满意度及相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城市"体制外青年"总体工作满意度处于中等水平;工作满意度与其总体生活质量满意度、身心健康满意度及家庭关系满意度之间都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提出了为城市"体制外青年"搭建一个自我实现的舞台和加强福利保障建设两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两年,“跨世纪”几乎成为出现与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怎样认识“跨世纪”,怎样认识与评价当代中国青年,以及青年所面临的新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在千禧年成为不少青年研究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工作者和报刊媒体关注的焦点。   历史性的“跨世纪”与大有希望的青年人   有关“跨世纪”含义的认识与理解会有多种角度。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所长苏颂兴认为,对于“跨世纪”,从时间上理解,是指旧百年的过去,新百年的来临;而真正理解“跨世纪”,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从国内外大环境看,当代中国青年的生存与发展起码正面临三…  相似文献   

11.
近年留日中国青年的分化与走向■东方舟中国的“赴日潮”已经涌动了整整10个年头。10年,对于30万风尘仆仆、满怀理想的赴日青年来说,意味着什么呢?这波澜壮阔、风起云涌的10年,使30万当时同样年轻、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的人们,终于无可避免地迎来了大分化的...  相似文献   

12.
青年文化时下有关文化的名目犹如过江之鲫.这不难理解.文化本身就是一种伸缩性极大的概念,由着热衷者说短道长.既然文化有格调、民族和时代等诸如此类的差别,当然就会有雅文化与俗文化、中华文化与印度文化、古代文化与近代文化等诸如此类的称谓.如果从人类代际关系着眼,则有老年文化、中年文化和青年文化一说.  相似文献   

13.
中国青年"知识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人才资源是21世纪世界各国争夺的稀缺性资源。对于快速发展的中国来说,更是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近年来我国人才市场上却呈现出青年“知识失业”现象:社会发展急需大量的知识性人才,有许多知识青年尤其是大学毕业生却找不到工作。这种现象被专家称为“贫穷的奢侈”。按照国际劳工局的定义,失业是指有劳动能力并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的社会现象。“知识失业”是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劳动力处于不得其用的状态,是知识资源没有得到有效与合理配置的表现。青年“知识失业”可以表现为显性失业,即青年劳动者有工作能力和工作愿望,却无工作机会;也可表现为隐性失业,如就业不足、人才浪费和“教育过度”;还可表现为知识青年理想与现实具有较大落差的自愿失业和“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摩擦性失业等。  相似文献   

14.
最近,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创业研究中心接受共青团广州市委、广州市青少年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委托,开展了“开放城市青年创新发展能力新变化与新特征”的专题研究。其中,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391份,回收率为78.2%。调查对象主要包括三大群体:青年经营管理者、青年科技  相似文献   

15.
教青年如何走向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干任何事业、从事任何职业,要取得成绩、成功,都需要付出艰苦劳动,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各行各业精英都是如此。而从事、胜任艰苦劳动,就需要有吃苦耐劳精神。我19至25岁曾经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劳动过六年,最好的读书时光被挪用了,最美的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北大荒。这六年流大汗、淌热血、冒严寒、顶酷日、嚼窝头、住茅屋、睡统铺、点油灯的“战天斗地”也有收获,最大的收获就是培养起了吃苦耐劳精神。培养起了迎着困难上、迎着风险上的大无畏精神,培养起了坚忍不拔、百折不挠、不到长城非好汉的精神…  相似文献   

16.
我在《从边缘走向中心——中国青年文化前瞻》(载《青年探索》1993年第1期)中认为,从影响大小和发展趋势来看,当今中国的主导文化流通类型是前喻文化,青年文化从边缘走向中心,是未来中国文化的雏型。限于题旨和篇幅,该文未能深究此种现象的社会发生学根源,以及青年文化价值的多极化趋向和相对性质。意犹来尽,再作申论。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当代中国青年的"双刃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引言] 互联网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信息交流形式与人际交往方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广泛,所引起的社会问题也是复杂而深刻的.其中,青年作为网民的主体和生力军,作为新生事物的易感人群,所受到的影响尤其巨大,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都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改变.因之,互联网时代的青年工作也面临着一系列全新的问题和形势.如何把握现代青年在网络时代的思想倾向和行为特征,是新世纪开展青年工作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8.
评  选  说  明《中国青年研究》年度青年成才研究类佳作评选(简称“成才文选”)是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成才研究所和中国青年研究杂志社发起实施的一项学术活动,目的在于通过成才文选的评选,推动青年成才的研究。2004 年度的评选已经结束,现将有关事项说明如下:1.评选标准。注重青年成才的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注重学术性与现实性的统一。2.评选程序。杂志社专门成立了由刘俊彦、王珑玲、李建国三人组成的评审小组,专门负责成才文选的选编工作。从2004年1-12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到与青年成才有关的文章共375篇,经过认真甄别、…  相似文献   

19.
走向整合的西方青年工作方巍本世纪60年代在青年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西方社会在内的世界各地顷刻之间涌现出一大批青年反叛者。在法国,1968年的“五月风暴”使藏高乐逃离国家,政府濒临崩溃;在美国,10年前的“沉默一代”变成愤怒的行动主义者,强烈抗...  相似文献   

20.
较为系统地评介了西方青年工作的基本模式及主要特点,并预测了其未来走向,对于从事青年工作的朋友,应有相当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