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事务公开是让职工充分享受知情权,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当前,许多单位对事务公开的渠道、形式和内容进行了不断的创新,使职工的民主权益得到了有效的保障,但是在事务公开过程中也有令人担忧的一面。前不久,笔者与一位生活比较困难的职工交谈时,问其为何没有向组织申请困难补助。答曰:“怕公开,每年申请困难补助时,都要将自己‘家底’在事务公开栏中一一抖出,心里挺不是滋味。”的确,每个人、每个家庭都有不愿让人知道的隐私,特别是生活困难的职工,他们更不愿意把自己家庭的困难、甚至是不幸在众目睽睽下公开。而与之相对应的是…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个有4500多名职工的国有大型企业的厂长,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我时时都有很重的危机感。如果我们的产品抢不到市场,卖不出去,不仅不能给国家上缴利税,而且职工加家属两万多人吃饭都成了问题。过去企业面临种种困难时,我有危机感;现在企业各方  相似文献   

3.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当前有些企业领导者或经营者的几种思想认识,严重阻碍了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推行: (1)“无必要”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处于困难时期,没有什么东西可公开;有些正在改制或已改制的企业领导者推托说:实行改制后企业属股东、外商或个人经营了,没有必要向职工公开;有的说:企业是经济实体,实行公开会泄露商业秘密影响生产经营活动,不应该公开。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以问卷调查和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向70多个单位的近3000名职工进行了思想调查,发现当前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有5个。 1、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名列职工最关心的国家大事之首。调查表明,职工关心企业前途和个人命运,渴望对改革全过程了解和参与的意识极为强烈。大多数职工关心企业的现实状况和发展方向,无论在困难企业、一般企业,还是在优势企业,职工都寄希望于企业的发展,把个人的命运与企业的前途牢牢地拴在一起,大多数职工对企业改  相似文献   

5.
<正>在青海省西宁市古城敬老院,政府工作人员正在与敬老院的老人们座谈,介绍到喇英才时,70多岁张奶奶突然站了起来,"你就是喇英才副会长?"当她得到肯定答复后,老人动情地说:"是你帮助我们解决了最实际的困难,就让我代表敬老院全体院民向您表示由衷的感谢吧!"说着,老人深深鞠了一躬……一年前,敬老院的100多位老人和职工,除了喝的开水外,洗脸、洗手、洗衣服都只能用冰冷的自来水。喇英得知了此事,奔波数月,最终装  相似文献   

6.
国家有关领导最近强调指出,要重视研究职工持股会问题。 这位领导指出,职工持股会已有几年的试点经验,大多数试点都有明显的积极作用。职工通过持股会向本企业投资就可以把国有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股份制企业的职工持股会,可以把职工的利益与  相似文献   

7.
现在,许多职工说:“让我们当好主人翁,真如剃头挑子一头热,领导谁把我们当主人翁?” 我认为:领导民主意识差固然是一方面,其实,真正当好主人翁也并不容易。 首先,自己要具备较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能力,要能参政在点上,议政在实质上。领导有难处,企业有困难,职工能够真正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措  相似文献   

8.
每个企业都有为数不少的单身职工,他们是生产经营第一线的生力军和主力军。然而,在采访与调查中,笔者发现某些企业内单身职工生活条件差、待遇低,得不到应有的关怀与温暖,致使许多“单身族”不安心本职工作。目前,单身职工的困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生活条件普遍较差。许多企业领导只把关心和改善职工生活的重心放在生活困难的双职工身上,忽视了在职工中占相当大比例的单身职工,使他们在衣食住行方  相似文献   

9.
最近看了几家企业办的博物馆,受益良多。 我觉得,有条件的企业都可以,而且都应该把本企业的博物馆办起来。条件不够的,也可以先办个陈列室,把资料、档案、文物收集整理起来,分主题轮换展出,不断改进,不断积累,不断丰富。有条件的企业博物馆应当向社会开放;条件不够的,也可以先作内部展出。这是企业文化的一项基本建设,也是企业思想政...  相似文献   

10.
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原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这孩子,还提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11.
一、真正履行维护职能,正确处理两种关系1、维护职工利益与维护企业利益的关系。在处理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关系上,我们必须澄清两种错误观点:一是依附论。依附企业行政搞维护,分不清企业利益与职工利益的内在联系和不同点,把工会当企业行政的附属物,工会主席成了行政的副手,企业行政怎么定,工会就怎么办。二是对立论。把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对立起来,认为丁会维护职工利益,不能围着行政转,而是要站在行政的对立面讲维护,这样才能真正为职工争得利益,才是真正的维护。这两种观点都是错误的。前一种观点失去了工会存在的价值,职工就不会拥护和支持工会。后一种观点片面地讲维护,把工会与行政对立起来,不利于企业的发展。总结我们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的关系,工会干部必须在思想上树立两个观点:一是实现企业利益和职工利益是全体员工共同职责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李忠 《湖湘论坛》2003,16(5):35-3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如何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是一个日益迫切要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 ,应该让企业党组织有其为、有其位、有其利、有其能。“有其为” ,着力点在于改进企业党组织活动方式和内容。活动方式和内容不能单纯的看开了多少次会、组织了多少次学习、建立了多少簿册等形式上 ,要把企业改革的重点、生产经营难点、职工思想中的疑点和生活中的热点 ,作为组织活动的落脚点 ;要把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培养企业精神、企业文化和解决职工实际生活困难结合起来 ;要认真组织好企业党员学…  相似文献   

13.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张左己透露说,今年国有企业已有742万职工下岗。其中200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在待业的540万国企职工中,大约6%的人没有领到基本生活费。张左巳说:“约30万人生活确有困难。” 中央政府曾明确提出,国有盈利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原则上由本企业负担。国有亏损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按照企业、社会、财政各承担三分之一  相似文献   

14.
强化服务职工意识。说起来容易,要真正落到实处却很难。这里面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条件问题,更重要的还是认识问题、作风问题。笔者认为,作为基层企业的领导和党员干部,要强化服务职工意识,必须坚持做到以下三点: 一、切切实实把握职工心态。俗话说的好: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对自己身边的职工群众,时时刻刻都要深刻地体察。这里说的体察,就是要转  相似文献   

15.
一、寓思想道德建设于形象之中,变抽象为形象 在企业,要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最根本的就是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头脑。在教育中要把学习邓小平理论与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前途理想、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与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教育结合起来。 在教育中,做到寓教育于形象之中,变抽象为形象。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式:一是有计划地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进行专题教育;二是开展学习十五大知识竞赛,促使职工自觉学习;三是读报用报,充分发挥党报的舆论导向作  相似文献   

16.
一、把思想政治工作同加强政工队伍建设结合起来加强政工队伍建设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把那些政治业务素质高、群众威信好、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同志选拔上来,组建强有力的政工队伍,使之更好地发挥作用。我国加入WTO,在经济结构、经济体制以及人们的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职工的文化和心理素质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有些职工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感到迷茫和困惑,还有的人担心企业性质会变,担心将来个人的命运,担心自身的利益得不到保障等等,所有这些都给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就迫切…  相似文献   

17.
1997年6月,以829票当选为重庆市市长的蒲海清,向全市人民发表了《把心交给3000万重庆人民》的演讲。他说:“我向大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搞权钱交易……我和7位副市长要带头做到不准配偶和子女个人经商办企业……同时大开重廉任能的实干,苦干之路,严堵贪、懒、弄巧和  相似文献   

18.
对福利企业实行改制是势所必然。在福利企业改制过程中,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维护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一、真正把残疾职工当作企业的主人,和健全职工享受平等的参股购股权,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动员残疾职工认股购股。 二、从福利企业历年来的免税金中,量化出一部分给残疾职工,以减轻残疾职工投股困难。 三、企业要帮助少数投股有困难的残疾职工筹借一部分股金解决投股问题。款项可从残疾职工个人工资中按月逐渐扣除。这样,可以创造条件,保证让有困难的残疾职工投得起股,使残疾职工与健全职工一样,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资产…  相似文献   

19.
<正> 鄂西北小城老河口,有这样一个小厂:生产缺资金,职工主动将自己的存款拿出来;生产缺工具,职工自觉把家里用具带到厂里;修理桌椅缺木料,又是职工你一根,我一块地从家里拿来,无偿地交给厂里。上级主管部门的负责同志说,该厂是我们下属单位中一个条件最差、人员最老,工资最低、劳动强度最大的企业。也是近几年没有一个职工上  相似文献   

20.
有则笑话,说的是兄弟三人比身高,老大夸口:“我站起来,头顶天脚着地”;老二说:“我坐这,屁股靠地,头已顶天”;老三说:“我不站不坐,只要嘴一张,上嘴唇触天、下嘴唇就贴地了。”一路人惊闻,不禁反问:“那你的脸呢?” 这虽是则笑话,却被路人问出了一个道理,大凡吹牛者都有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比如,想把自己的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