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6年9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将于1987年10月在北京召开。岁月不饶人。在主持十二届六中全会的政治局常委中,邓小平、李先念和陈云已进入耄耋之年。党的领导集体必须尽快实现新老交替,这些问题,始终萦绕在3位老人的脑海里……陈云约邓小平李先念到家里秘密长谈十二届六中全会开完不久,几位与陈云、邓小平、李先念共同战斗了几十年的老战友相继离开人世,让他们感慨万千。1986年10月30日上午,邓小平和李先念按约来到陈云家中,3人进行了一  相似文献   

2.
余玮 《党建文汇》2014,(11):42-43
打到“四人帮”后,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建议。叶剑英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郑重提出:“我建议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我们在座的同志总不会害怕他吧?他参加了政治局、恢复了工作,总不会跟我们挑剔吧!”  相似文献   

3.
《党史天地》2009,(6):79-80
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期间。在李先念等协助下.对全国各项工作进行整顿.使中国大地出现了复苏的曙光。这实际上也是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政策的系统纠正。  相似文献   

4.
《党史天地》2009,(6):81-81
1976年10月6日,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在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顺应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愿望,一举粉碎了祸国殃民的“四人帮”。7日.叶剑英向邓小平传递了“把四人帮抓起来了”的消息,邓小平为之惊喜万状。  相似文献   

5.
樊克宁 《党建文汇》2008,(11):41-41
1987年党的十三大召开前,邓小平、陈云、李先念等人共同约定:一齐退F来,而且是一退到底。即退出中央委员会,不再担任任何职务。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也要求全退。对于邓小平、陈云、李先念“全退”的要求,尤其是对邓小平“全退”的要求,中央许多人表示不能接受,特别是老同志。后来,经过中央政治局反复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先念与全面整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初,中共中央向全党传达了毛泽东关于学习理论、安定团结和要把国民经济搞上去三项指示。这时,由邓小平代周恩来主持国务院工作,不久又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条战线进行大刀阔斧的整顿,大力扭转“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混乱局面。李先念全力协助邓小平,积极推动全面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1975年11月,"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展开。一次外事活动后,候机室里有邓小平、李先念、华国锋、陈锡联等人,邓小平说:"你们这几个人在毛主席面前要带头批我,与我划清界限,目的是保存实力。我们不能把所有的位置都让‘四人帮’占了。"不久,毛泽东问李先念:"小平最近在做什么?他思想怎么样?"李先念说:"小平同志的思想转不过来,对‘文化大革命’有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8.
张扬  霞飞 《党史博览》2011,(5):15-18,21
1954年,李先念奉调进京工作,担任财政部部长。经过不懈的努力,辛勤的工作,他很快成为了中共中央、毛泽东、全国人民信任的新中国财政“当家人”。陈云向毛泽东推荐李先念,李先念奉调进京新中国成立之初.李先念在湖北省工作,任湖北省党政“一把手”,  相似文献   

9.
夏远生 《新湘评论》2008,(12):55-57
长沙决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湘休养了114天。曾观看湖南电视节目,五次到省游泳馆游泳,六次接见外宾,会见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与周恩来一起研究商量作出了重大的“长沙决策”。  相似文献   

10.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08,(12):55-57
长沙决策 1974年10月13日凌晨,毛泽东乘专列抵长沙,住省委九所六号楼,在湘休养了114天。曾观看湖南电视节目,五次到省游泳馆游泳,六次接见外宾,会见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强调“把国民经济搞上去”,并批评“四人帮”,支持邓小平,与周恩来一起研究商量作出了重大的“长沙决策”。  相似文献   

11.
知青问题引起了复出中国政坛 不久的邓小平的高度关注 知青问题几乎与共和国同步成长,由于其时间跨度大,涉及人数多,一直是个悬而来决的老大难问题。1976年2月,继李庆霖事件后毛泽东再次在一份反映知青问题的信上批示:“知青问题,宜专题研究,先作准备,然后开一次会,给予解决。”可是,直到他老人家逝世,也未“解决”。1978年10月,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在谈到知青上山下乡问题时说:“社会上议论很多,四不满意是我讲的。知青不满意、家长不满意、社队不满意、国家也不满意。”国务院直接分管知青工作的副总理陈永贵说:“知青工作很复杂,我们几个副总理一提起这事就头疼。”  相似文献   

12.
七十年代前期的中国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1972年至1975年,由毛泽东做出决策,周恩来、李先念、余秋里及相继恢复领导工作的陈云、邓小平积极推动,我国的对外经济工作开拓出一个新的局面,掀起了自1954年引进苏联156项工程技术设备以后新中国历史上对外引进技术设备、扩大经济交流的第二次高潮。这次高潮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其发生于极左思潮泛滥、对外经济工作遭受严重破坏的“文化大革命”时期,因而具有在实践上纠正闭关自守错误、整顿恢复国  相似文献   

13.
朱伯儒: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学习朱伯儒同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82年,全国开展了向新时期的活雷锋朱伯儒同志学习的活动。不久,邓小平、叶剑英、陈云、李先念、彭真、邓颖超、徐向前、聂荣臻、杨尚昆等九位中央领导同志分别题了辞。其中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4.
《先锋队》2002,(8)
长期以来,在涉及西路军问题的有关书刊中,均把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一部西渡黄河说成是执行张国焘的逃跑主义路线,把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遭遇的惨败说成是张国焘路线的最后破产。从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年6月出版的《陈云年谱》中的有关记载看,陈云对西路军长期背着“张国焘路线”的黑锅,心情十分沉重。为了把西路军问题搞清楚,为西路军摘掉“张国焘分裂主义”的帽子,陈云和李先念等老同志20世纪80年代初期做了很多工作,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1983年初,李先念根据邓小平的批示和陈云的建议写成的《关于西路军历史上…  相似文献   

15.
《党史天地》2009,(6):74-76
1947年6月。邓小平同刘伯承率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1948年5月,邓小平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政治委员。李先念任中原军区兼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邓小平曾幽默地说:“你们保住了先念的屁股。”  相似文献   

16.
从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再到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几十年风风雨雨,毛泽东与李先念从相识到相知,为革命奋斗了一生。毛泽东称赞李先念是“不下马的将军”,是“我们的青年英雄”。李先念说:毛主席是我一辈子革命的导师。  相似文献   

17.
李先念在“文化大革命”中,经历了10年的非常岁月。他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保持党和国家的稳定做出了极大努力,也为结束“文化大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造反派炮轰李先念,周恩来为他解围1966年,当波及全国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时,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的李先念曾经对“文化大革命”抱着这样的认识:这场“文化大革命”是毛主席亲自  相似文献   

18.
南山 《党史博览》2000,(8):22-23
1966年8月,“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召开的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选出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阵容是:毛泽东、林彪、周恩来、陶铸、陈伯达、邓小平、康生、刘少奇、朱德、李富春、陈云。 政治局委员除上述11个常委外,还有董必 武、陈毅、罗荣桓、彭德怀、刘伯承、贺龙、李先念、李井泉、谭震林、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 刘少奇、邓小平、陈云名义上是政治局常委,实际上已靠边站,没有中央决策的发言权了。朱德、董必武、罗荣桓、刘伯承等年高体弱,基本上是“赋闲”在家。 彭德怀、贺龙已经被“打倒”。 林彪、陈伯达、康生是一个鼻孔出气。 那么,中央决策层内能够制约林彪、江青一伙,并与其倒行逆施相抗衡的,除毛泽东外,只有周恩来和陶铸。此外,还有围绕在周恩来左右的李富春、李先念、谭震林和陈毅、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三老四帅。 1967年1月4日,陶铸也被打倒了。  相似文献   

19.
张肇俊 《湘潮》2006,(9):4-9
“我们还是靠这些人办事”1958年进行的反“反冒进”,是围绕对1956年经济工作的估计和1957年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发生在中共中央高层的一场重要争论。这场争论的实质是,毛泽东与周恩来、李先念等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在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两种指导方针的分歧。19  相似文献   

20.
小卡片     
《党员干部之友》2011,(11):48-49
党史知识党的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基本知识时间: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地点:北京。出席代表:出席会议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党员。人事安排:党的十一届一中全会选举华国锋、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华国锋为中央委员会主席,叶剑英、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为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