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革与发展:建国初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表现为以"五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在曲折中发展;"文革"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遭全盘否定;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有了新发展,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体目标,既规定了基础性目标,又提出了先进性目标,使教育目标具有了层次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和任务,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而变革与发展:建国初期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目标的确立,表现为以"五爱"为核心的教育目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在曲折中发展:"文革"时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遭全盘否定;改革开放以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目标有了新发展,以培养"四有"新人为总体目标,既规定了基础性目标,又提出了先进性目标,使教育目标具有了层次性.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则是指引大学生不断前进和奋斗的主要因素所在,而如何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加强学生的道德观念及人格魅力则是当今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所在,因此,以"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进而对如何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总结,为以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垫定良好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4.
“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提出与研究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与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学术成果、学科发展的研究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有关学科的比较研究,笔者首次提出"大众思想政治教育"概念,并阐述其内涵和特征,论证其研究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赵国付 《党史文苑》2013,(18):35-37
周恩来一生注重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三观"教育、纪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艰苦奋斗精神等。研究周恩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对今天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转向是在分析"现实空间与网络空间"以及"家庭、学校与社会"等诸多空间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刻影响的基础上,揭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空间连续性和对空间转换的适应性,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空间化的学科理论与方法体系。一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在场空间"与"缺场空间",落实其线上与线下的接榫,让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空间的最大增量。二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这根红线,在"家庭—学校—社会"诸多空间场域中的无缝隙弥合,增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因此,启动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空间范式革命,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发展进行真实、精准的建构,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时代性科学品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是对大学生心理、思想和精神上产生的正向引动力,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仍面临思想政治理论课"点赞率"不高;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点击率"较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关注度不高;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生活契合度较低等困境。其原因在于教育目标缺乏感召力;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教育者重说教轻感化以及教育方法和途径单一。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感染力现实困境和原因剖析,要从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时度效"、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人格魅力、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渗透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情境的愉悦性四个方面探寻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反思与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有其自身的理论内涵和必然逻辑,其本质在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满足人的需要和人自身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的双重逻辑。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必然要求回归思想政治教育人本身,完成由"以人为本"视野向"思想政治教育"视野的转换,以系统论思维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超越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非此即彼的研究路径,以交往实践为思想政治教育以人为本之基石,考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的出场、意义生成、人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微时代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其传播活动的日常化和个性化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和碎片化弱化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影响力、传播主体的平等化和社群化消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约束力。思想政治教育关乎旗帜和未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对社会个体、社会有机体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高校要努力建设"微平台"、精心打造"微内容"、积极培育高素质"微民"以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大体经历了"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价值性"到"片面强调意识形态的真理性"再到"走向真理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三个阶段,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包括要加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的研究,正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层次性,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与目标,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想与现实、价值与需求的结合点。  相似文献   

11.
<正>一、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依据与现实呼应(一)思想政治教育以法为依据"法"能规范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行为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关系产生的,其关系狭义体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法"对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行为的规范既是维系秩序的有序化状态,也是对双方行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2.
<正>理解爱的中国式内涵学校进行爱心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不仅接受爱,而且还要学会给予爱。但在教育过程中存在单一性和简单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将爱心教育的核心——"爱"的观点和理解仅仅定位在儒家思想上面。不可否认,儒家自从西汉武帝以后渐趋成为中国文化表面上的统治思想,儒家的仁爱观念对中国的影响最为深远,也成为我们行为规范和道德规范的思想内核。然而,儒家的仁爱虽然在文化上占据主体地位,但是其观点本身也存在着弊端。  相似文献   

13.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而有关海洋高校则要强化这一教育。所谓强化"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教育,是指坚定持久地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与有关海洋高校学生的思想相互作用,使其思想沿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轨道上变化发展,并以此思想来指导自己行为的活动。该战略目标思想教育,是指坚定持久地用该战略所要达到的境地的思想,与有关海洋高校学生思想相互作用,使其思想沿着该战略目标的轨道上变化发展,并以此指导自己行为的活动。该战略目标思想教育,主要包括以海洋强国的战略总目标思想教育、战略目标体系思想教育、战略目标功能思想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对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之"隐"的认识,有方法论、资源论、课程论和存在形态论四种取向。研究者普遍认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借助外力的遮掩,其"隐"之关键在于隐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但是追溯其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是自然而然的社会现实,其"隐"之特性表现为一种自然性。  相似文献   

15.
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定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特殊存在,不是一种可以随便加以套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思想政治教育类型.把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重点不在于把握其实践形式,知其"形";而在于把握其实践理念,懂其"神"."系统育德""以人为本""贴近生活"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在实践中应该加以彰显的基本理念,把握这些理念是推进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发展的根本.  相似文献   

16.
基于文化边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是指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改革中,运用文化边界理论并将其贯穿始终。在此过程中,文化边界是联接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的基本前提,在现实基础上,进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重点在于实现对"思想本位"和"文化理性"两方面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7.
延安时期在全党开展的整风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培养和干部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在整风精神的指导下进行了改革,涉及干部教育指导思想的改变、对干部教育中主观主义的批判、干部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这场"教育上的革命"提高了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干部教育工作,为抗日战争和以后的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优秀干部。  相似文献   

18.
《求实》2014,(6)
主体性不仅内含主体具有自主、自为、选择和创造性等思想行为特征,更是对主体以此为工具追寻事物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理论自觉、思想认同和行为信奉状态的现象描述。基于此,已有"主体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概念,无论是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观、一种有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关系的学说,还是一种描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特征的范畴,都需进行理性反思和价值重构,还原其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色,以期规范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范畴,提高其理论科学性与实践说服力。  相似文献   

19.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中频繁出现的一个术语.此论者多以改革开放或确立市场经济为界,将之前我们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笼统称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并冠予"灌输、主客对立、政治工具性"等特征来否定性地描述,夸大了历史事实.透视文本,批驳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叙事方式",把一些问题绝对化、静态化,实际上不可避免成了一种假定存在,其实践中的真实性本身就是个疑问,体现在:现实中难以找到与其所论较为一致的状态,缺乏足够的事实材料予以证明.笼统地以所谓"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对过去党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简单贬低、抛弃、否定,一则缺乏对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历史客观、公正的评价,有损于学科研究的科学性,二则缺乏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治学品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域中的“环境”与“生态”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界提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概念同学科基础理论当中作为结构要素之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环体)"有联系又有区别,体现在:当被用于实体描述或表征对象时两者都具有很多内涵上的一致性,因此二者时常被混用或合为"生态环境"概念使用;当对生态加以抽象理解作为分析方法和价值观时,其蕴涵着比环境更为丰富的内涵和外延。"生态"相对于"环境"是一个更具动态性、系统性的概念。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域中,对环境的研究偏于从其实体意义的层面展开,即静态、孤立地对环境的概念、构成、分类、特征、功能、优化路径等进行探讨。生态分析方法是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的视域,用生态观点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能够深化对环境问题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