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生病了不用出养老院,医生就在身边,第一时间就能得到治疗.”日前,入住贵阳市乌当区的曜阳养老服务中心后,崔智云老人对中心的设施和服务很满意. 曜阳养老服务中心是全国首家由二级中西医结合的医院和现代化老年公寓组成的医养结合型养老示范性基地,也是全省首批医养结合试点示范单位. 近年来,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贵州省加快建设“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医养结合的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相似文献   

2.
许芸  邬巧云  赵斌 《唯实》2010,(6):90-94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迫切要求把社会参与作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力量。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努力营造有利于社会参与的良好环境,壮大社会参与的主体力量,形成多元参与的新格局,建立适应老人多种需求的立体式、全方位的社会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3.
八面来风     
《当代贵州》2010,(2):8-8
<正>贵阳市:清镇八项措施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一是不断提高老年人福利水平。二是深入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三是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投入居家养老工作。四是不断深化国办养老机构建设与改革。五是不断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六是进一步优化农村养老资源。七是制定发展养老机构的扶持政策。八是对困难老人实施救助。2009年,清镇市已将1564位城镇困难老人和4893位农村特困老年人分别纳入城乡低保。  相似文献   

4.
人口高速老龄化,是我国人口老龄化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重要特征。具体表现为我国老年人的规模迅速扩大、高龄老年人的比例高速上升、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数量高速膨胀以及人口老龄化步入快车道。高速老龄化的庞大老年人口以及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经济与社会发展而导致的生育率下降而形成的家庭规模的日益缩小,最终导致了我国传统养老模式的终结。社会养老问题已成为摆在我国社会和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最严峻的现实问题。尽管我国政府于2011年提出并实施了《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的社会政策,目标是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养老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但由于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期尚短、社会养老资金投入不足、社会养老及其配套政策落实不到位、多元化的养老主体没有形成、社会养老的服务水准有待于提高、社会养老专业人员缺乏等原因,致使社会养老服务的建设目标在短时期内无法实现。由此,时不我待的人口高速老龄化对我国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构成了日益严峻的现实挑战。  相似文献   

5.
养老机构作为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其服务质量高低不仅事关老年人养老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也事关养老机构长远发展。我国养老机构整体服务水平不高,主要受老年人收入水平普遍偏低、养老机构自身服务及发展意识不强、监管有效性不高以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等因素影响。所以,为了提高我国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必须不断完善老年人收入保障体系,提高养老支付能力;强化养老机构服务理念,提高服务与发展水平;增强监管的有效性,助推养老机构提升发展;加快队伍建设,提高养老从业人员素质。  相似文献   

6.
谁来养老成为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重大民生问题。对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纵向研究发现,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发生了根本变化,由选择依靠子女转变为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养老保险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的主要养老经济意愿。老年人的养老经济意愿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呈现依靠子女养老意愿减弱、选择社会养老保险和自己储蓄养老意愿增强的变化趋势。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受老年人自身、代际、经济、健康、社会保障等因素影响。我国老年人养老经济意愿转变表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向社会养老模式转变。加大社会养老保险改革力度,加快优化和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立城乡适度普惠型基本养老服务制度,加快建立老年关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老年人养老服务均等化,是解决谁来养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开办养老机构是缓解社会养老压力,尤其是缓解城市社会养老压力的有效途径。根据大连地区的城市老年人对进入养老机构养老的意愿调查,并对影响选择养老机构的因素进行分析,建议应在老年人退休金、居住环境、养老机构建设、社会舆论等方面重点关注,不断发展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以吸引大量的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养老,有效解决城市社会中的养老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老年人社会养老服务需求的相互作用下,我国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呈现出快速发展态势。与此同时,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发展仍然面临着低入住率的实践困境。民办社会养老机构低入住率困境的形成与其短期内激进式快速发展、养老机构空间布局不合理,养老机构服务的市场化供给以及老年人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意愿能力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的优化需要在进一步强化政府支持的基础上,合理控制民办社会养老机构发展速度,优化养老机构布局,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供给以及提升老年人的有效需求意愿能力。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将导致养老服务需要与日俱增,势必给社会的养老服务供给带来沉重的压力与巨大挑战。因此,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满足老年人的养老服务要求,已成为乌鲁木齐市乃至全疆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挑战,发展养老服务业,已不仅是全社会的共识,更是解决当前民生问题的迫切要求。山西省未富先老特征明显,养老矛盾突出,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着养老观念落后,社会认同感低、养老服务机构床位少,城乡分布不均、机构养老服务有效需求不足、从业意愿低下,专业人才匮乏等诸多问题,为此,必须加大对民办养老机构的扶持力度,实行公办民营市场化运营模式、加强分类监管,提高机构养老服务水平,降低养老服务风险。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服务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大事.根据党的十七大确立的"老有所养"的战略目标,致力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十二五规划"即将出台.基本养老服务是指在政府的主导下,通过国家的财政投入,向全体老年人提供基本的生活照料、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服务.基本养老服务要优先加快养老机构建设、完善社区照料服务体系和鼓励家庭养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迅速发展,养老问题已经成为政府和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重大民生工程。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优先发展社会养老服务”的要求,这对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不仅要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明确其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职责定位,而且要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进一步拓宽民间资本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发展空间,同时还要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提高养老服务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努力实现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西方养老文化差异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14.
《求实》2013,(Z2):91-92
<正>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之一的上海,近年来快速步入老龄化社会。政府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在养老服务模式、体制、机制、方式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成效,但接踵而来的问题和瓶颈,集中交集于养老服务的法律支持体系等关键环节。因此,在法律层面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养老服务,建立养老服务机构准入机制和评估考核制度,对于督促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走上科学发展的新路径具有积极和深远  相似文献   

15.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导致的养老问题日益突出,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成为有效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弥补国家和家庭在养老服务方面供给不足的必然选择。通过对山西民办养老机构的实地调研以及对山西城乡老年人的问卷调查,发现当前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存在扶持政策未完全落实到位、政府监管有漏洞、民办养老机构人才缺乏和资金不足、老年人观念保守且支付能力较弱、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建设的模式单一等问题。为此,要在政策落实、政府监管、人才培养、资金支持、服务新业态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反馈模式"和"接力模式"可以用来概括东西方代际文化的特征,中国具有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而西方国家则是家庭关系松散,家庭养老文化缺失。而且中西方在养老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法律约束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在我国,要努力弘扬"尊老敬老"的孝文化传统,形成敬老爱老、扶老助老的社会氛围;建立以居家养老为主体、社区服务为依托、社会机构为辅助的养老服务模式,有效利用家庭、社区和整个社会的养老服务资源;通过不断创新与老年人相关的就业理念和就业政策,逐步实现老年就业;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推广老龄社会的老年关怀。  相似文献   

17.
从覆盖到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三步走战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澜  王超 《求实》2016,(9):62-69
随着银发浪潮的到来,我国养老压力逐渐加重,虽然近年来养老服务业发展迅速,初步建立起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但老年人养老服务质量难以保证,医疗卫生服务仍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多数养老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要破解养老服务中的医疗难题,应当依据我国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及各地区的实际情况,遵循"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三步走"战略,完善从模式构建到发展的服务链条,因地制宜地规划"医养结合"发展战略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8.
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挑战、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索》2015,(4)
我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抚养比上升等特征,养老形势格外严峻,尤其有担负六种老人刚需服务的任务。我国养老服务尚在起步阶段,经过了从强调机构建设转向向居家养老政策倾斜的过程。国家制定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方针,北京、上海等也分别制定了"9064"和"9073"计划。但三者关系尚未理顺,许多地方依旧围绕机构和居家之间的数字比例做文章。在三者中,应突出社区,建设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应是养老任务的核心。所谓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体系,即在社区平台,形成多方主管部门参与,配置整合公共、社会和个人各方资源,有效连接机构与居家,形成有机的服务体系,提供综合养老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新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一部关系数以亿计的社会老年成员在保证晚年阶段生活质量的重要法律,但如果没有各级政府制定和完善的政策支持,该法律的相关条款则势必难以落到实处。因此,"精神赡养"、"就近居住"等条款,需要政府配套劳动、就业政策的支持;建立"长期护理保障"制度,政府需拿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方案;构建新的养老服务体系,重点应完善养老机构的布局与建设;老年人宜居环境应不止于公共设施,还包括住宅设计、社区服务环境建设等;鼓励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需要改革退休政策、防止就业歧视。  相似文献   

20.
居家社区养老是满足居家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民行动”的原则,按照“提标扩面、深化服务、全面推开、强化监管、持续发展”的要求,健全政策体系,加强设施建设,提升服务质量,增加有效供给,扩大消费需求,强化居家社区养老在养老服务体系中的基础地位,使其成为惠民生、扩就业、促消费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