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建 《法庭内外》2009,(8):31-32
在我国加速城市建设的大背景下,房屋拆迁也大量发生。但因多数群众对拆迁政策法规缺乏了解,法律法规运用能力欠缺,一旦拆迁补偿方案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被拆迁人往往采取简单的"硬抗"、"死拖"乃至  相似文献   

2.
在传统社会中,权利存在于广泛的社会关系中,以关系化、非形式化、模糊性和弥散性状态存在;离开了关系个人可能就丧失了其在社会中的定位,权利也可能处于悬置状态。个人的权利诉求是在关系、文化、权力的网络中提出的,并由此获得正当性和合法性。国家在回应个人的权利诉求的时候是在文化、法律、传统、常识、习惯等多个层面上进行的。中国社会从近代开始转型,但就权利的存在状况而言,传统的“关系”框架依然有很大的影响,权利依然被编织在文化、权力、社会关系、语言的复杂的网络之中;权利的实践和表达在受前述因素制约的同时又受历史因素的影响。个人在认同国家法的同时,总是力图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中寻找自己行动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要解决公民司法诉求无法满足的现实,一方面要分析公民司法诉求无法实现的类型,另一方面要分析公民司法诉求无法实现的原因,最后结合前两者的分析提出合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龚俊 《法制与社会》2011,(20):51-52
在我国利益格局急剧调整时期,为弱势群体构建科学有效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话语权,对于缓解社会矛盾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本文结合当前我国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的困境,应从人民代表大会、信访、行政诉讼、新闻媒体多方面入手完善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机制,疏通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表达渠道。  相似文献   

5.
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指出:要适应我国社会结构和利益格局的发展变化,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能否合理有效地协调各利益群体间的利益冲突,已经成为制约我们解决当前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大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新形势下各类社会矛盾的特点和规律,切实完善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农民利益诉求的顺畅表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对维护社会稳定有序具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农民利益诉求的表达还存在诸多障碍,损害农民利益的事件屡有发生,为了切实维护农民权益,应该健全和完善农民利益诉求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7.
生命的主体间性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体在交往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以"共同体"为中心,以自然生命和类生命的发展为目的,以主体间在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中形成的一种"视界融合"为途径的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对幼儿的学习方式提出了实践要求:注重学习的宏大情景性和共同体中的学习,聚焦于交往、对话的互动性,奠基于主体人格的平等性。  相似文献   

8.
马端山 《法制与社会》2010,(29):195-196
互联网的出现,部分地解构了我们原有社会的交往方式和表达方式,也成为建构现有社会秩序的重要因子,推动了社会的急剧变迁。网络化逻辑的扩散实质性地改变了我们互动的方式,借助互联网草根群体的话语诉求得以释放,从而使网络话语参与到对社会话语结构的型塑过程中。人们通过对网络事件的关注、讨论和发表意见,形成公众舆论,进而对网络事件回归现实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珠海港昌社区在楼道里举办“实话实说”活动,居民们对于发生在自己身边事情踊跃发言,和来自司法所、派出所的同志形成互动,共同探讨处理邻里矛盾、社区问题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范卫东 《金陵法律评论》2009,(1):143-148,154
抗战时期的学者散文创作,从不同角度言说着自由对于人之生存与文明进步的意义,以重建民族文化为主流价值取向,融会中西文化资源,以对个体生命价值和意义的深思为载体,在"审美"和"审智"的不同向度上反映了这一时期知识分子对自由更加深入而丰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黄汇 《法学评论》2015,(3):74-82
山寨现象系知识产权人拥有知识产品的定价权,留给公众法定的消费者剩余空间不断被挤压所形成的。其在制造着知识产权法模仿概念的同时,对知识产品的过度垄断形成反制和竞争。但山寨并非救济公共利益的最佳方式。中国知识产权建设的未来应在实体和程序的双重控制下,开辟更多法定的促进知识共享的规则性空间。法律既要防止知识产权的保护贫困,又要防止公共利益的保留不足。这样,知识产权机制才能奠定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上,以更显著的绩效和更优化的激励方式,促进知识创新活动不断迈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春风得意,我的网络与现实一样精彩 2001年8月,我27岁,在南京一所高校读完硕士后,回到郑州,到一所高校任教.工作不到半年,我就披上了嫁衣.老公欧阳旭大我1岁,是我大学时的同班同学,我们在开封读书时就已相恋了.我考上硕士去南京那一年,他就职于郑州某外资企业,由于他勤奋聪颖,沉着果断,在我硕士毕业时,他已身居副总经理的高位,年薪20万元.  相似文献   

13.
《法治与社会》2016,(4):80-81
吴仕春在《法制日报》上撰文认为,在法治社会中,有序表达社会诉求既是法律制度的基本内容,又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治理基本原则。诉求表达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完善的动力,法治社会也不例外。但诉求表达形式各有不同,有暴力与平和、干扰社会秩序与有序表达的区别。从法治社会的本质来看,表达民众诉求,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首先,必须以有序的方式进行。在法治社会,法律制度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角落,任何公开的行为都必须  相似文献   

14.
韩邈 《法制与社会》2010,(11):249-250
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也造就了越来越多的独身女性。然而由于缺乏婚姻和家庭基础,当前独身女性在生育上还是受到制约的。女性独身是由一系列因素造成的,无论是主观意愿还是客观后果,其对生育的诉求都不应该被忽视,她们的生育诉求具有特殊性,既能满足她们的精神和情感需求,也给她们提供了充分的角色体验。但是一旦诉求成功,却也造成了其子女社会化的问题以及自身角色的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俊 《法制与社会》2014,(9):113-114
公民权利保障的力度、纠纷有效解决的程度以及纠纷解决机制的广度已经成为衡量和谐社会深度和宽度的重要标尺和评判准则。我国现行的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仍然存在很大缺陷,完善我国公民基本权利救济规范体系是实现权利的本质内涵的需要;是满足国家正当性存在并实现其存在价值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戴津伟 《时代法学》2011,9(3):35-41
近年来,能动司法成为法学界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通过探讨我国能动司法与美国司法能动主义的区别,阐述我国的能动司法不是简单的裁判理念,而是一种政治型能动政策。理想的司法能动是功能上的能动与方法上克制的统一,当前我国的能动司法属于政策推动性质,缺乏对能动的应有规范,而法律方法恰好能从有效性和正当性方面对司法活动予以必要的规制,因此也就成为当前我国能动司法的必然诉求。  相似文献   

17.
国家治理问题是中国长期延续的一个历史性难题。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国家治理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国家治理方式的合理运用,确保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序发展,以实现有效的国家治理——善治,是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指出国家治理结构的调整是在大国治理的矛盾和冲突中,为实现国家和谐发展而采取的战略性调整。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需要将人治、德治、法治、宪治进行合理的组合运用,以发挥更加强大的功效,最终实现国家和谐共治式治理。  相似文献   

18.
吴意  高朋 《中国律师》2003,(1):29-30
一起刑事辩护律师收费16万元!1997年,上海市两家媒体将此消息披露于社会,其中一家媒体在显著位置的“郑传本高价出庭的‘两梅’杀人案承办员王庆芳检察官细说内幕”标题,引起全国多家媒体的关注。代理此案的沪上大律师郑传本被笼罩在了不义之中。事后,郑传本以名誉权受到侵害状告上海两家媒体和此案的检察官,但是从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到高级法院;从上海徐汇区法院到上海市第一中级法院,全部以不开庭的方式驳回了郑律师的诉求。风险代理成了天价收费1996年,郑传本律师和另外三位律师,接受一起轰动上海的凶杀案被告家属委…  相似文献   

19.
音乐诠释学发展至今已有近两百年的历史,它是西方音乐研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然需求,也是对实证主义研究的有效补充。尽管已经出现不少有关音乐诠释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但从学理角度对它的学科性审思依然不足。本文拟从起因、诉求和历程三个维度切入,呈现音乐诠释学之所以产生的原因、不同于实证主义事实研究的意义探求及其由自发到自觉的历史进程。最后对音乐诠释学进行批判性反思,吸取其之于西方音乐研究的合理成分。  相似文献   

20.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弱势群体是社会转型期的伴生物。为弱势群体构建有效的利益诉求机制,给予弱势群体充分的话语权,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政府的当务之急。现阶段,政府要尽力提高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及诉求表达能力,疏通和拓宽弱势群体的多元化利益诉求渠道.建立健全以利益调节为核心的社会协商与对话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