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国外存款保险制度经验,根据国情建立中国特色存款保险制度,在存款保险机构的设置及其职能、存款保险的范围、投保方式、保险费的确立方式、保险赔偿限额、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等方面进行构建。  相似文献   

2.
银行的特殊企业属性和存款的不确定性、外部经济环境的不稳定和同业竞争的风险,使得银行陷入危机,甚至破产。为避免银行挤兑及高昂的社会成本,有必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使其与央行的最后贷款职能密切配合,形成金融安全网,稳定金融体系。  相似文献   

3.
存款保险制度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的通行做法,对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但存款保险制度容易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因此科学合理地设计存款保险制度的具体内容至关重要。本文认为,从现实的具体国情出发,我国应尽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4.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现代国家金融安全网的一环,被界定为“用以保护存款人利益,避免他们被保险的存款在面临银行无法履行对其的责任时,遭受损失的制度(体系)”.按照表现形式进行分类,可以将存款保险制度分为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和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我国在正式实施《存款保险条例》之前一直对存款实行隐性保护,其存在诸多弊端.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即《存款保险条例》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按照国际指南、原则的指导方法进行评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得到了国内审慎监管,有效法律法规,良好会计准则以及披露制度的支持,这都为其有效性奠定了基础.同时,根据相关国际原则、指引,对该新条例进行分析、评价,并得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设已初具规模,有益于金融稳定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5.
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保障的三大制度之一,既有其防范、分散风险的独特功能,其制度设计中又可能存在负面效应。本文在梳理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推出进程的基础上,探究其迁延原因,并就其制度构建已达成的共识进行统合,合理期许存款保险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增长,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呼声也越来越高,所谓的存款保险制度主要功能是预防金融风险,是在金融风险不断出现的今天被人们提及的.面对国外金融机构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刻不容缓.本文就首先从是否应该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谈起,通过分析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最终提出建立该制度的初步构想,并对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我国一直没建立公开的存款保险制度,实际实行的是几乎全额赔付的隐性存款保险。银行一旦出问题,政府对其进行救助,最后对存款人进行全额保护也就是隐性担保。我国金融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要求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即金融机构的退出机制。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基金的运行是制度运行的核心内容也是重要环节。基金管理机构应该充分发挥好应有的职能保证基金的合理合法的征集来源和运作,特别是其核查的职能做好应有的措施来防范各种危机起到安全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窦鹏娟 《法制与社会》2010,(10):111-111
存款保险制度具有隐性与显性两种具体形式,它们有一定的共性,也存在诸多差异,并各有其优势和缺陷。总的来说,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优越性胜于隐性存款保险制度,是存款保险制度的最终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存款风险的法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存款作为存款人与银行利益最大化目的之竞合结果 ,对于二者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但高息揽存、挂失止付所存在的风险 ,以及银行破产倒闭后的存款人利益能否获得保护 ,又是存款经营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银行经营中必须尽谨慎注意义务 ,加强并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存款保险制度 ,以化解存款风险。  相似文献   

10.
倪浩嫣 《河北法学》2005,23(12):68-71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又提到议事日程,银行经营能力的提高为筹集保险基金提供了资金可能,银监会、人民银行分设为存款保险制度组织架构提供了保障,金融生态环境受到重视为存款保险制度提供了外在环境,这都增加了存款保险制度出台的可行性。建立一个有效、公平、民主的存款保险制度除了对存款保险机构的地位、职责、资金和费率、债权分担、投保主体做出规定外,还离不开建立问责制、确保透明度、确立职业操守等制衡机制。  相似文献   

11.
虞瑾 《检察风云》2014,(4):11-12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并明确提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那么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老百姓应当如何选择银行以及相应服务呢?怎样选择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结束了老百姓闭着眼睛存钱的年代,国家在喊话:"存款有风险,国家不买单!"既然如此,那我们到底应该怎么看好自己的存款,怎样选择合适的银行呢?笔者认为人民银行对于银行业的分类过于专业,不利于普通老百姓识别,尤其当前各类银行层出不穷,人们很难去按照官方的标准对银行分门别类对号入座。为了便于识别,我们可以将银行分为大、中、小型银行和外资银行四类。  相似文献   

12.
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被公认为是金融安全网的三大支柱之一,它在稳定金融体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金融危机全球化的影响,建立我国特色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指日可待。本文认为,我国《存款保险法》主要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存款机构的设立、参保主体、参保方式、保险范围、保险限额、保险费率、日常监管和对问题银行的处理。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属空白,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商业银行推向市场的今天,借鉴西方国家的做法,建立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存款保险制度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这里对其概念和历史发展,必要性和我国建立这一制度的基本设想做出论述。一、存款保险制度的概念和历史发展所谓存款保险制度,系指平时由参加此项制度之存款金融机构,就其所收受之存款额,按规定之保险费率缴付保险费,一旦存款金融机构倒闭时,即由保险机构在投保最高额度内,对存款人付给保险金之一种制度。①存款金融机构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存款保…  相似文献   

14.
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迎春 《政法学刊》2007,24(3):117-120
随着我国金融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现有金融体制的完善亟待加强。我国目前隐性存款保险制度已明显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金融稳定和发展的要求。借鉴主要发达国家完善的存款保险制度,建立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对于提高公众对金融机构的信心,形成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减轻政府负担,降低政府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成本,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必然要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协调各方利益,设计有利于我国市场发展的显性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关于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中国目前隐性存款保险的弊端 ,我国有必要建立显性存款保险制度。设计良好的存款保险制度有利于在其发挥金融安全网作用的同时提高金融业的效率。为此 ,本文给出了我国显性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有关存款保险制度若干问题的法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尹雅楠 《河北法学》2004,22(2):130-137
存款保险制度是当今国际金融监管的通行做法,对于保护小额存款人的利益、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从存款保险的基本理论和制度比较两方面入手,指出一个科学合理的存款保险制度设计有助于上述功能的实现,并对构成其主要内容的各个要素进行阐述;随后对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关于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和实践作比较性评介;最后结合我国国情提出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立法构想。  相似文献   

17.
陈政 《法制与社会》2013,(36):100-102
设立存款保险基金是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首选途径。我国的存款保险基金除具备“付款箱”功能外,还应当具有一定的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功能。我国存款保险基金应当采取强制投保的“官办”模式;并根据存款保险的运行规律,科学安排其承保范围、投资方向、保险费率和保险限额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8.
要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保险制度,需要特别关注存款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问题,如果设计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道德风险问题没有充分重视,商业银行有了存款保险机构这一变相的政府保护,重新具有了进行风险投资的动力,结果则适得其反,但是,银行中的道德风险可以通过加强监管、完善市场退出机制和设计合理的保险制度来治理。  相似文献   

19.
存款保险制度是金融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促使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步伐开始加快。存款保险制度作为金融安全体系的一项重要措施已经在国外发展多年,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可以扬长避短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20.
马宁 《河北法学》2012,30(9):128-138
存款保险人对于再保险的需要较之普通商业保险更为迫切.除可籍引入商业再保险机制分散其承保风险和提升其承保能力外,商业再保险人亦能为存款保险人提供中立的市场主体对各投保银行风险水平的评估结果.该结果对存款保险人准确估定保险费率极具参考价值.其还有助对投保银行施加外部市场约束.直接风险定价、相对风险定价,以及相对风险监管三种再保险定价信息利用方式各有利弊.一国的选择应当依其自身引入再保险制度时希望达致的主要目标、存款保险人职能定位、存款保险人履行职责能力等要素决定.就我国而言,采取相对风险定价方式是一个较为妥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