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权概念应界定为人为了保障自身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而必须由法律来规定和保障的根本利益.这一概念抓住了人权的本质,界定了人权的基本属性,做到了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稳定与发展的统一、意志与规律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人权是一个广泛的社会概念,经历了“天赋人权”、“法定人权”和空想社会主义人权,发展到今天的社会主义的集体人权。人权是处于一定生产方式中的一部分人或大部分人有资格享有自己所必须的权利。双向性、阶级性、普遍性和从属性是马克思主义人权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普遍人权与多元人权之争是当代人权理论中的一大论争。多元人权观通过援引当代道德、政治、文化等范畴的理论资源驳斥普遍人权的合法性依据,主张把人权观念置于具体的文化历史范围内。为了应对这种多元主义的诘难,普遍人权观则开始自觉地寻求一些有效的逻辑理路,来论证普遍人权如何可能。  相似文献   

4.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转折点.通过对法西斯罪行的深刻反思,人们再次体悟到自身价值尊严的无助和苍白.古典人权理念因其固有的历史局限性而不能为此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和话语辩解.普遍人权理念在价值理想、主体视域、内容建构等方面对古典人权理论进行了提升和发展,从而对世界范围内的人权运动和实践产生了具有重要建设意义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5.
人权是人类社会非常重要的财富,但人权不是天赋的,是社会发展和人类思想成熟的产物。因此,不同的国家具有不同的人权发展道路。司法是人权保障的重要手段,完善人权的司法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法治化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继续完善包括禁止刑讯逼供制度、社会矫正制度和减少死刑罪名在内的各项人权司法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6.
廖萍蓉  许静 《党史文苑》2008,(12):29-30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7.
2007年3月6日.美国国务院发表《2006年国别人权报告》,再次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权状况进行责难,却对自身的人权问题避而不谈。为了让世界人民更好地了解美国的人权纪录,推进国际人权事业,我们特发表《2006年美国的人权纪录》。  相似文献   

8.
人权,从一种启蒙精神逐渐发展成为受主权国家乃至国际组织保护的人权政策,从权利保护和救济的角度讲,这是一种权利保护明晰、维权救济适当的进步;但从权利范围、权利和权力何者优位的角度讲,人权政策的合理性有待反思和证成。这就需要探索作为人权证明标准的普遍道德标准存在的真实性和建立在一定人权标准基础上的人权体系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本人权是人生而享有,不可剥夺、不可转让的权利。就个人而言,个人的基本人权包括生存权、自由权、平等权和财产权,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在这些基本人权的保护方面都有明确规定。而对占中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的基本人权的保护,影响着两个国际人权公约在中国的实施进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中国农民的基本人权状况及其与两个国际人权公约要求之间的差距,以推进我国人权事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权入宪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执政理念的必然选择,也是党领导人民制宪保障中国人权历史经验的总结。它表明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党领导人民争取、维护和促进中国人权的奋斗史。  相似文献   

11.
人权的分析: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斌 《探索》2005,4(1):102-105
“人权”概念以“权利”概念为基础,权利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交换关系的体现,“人权”概念也有广、狭多种含义“权利”和“人权”的观念起源于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于阶级分化和人权的“异化”。应当区分人权的“应然”、“实然”和“法然”。人权可以分为生命权、经济权、政治权和文化权四大类。人权观念既有其普遍性又有其特殊性,不同的民族、国家或社会可以由于历史和文化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人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人权思想源远流长,伴随西方发展历史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或连续或独特的价值与关怀。新近以来,随着人类生存环境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人权思想也在不断深化、扩展,呈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状态。风险社会的到来,使我们一方面从制造风险中获利,另一方面也开始承受着风险的威胁。而从风险社会学角度来探讨人权问题,则更为人类的权利与义务作了时代的注解。  相似文献   

13.
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观不断发展中国人权事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众多复杂的人权观面前,中国应坚持什么样的人权观?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人权攻击,我们应持什么样的态度?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应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后,提出了我们在人权事业上要举马克思主义的旗,走符合中国特色的人权道路.  相似文献   

14.
李民 《唯实》2003,(2):56-60
《公民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确认了人权的基本特征。我国对这两个公约的批准 ,必将促进我国人权保护的发展。我国的人权规定与国际人权两公约相比 ,无论是在体例上还是在内容方面 ,还存有差异 ,这势必对我国理论上和实践中的人权问题造成冲突。要完成国际人权两公约在我国的适用 ,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做  相似文献   

15.
雷旺 《湘潮》2015,(2):54-55
随着全球化的,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突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已越出国家界限成为全球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本文从人权与主权的概念入手,逐步两者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即国家主权是人权的基础、但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人权保护的限制、两者是相互交织彼此联系的关系不可将两者对立开来,并提出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概念的界定与内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包括两个层面的主导性:就其本质层面而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引导、选择的主要方向、方面和重点的特性;就其功能层面而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居于主导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特性。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是这两个方面主导性的有机统一。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主导性规定着功能主导性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功能主导性则是本质主导性的实现条件。思想政治教育主导,主要是目标主导、价值主导、趋势主导。  相似文献   

17.
已有研究主要从"制度参与论"、"网民主体论"、"技术决定论"与"舆论监督论"四种意义上使用网络反腐一词,但却未形成关于网络反腐的一致定义。所谓网络反腐,是网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和兴趣,利用网络空间为平台,通过网络曝光、网络举报等形式,引发和推动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影响的体制外政治监督行为,它包含网络反腐的双主体、网络反腐功能的两面性、网络反腐手段的多样性等三个层次的内涵。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网络反腐本质上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是中国语境下的一种特殊的体制外舆论监督方式,具有补充性、替代性和激活性等意涵。  相似文献   

18.
应有人权是人们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诉求出发,对人人"应当"享有的权利提出的要求和主张,是人权的"理想意图"和"观念力量",具有客观存在性、抽象性、理想性和发展性。应有人权对人权的发展具有奠基意义、批判和参照意义。推动应有人权的理论建构要遵循"为何应有"、"应有什么"、"如何应有"的基本逻辑。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是否保障和尊重人权,是判断一国宪法乃至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具有现代性的基本衡量标准。从当今世界各国宪法比较中可以发现,保障公民基本权利构成各国宪法基本的必不可少的内容。2004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是为我国宪法的发展奠定了现代精神和新的价值标准。当然,人权的宪法保护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中国加入《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等一系列的国际性的人权公约,人权问题在中国被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主要从公约入手,探讨中国对生命权保护的死刑政策中所存在的人权问题以及一些改革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