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牧 《中外法学》1988,(5):38-41
<正> 犯罪学于19世纪末产生于欧洲。最早使用犯罪学这个概念的是法国人类学家托皮纳尔,后来被意大利的犯罪学家加罗法洛所采纳,于1885年(也有说是1884年)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犯罪学》著作。经过百余年来发展,由于它在与犯罪作斗争中的无可取代的重大的指导作用,使它至今已经成为较为发达、颇受人重视的一门社会科学,这个概念在犯罪学、刑法学和社会学中被广泛地使用着。但是,由于对犯罪及其产生的观点的不同,对犯罪学的概  相似文献   

2.
《犯罪学》在我国至今仍是一个空白。人民大学法律系现已决定开设这门课程。它以研究犯罪与各种社会现象的关系为对象,为区别于刑法中的“犯罪论”,定名为《犯罪社会学》。初步确定,这门新课将于一九八二年春与同学见面,课程内容主要包括犯罪产生的原因、与违法犯罪有关的社会改造问题(如劳动教养、少年犯管理教育、工读学校及其它社会改造等)、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犯罪的预防问题,以及外国《犯罪学》有关的专题等等。目前,教师正在积  相似文献   

3.
何勤华 《法学》2004,(9):122-122
人类社会对付犯罪及其研究犯罪的历史源远流长。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西方 1 8世纪的古典学派、意大利人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 1 764年 ) ,拉开了犯罪学的序幕 ,奠定了犯罪学的基础 ;1 9世纪的人类学派、意大利人龙伯罗梭的名著《天生犯罪人》( 1 876年 )以及菲利的《犯罪社会学》、加诺伐洛的《犯罪学》 ,宣告犯罪学的形成 ;2 0世纪的社会学派、美国人萨瑟兰的名著《白领犯罪》( 1 93 9年 ) ,标志犯罪学走向成熟。在重视人与人关系的中国传统社会 ,自然不乏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犯罪学的关注 ,中国法制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与犯罪作…  相似文献   

4.
刑事法学,即研究有关刑事法律及其运用之科学,其内容可包括与犯罪有关的所有相关学科,如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犯罪学等。本来,早在作为刑法学正式诞生标志的意大利著名刑法学家贝卡利亚的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刑法思想和刑事诉讼法思想是合为一体的。后来意大利刑法学家龙勃罗梭引入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创立犯罪学,扩张了刑事法的研究领域。德国著名刑法学家李斯特更是首次提出全体刑法学的概念,确立了包括刑事政策学、犯罪学、刑罚学、行刑学在内的大刑法学研究体系。但是我国法学界基本上没有借鉴这种研…  相似文献   

5.
切萨雷·贝卡里亚(Cesare Beccaria,1738-1794)是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和刑法学家。1764年他的成名之作《论犯罪与刑罚》,对欧洲大陆乃至世界各国的犯罪与刑罚的理论和实践,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在犯罪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试图通过对《论犯罪与刑罚》这一不朽著作的分析,对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作一论述。一贝卡里亚的理论基础———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要想详细的了解贝卡里亚的犯罪学思想,首先就必须了解他写作此书的理论基础。纵观全书,笔者认为这一理论基础主要是受启蒙思想影响的社会契约论。在本书的开篇《致读者》中,…  相似文献   

6.
<正>如果以1764年意大利学者贝卡利亚的代表作《论犯罪和刑罚》一书的出版为标志,那么,犯罪学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至今已逾二百多年。然而,犯罪学在中国还是一门新兴的学科。目前,我国犯罪学研究在时代的感召下,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准备,已经开始向深度与广度拓进。吉林大学法学院王牧副教授的新作《犯罪学》一书,在犯罪学理论上作了有益探索。对我国的犯罪学研究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通览全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7.
《法学杂志》1991年第1期《论犯罪概念》(简称《概念》)一文中认为:“由于犯罪学是以预防犯罪、治理犯罪作为出发点,因而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它不但包括刑法上所规定的犯罪行为,而且还包括其他法律文件所规定的违法行为,以及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不良行为。”对此,我们有几个问题想提出来探讨。第一,超出了我国刑法关于犯罪的定义范围,能否正确地揭示犯罪概念的内涵?我国刑法第10条把犯罪定义为危害社会的、依照法律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这一定义为人们辩认和区分一种行为是犯罪行为还是非犯罪行为提供了科学的标准。它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危害社会的行为、所有的违法行为都是犯  相似文献   

8.
论犯罪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孤立的个人反对统治关系的斗争,即侵犯统治关系的行为,这种行为又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由体现统治阶段意志的法律来加以认定。因此说,犯罪是人类社会的历史现象.它不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不是什么神的意志、也不是什么宗教现象。与马克思主义观点相反.剥削阶级的思想家,特别是资产阶级法学家。总是企图证明犯罪同人类同时出现,并将伴随着人类社会永远存在下去。例如,美国当代犯罪学家、华盛顿大学法学院教授赖埃得在1976年所写的《犯罪与犯罪学》一书中写道:“最初,  相似文献   

9.
<正> 激进犯罪学学派(Radical Criminology)又称新犯罪学学派,被称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犯罪学学派、批判犯罪学学派,是当代西方犯罪学中具有鲜明激进倾向的一种理论流派。它主要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犯罪问题,其产生可以追溯到五六十年代英国异常行为协会的成立与1973年由美国犯罪学者泰勒、沃尔德、扬格等著《新犯罪学》一书的问世。  相似文献   

10.
刑法中的持有行为不是不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我国刑事立法中首次明确出现“持有型犯罪”o这一来自异域的法律现象以来,“持有行为”便以其独特的容姿吸引了理论界的关注,并引发了一场关于持有行为性质认定的争论:有人主张应将它归属于作为或不作为,有人认为应视之为一种独立于作为与不作为之外的第三种行为形式。后一种观点集中体现在《三论第三犯罪行为形式“持有”》”(以下简称《三论》)一文中,得到了学界许多人的赞同与支持。《人民检察》1999年第2期上的《论刑法中持有行为的归属》(以下简称《归属》)一文,认为第三行为形式的观点“不符合逻辑”,仔细读过此文…  相似文献   

11.
<正> 随着对犯罪这一重大社会问题的研究的不断深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国外又出现了一门新的学科——被害者学。六十年代这门学科已经初步形成,现在又有了新的发展。把对被害者的研究从犯罪学中分离出来,使之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的主张,首先是由德国法学家门德尔松在他的论文——《被害者学——生物、心理、社会学科学的一个新部门》中提出来的。该论文于一九六五年发表。“被害者学”被认为是犯罪学和刑事对策学的分支学科,它综合了犯罪学、刑事对策学、刑事侦察学、犯罪心理学、犯罪统计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和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2.
读《中国犯罪学论纲》李晓明同志撰著的《中国犯罪学论纲》,已由中国审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是一部具有一定理论深度的学术著作,此书的理论体系颇具新颖性,许多观点更具独创性,不愧是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一部有价值的著作。笔者认为,此书有下述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理...  相似文献   

13.
赵宝成 《人民检察》2022,(19):67-68
<正>由中国犯罪学会原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王牧主编的《新犯罪学》,原创性地提出“存在犯罪学”学说,主张犯罪学研究应由以犯罪原因为中心转向以犯罪现象(犯罪事实)为中心,在国内同类著作和教科书中见解独到、自成一家,《新犯罪学》的书名即得自于此。人类思考和认识犯罪的历史远比犯罪学的学科史久远得多,犯罪学发展史经历了一个由前科学走向科学的过程。自科学犯罪学诞生以来,  相似文献   

14.
《唐律疏议》是唐朝的一部主要法典,也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内容完整的法典。它与犯罪学关系密切,含有关于犯罪行为、犯罪原因、犯罪类型、犯罪对策等理论。与现代犯罪学理论相比,《唐律疏议》又有明显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它具有一些现代犯罪学中所没有的特权、等级关系、相隐、刑讯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犯罪学,五十年代就在苏联东欧诸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从基本原理到指导方法,从科研机构到论文专著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这些对于我国犯罪学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苏联东欧犯罪学家认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犯罪学,自诞生起,就形成了与资产阶级犯罪学完全不同的特点:其一,社会主义犯罪学的发展以辩证唯物主义为基础,并具体的、创造性的运用其规律,否定唯心论和先天论;其二,社会主义犯罪学坚持在社会环境中寻找犯罪原因,同时并不忽视人的生物结构和心理因素,但否认犯罪生物学以及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概念;其三,社会主义犯罪学的最大特点是与犯罪  相似文献   

16.
《犯罪研究》2012,(5):111-112
《犯罪研究》创刊于1981年,原名《刑侦研究》,1983年成为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刊;《犯罪研究》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刑事法学、侦查学、犯罪学研究的阵地和交流的窗口,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受到全国刑事法学、犯罪学、侦查学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7.
《犯罪研究》2011,(6):111-112
《犯罪研究》创刊于1981年,原名《刑侦研究》,1983年成为上海市犯罪学学会会刊;《犯罪研究》以开放的姿态成为刑事法学、侦查学、犯罪学研究的阵地和交流的窗口,是犯罪学研究领域独具特色的学术刊物和全国法律类核心期刊,受到全国刑事法学、犯罪学、侦查学领域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工作者的认同和欢迎。  相似文献   

18.
犯罪现象论是研究一般犯罪现象的理论,主要是把犯罪作为群体(一定的整体)的社会现象进行研究的理论,是犯罪学理论体系中的一个独立而相当重要的部分,是科学犯罪学的基础。没有犯罪现象的研究,就不会有科学的犯罪原因论,就会使犯罪学理论黯然失色。犯罪现象论是犯罪学理论价值的基础。然而,犯罪学至今对它的研究却很不充分。  相似文献   

19.
我们读罢中国政法大学著名刑法学家、犯罪学家何秉松教授撰写的洋洋60万字的新著《有组织犯罪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5月版)后,顿感欣慰与高兴!欣慰的是何教授将有组织犯罪研究提高到一个思辩与实证、宏观与微观有机结合的系统论层面;高兴的是在刑法界耕耘数十载的何教授于晚年针对中国社会治安问题的国情,钟情于犯罪学的研究,体现出作者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据了解,何秉松教授不仅翻译介绍了美国路易丝·谢利著《犯罪与现代化》一书,而且还将出版《有组织犯罪研究》的姊妹篇《港澳台黑社会犯罪研究》、《世界各国有组织犯罪及跨国有组织犯罪研究》,真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拜读《有组织犯罪研究》后,深感它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犯罪学与刑法学的科际界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牧 《中国法学》2004,(1):130-141
在犯罪学诞生以前,人们一直认为刑法学是研究犯罪的,所以在犯罪学诞生时两个学科发生了互相否定,致使它们之间界限一直不清;为明确两个学科界限,该文揭示了古典学派与实证学派论争及与犯罪学的联系,论证了两派分歧的本质和根源,提出了以学科任务确定学科对象、定义学科的概念,指出刑法学并不研究犯罪和刑罚本身,而是研究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定,犯罪学才是研究犯罪本身的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