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黄蕙 《瞭望》2005,(14)
与农业发达国家相对稳定的农资价格相比,我们国家时起时落的农资价格就像患了"舞蹈症",农资涨价严重侵蚀国家惠农政策给农民带来的好处,给今年的农民增收蒙上阴影。  相似文献   

2.
《瞭望》1995,(16)
控制农资涨价有良策面对农资市场供应紧张、价格暴涨的局面,许多人发出这样的感叹:限价限不住,补贴又补不起,放开之后农民承受不了,到底该怎么办?这,的确是一道难解的题,为寻找解开这道难题的办法.近年从中央到地方及有关部门都在进行不懈的努力和多方面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记者走访内蒙古自治区部分农村时了解到,由于近期大宗作物玉米价格较低,而农业生产资料涨价的势头难以遏制,加之物价上涨农民生活支出增加,农民对今年增收预期普遍不高,如不采取措施遏制农资涨价势头,势必会影响今年粮食作物的播种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4.
小春 《瞭望》2004,(15)
据悉,我国农资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过快的势头。自去年9月份明显上涨以来,某些农资品种同比涨幅已超过20%。 前段时间的粮价上涨和中央一系列扶农政策的出台,大大促进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但农资价格也随之上涨,令人担忧。据有关部门统计,按照当前上涨幅度粗略计算,粮食平均亩物质费用投入会比上年增加20多元,这将直接抵消粮价上涨带给农民  相似文献   

5.
唐敏 《瞭望》2004,(14)
春季本应是农业生产的大忙时节,但不断走高的农资价格却让备耕的农民该“出手”时不敢“出手”;而一些大型农资生产厂家又面临产品积压,以化肥为代表的农资市场出现了有价无市买卖两愁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5,(16)
农资价格暴涨究竟谁之过对于农资涨特别化肥价格居高不下,目前各家都在诉苦衷;农民喊价贵,工厂嚷赔本,流通说微$11.时财叫补不起,齐音准了过?为弄个明白,记者最近从生产、流通到消费者作了一番调查,虽然有些事还很难一下说得十分清楚,但川了阳到的十警容上由...  相似文献   

7.
《民主》2015,(2):30
<正>为了解农资综合补贴的政策绩效,在浙江省进行调研中发现,目前农资综合补贴仍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对于散户未能很好实现农民增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政策目标。二是一些县级政府在落实该项政策时,违背了补贴政策的原则。三是政策的公平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四是具体操作层面便民性也有不足。为此,建议:1.整合中央直补政策。建议将农资综合补贴整合于良种补贴,补贴方式根据购买良种数量测算种植面积,以此确定补贴金额。  相似文献   

8.
刘健  田刚 《瞭望》2008,(11)
农资价格压缩了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民增收空间,这场农业成本与收益之间的赛跑仍在继续持续的惠农政策,以及去年以来涨幅不菲的农产品价格,却并未如期带来农民收入的跨越式增长。近日《瞭望》新闻周刊在重庆、四川调研发现,来自惠农政策及物价上涨的"短暂幸福"农民还未及充分体会,化肥、农药、柴油等农资价格便迅速跟进,并且"后来  相似文献   

9.
眼下正值内蒙古河套灌区农民麦收的大忙期。记者在塞外粮仓巴彦津尔市采访了解到,虽然今年小麦丰收了,但农资涨价因素抵消了农民很大一笔收入,加之遭遇旱灾、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农民今年增收形势不容乐观。增收仍是未知数  相似文献   

10.
农产品涨价并未使农民更多获益,农产品价格涨势下半年有望缓解从去年至今的农产品价格上扬过程中,理性的人们除自身收支外,还关心三点:一是农民从这一轮农产品价格上扬中获利如何?二是农资价格对农民种粮积极性及收  相似文献   

11.
作为新一轮粮食调控的主要政策,“托市收购”甫一出台便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这一政策给农民吃了“定心丸”,有利于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反对者”则认为这是“粮改的倒退,是阻碍粮食购销市场化进程的有形之手”。至去年底出现新一轮粮油价格上涨,舆论在分析“丰年涨价”原因时也往往“归功于”或“归咎于”托市收购,一些较为深入的分析还得出农民从本轮涨价中获益不多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夏粮丰收声中,江西省农村的基层干部和老俵们却正为卖难和粮食涨库而大伤脑筋。据了解,此类情况在全国许多产粮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应当引起重视。古语说“谷贱伤农”。收了粮食卖不出去,收到库里调不走,会挫伤农民和农村干部种粮的积极性。我国人口众多,粮食偏紧。近年来全国上下花了大力气才刚刚突破粮食生产徘徊局面,因而,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农民粮食生产积极性至关重要。 既然全国粮食偏紧,为什么还会出现这种情况?情况颇为复杂,它牵涉到产区和销区各自的利益,牵涉到财政金融业方面的政策,需要各方协调,共同采取相应的措施方可解决。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护农民的利益,从而保护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所谓农业上的大局,唯稳定粮食生产为大。  相似文献   

13.
王建  杨喆  周楠 《瞭望》2020,(8):54-55
一年之计在于春。从南到北,春耕备耕陆续铺开。但受疫情影响,今年春季农业生产面临着一些与往年不同的不利影响。《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中发现,目前部分地区粮食收购库点暂停收购,部分农民余粮还没变现;部分农资生产企业开工延迟,物流受阻,一些农资企业货源不足,农民担心农资供应。  相似文献   

14.
帮助农民增收减负是党在农村加强和改善领导的当务之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中国的农业和农村问题,实质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利益问题。农民利益问题直接表现为两方面:一是增收,二是减负。前者是增加农民的绝对收入,后者是增加农民...  相似文献   

15.
托市收购加顺价销售,使我国在连续三年丰收之后仍能实现粮价上扬。进入库存较高的2007年,粮食调控又将面临怎样的变局过去一年我国成功实现粮食“托市”收购,使农民在连续三年粮食增产之后,非但没有陷入“多收了三五斗”的尴尬境地,反而难得地实现了“增产涨价”。更重要的是,政府并没有因保护农民利益而背上沉重的包袱,新机制下以高于市场价收上来的储备粮,在此后的市场运作中成功地实现了顺价销售:从2006年11月起,市场粮价不仅没有因丰产一路走低,反而从去年11月起大幅上扬,至今虽有小幅回落,但价格依然坚挺,农民增收有了可持续而坚实的市场基础。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4,(6)
如何将一家一户的小生产组织起来面对大市场?河南省延津县粮食局创办的金粒公司,将工厂化模式引入小麦生产中,并通过农民生产者协会和保值订单与种植者结成利益同盟,使农民利益得到保护,粮食产业化水平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在粮价下跌的情况下不退反进。  相似文献   

17.
切实保护农民利益。调动亿万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改革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切实保护农民利益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在农村稳定与发展中居于极其重要的突出地位。邓小平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民问题,他提出要“调动全国百分之八十人口的积极性”,强调给亿万农民以实惠。我国农村改革所以成功,正是由于几亿农民掌握了生产自主权而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亿万农民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是生产力要素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个因素。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说明,什么时候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努力调动和…  相似文献   

18.
韩芸  周常春 《团结》2008,(1):34-35
小农生产:市场经济汪洋大海中颠簸的小舟 1978年末,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冒着坐牢的危险在大包干协议上按下了手印,揭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农村推广,促进全国农民不断走上富裕的道路。30年过去了,通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粮食购销市场化等一系列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已基本确立。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4,(8):29-29
2004年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要点: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增加收入;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4,(24)
当前农村总的形势是好的。但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工作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新的矛盾和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影响了农民生产特别是种粮的积极性。因此,提高农民收入,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积极性,保证农业发展特别是粮食增产的一个关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改革和发展之所以取得突出成绩,其中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尊重农民的意愿,彻底打破“大锅饭”的旧体制,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真正获得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同时,在经济上让农民得到实际利益。这就调动了千家万户发展生产的极大积极性,从而推动我国农业和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粮食总产量先后登上7000亿斤、8000亿斤、9000亿斤三个台阶。 但是,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尤其是我国农村进入发展市场经济的新阶段之后,为什么会出现耕地抛荒、撂荒、经营粗放现象,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了呢?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重要的一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