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规则意识是市场经济与民主法治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新时期道德秩序与法治秩序的内在支撑,是现代法治文明和道德文明的主要价值理念。规则本身包含制度层面的法律规则和道德层面的社会公德。将规则意识置于法治社会框架中,将规则意识培育放在如何满足主体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来考量,使规则所体现的法理要求与伦理要求相一致,在底线意义上维系并推动整个社会法治与道德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2.
陈红  安华 《理论导刊》2006,2(8):25-27
道德作为法治政府的要件,不仅必要,而且可能。为政以德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德法并举是法治政府的必然选择;以德行政是以德治国的关键。当前,加强法治政府的道德建设的关键是深化行政改革、进行道德立法、坚持褒善罚恶和加强社会监督。  相似文献   

3.
坚持依法行政是推行依法治国、建设政治文明的关键。而依法行政必须转变行政机关人员的传统观念 ,树立起与依法行政相适应的四种理念 :树立现代法治理念 ,摒弃“人治” ,崇尚“法治” ,坚持法律至上 ;树立民主理念 ,实现民主法治化 ;树立平等理念 ,平等行政、公正执法 ;树立“德”、“法”并举理念 ,既要有强烈的法治观念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品格。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法之争,主要体现为二者在治国理念上的差异.法家对“德治”的批判和抵制,是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尝试.“汉儒批法”由于将“法”简单地定位于“刑”,从而忽视了法家所固有的道德内涵.事实上,法家并不排斥道德教化在法治中的地位与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法家正是在变革传统政治秩序的努力中,表达出一种以“法”为基本价值准则的独特的道德观.这种道德观念在与传统宗法道德的妥协中,固然强化了传统道德秩序,但也产生了诸多弊端.  相似文献   

5.
实现德治与法治间的良性互动,是贯彻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并举思想的关键。德治能够推动法治,但运用不好也会干扰法治,所以必须遵循其自身规律。目前我们国家道德建设的当务之急是进一步推进行业的自律。法治对德治具有能动作用,改革就是要通过法治来催生新的道德规范。当前法治建设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本身的机制尚不健全。要推动法治文化的建设,必须通过有效途径把法治的理念转化为人们内心的道德力量。  相似文献   

6.
胡婧婷 《学理论》2013,(2):243-244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其中许多关于道德和法的理念对大学生法治教育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其注重从思想根源上预防犯罪。对当代大学生法治教育来讲,只有从思想源头上有效遏制违法犯罪意识,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的法治理念和守法意识,从而让大学生远离犯罪。引入儒家文化,充实大学生法治教育,预防大学生犯罪,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认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人类法治的发展历史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法治理念,其先进性体现在彻底的人民性、科学的唯物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8.
从西周时期的"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立法思想,到孔儒学派提出的"德主刑辅"的法制建设理念,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都将道德作为主要的规范手段和标准,弱化了法律的作用。韩非子作为法家的集大成者始终推崇以法治国,从本"法"兴廉、以"术"促廉、因"势"倡廉三个角度构建了自己的廉政思想。韩非子主张法治,强调以法治贪;主张用贤,强调吏治监控;主张严刑,强调信赏必罚。其提倡的严刑罚、重权势、因人情等理念,对当代社会的廉政建设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8,(23):69-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论法治与德治的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法治与德治结合起来 ,作为治国安邦的基本策略 ,是我党对治国理论的创新。通过阐述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着重分析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考察了历史上法治与德治的经验和教训 ,并进一步提出了二者结合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问答     
王丽珠  代丽 《学理论》2008,(23):69-70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2.
曹坚 《党政论坛》2006,(7):35-36
曹坚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及内涵”一文指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长期法治建设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性的,指导法治建设、法治制度、法治活动的价值观和理论基础,是社会主义法治活动的经验总结与客观规律的集中反映。政法机关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一方面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导政法实践,另一方面要在政法工作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见微知著,使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政法工作交汇相融。  相似文献   

13.
自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基本治国方略以来,依法治国已经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写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党的十六大则进一步提出依法执政的理念,十七大又提出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国共产党由革命政党经过制度政党迈向法治政党是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9,(12)
有所敬畏是人作为人在社会生活中的基本伦理遵循。道德敬畏作为人性本质规定,是人的心性秩序的自我建构和自律自约,其表达的是一种对于社会规则、法制规章、伦理规制、社会崇高与神圣等的敬重、诚服、慎行的价值态度和道德感情,于人、于己、于社会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具有不可或缺性。道德敬畏的实践切点根本是敬畏生命,关键是敬畏,归宿是敬畏社会。唤醒和培育道德敬畏之心,需要主体的道德修为锤炼,社会优良风尚的孕育,以及法治规制的跟进与维护。  相似文献   

15.
五大发展理念所蕴含的唯物辩证方法论,不仅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而且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方法指引。在秉持五大发展理念构建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体系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摆在完善法治理论体系的核心位置,协调发展理念是法治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理念是体现法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融合的理论发展趋势,开放发展理念是拓展法治理论体系广度和深度的有效路径,共享发展理念是彰显法治理论创新和发展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华超 《学理论》2023,(1):55-58
新时代党的法治能力是党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深化改革、解决矛盾、化解冲突、提升执政效能的能力。法治理念、法治知识、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是党法治能力的内核。新时代,党的法治理念信仰必须持续增强,法治知识学习必须持续强化,法治思维导向必须持续提升,法治方式运用必须持续加强。因此,党只有综合施策,着力培养法治理念,强化法治学习,树立法治思维,坚持依法治理,才能不断提升和优化党的法治能力。  相似文献   

17.
依法治国既是一种现代治国理念,也是一种现代政治文明,它在现代世界各国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秩序、规范和保障作用。但同时,法治也不是万能的,它有着自己的缺陷和治理边界。以德治国强调国家治理中道德的约束、感化和自醒作用,是现代治理国家、管理社会中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法治和德治各有自己的局限和治理范围。而法治和德治结合,不仅是治国方略上的“两手抓”,体现了治国哲学中的“两点论”和辩证法,也是对现实人类治理困境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法德合治"是对中国传统"礼法合治"的扬弃,是对西方"唯法治论"的超越,强调法与德的内在一致性。科学把握"法德合治",一方面,应当认识到"法德合治"是对形式法治与实质法治的涵括:在立法上坚持实质法治优先,把道德规范作为形式规范的前规范;在法律实施上则须坚持形式法治优先,把道德作为解释法律的重要依据;另一方面,"法德合治"意在表明"德"是理想主义法治和实用主义法治的平衡器,要在理想主义法治与实用主义法治之间保持适当的平衡。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道德治理的政治价值、文化功能与社会效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治理不仅是国家的一种治理模式,而且是一种以价值理性和社会信仰广泛而深刻地影响人们精神世界和生存方式的社会管理模式。通过法治社会中道德治理的政治价值、文化功能与社会效用等方面来论证这一命题,使道德治理与法律治理的结合获得现实可行的操作性,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离不开道德治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董节英 《理论视野》2012,(12):55-57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法治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丰富和发展。依法执政的提出和依法行政的全面推进,表明了中国共产党法治控权理念的逐步明晰与深化;“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人权入宪。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人权保障观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将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法治建设所追求的崇高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