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家赔偿法律关系中,双方当事人在地位、权利(力)、能力诸方面的对比存在巨大反差,加之国家赔偿法本身在制度设计上存在抑制赔偿的缺陷,所以,申请国家赔偿之难早已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其中,在赔偿义务机关为司法机关的情形下,双方力量对比更为悬殊,制度设计方面更加抑制赔偿请求权,故申请国家赔偿中的司法赔偿更成为难中之难。然而,困难的成因远远不止于此,除了制度内的因素,来自国家赔偿制度外的对赔偿请求权的伤害,在近年来的司法实践中日益凸显,亟需引起重视,妥加应对。  相似文献   

2.
15年前中国开始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使公民有了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赔偿难"问题越来越影响法律的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最近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国家赔偿法的决定,时法律进行了实施以来的首次修改,力保公民"索赔""获赔"的权利.  相似文献   

3.
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不足及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国家赔偿制度正式建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功绩在于:在立法理念上,它体现了人民主权;在行政执法上,它塑造了责任政府;在司法实践上,它彰显了社会公正。国家赔偿制度的不足在于:公民获得国家赔偿之艰难,国家赔偿“私了”现象之严重,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之盛行,国家赔偿范围之狭窄、数额之低下、程序之不合理。而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文化,需要创新国家赔偿之法律制度。前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难,国家赔偿“私了”严重和国家赔偿蜕变成单位赔偿等问题;后者旨在解决国家赔偿制度在赔偿的归责、范围、金额、程序和精神赔偿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修改国家赔偿法应做到“与时俱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应与时俱进,应扩大赔偿范围,提高赔偿的标准,建立赔偿义务机关与赔偿金支付机关分离的制度,并解决国家赔偿确认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黄晓云 《中国审判》2013,(12):32-35
<正>自2010年国家赔偿法修订以来,各地法院积极应对国家赔偿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大调研力度,创新审判机制,改革亮点不断涌现,实现了国家赔偿工作科学发展。湖南:着力保障诉权,破解国家赔偿"立案难"修正的国家赔偿法亮点之一就是取消了违法确认程序,畅通了国家赔偿请求渠道,但实践中案件上升情况并不明显。以湖南为例,2011年同比上升仅为3.6%,2012年为-24.49%。  相似文献   

6.
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已经十四个年头,自实施以来,在限制政府权力、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司法实践中亦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赔偿数额较低、赔偿机构复杂、赔偿程序冗长、索赔难等。德国在世界上比较早的确立国家赔偿制度,本文通过对中德两国国家赔偿制度的分析与比较,以期对我国国家赔偿制度的改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15年前中国开始实施的国家赔偿法,第一次使公民有了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在中国民主法制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然而,现实中存在的“赔偿难”问题越来越影响法律的落实。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但其实施后却又普遍存在"赔偿难"问题。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有: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监督缺失、刑事赔偿领域实行违法责任原则的不当、检察机关的"错误逮捕"与国家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芨待解决的问题等。新的国家赔偿法应树立检察机关在国家赔偿法中的法律监督地位;赋予检察机关对赔偿对象、赔偿数额、赔付执行环节的监督权;要增设国家赔偿立案规定;将违法责任原则应修改为严格责任原则等。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全国各地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让公众看到了中国推进司法公正、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人权的行动力和决心。然而,错案改判之后,一些地方法院赔偿委员会反映,国家赔偿工作矛盾仍较为突出,国家赔偿法中的追责追偿制度仍难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国家赔偿法》实施十年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司法实践中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赔偿数额较低、赔偿机构复杂、赔偿程序冗长、索赔难等,而德国是较早确立国家赔偿制度的国家。通过对两国国家赔偿有关问题的比较研究得出的几点思考,对于我们处理类似案件时,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1.
2012年2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的规定》(以下简称《立案规定》),这一司法解释根据2010年修正的国家赔偿法,针对人民法院审查处理的国家赔偿案件的立案审查机构及有关立案标准等问题予以统一规范。为正确理解和适用《立案规定》,现就有关问题做一介绍。《立案规定》的制定背景和起草过程人民法院在贯彻执行国家赔偿法的过程中,如何破解求偿难问题,如何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国家请求权给予充分有效的救济,  相似文献   

12.
赖梁盟 《法学杂志》2007,28(2):82-84
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受害人有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国家赔偿由侵权的国家机关代表国家履行赔偿义务.国家赔偿的意义不是财政意义上的赔偿,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国家赔偿,就不应该让受害人受到经济损失.既然法律是天平,国家不能吃亏,受害人也不能吃亏.  相似文献   

13.
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对检察机关的相关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施行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近2年之际,笔者通过梳理修改后《国家赔偿法》的亮点,提炼出现行《国家赔偿法》法律适用的几点意见,希望能促使《国家赔偿法》修改版在司法实践工作中能得到更好地落实.  相似文献   

14.
国家赔偿制度的成长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建立以后的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没有形成国家赔偿理念.直到20世纪上半叶,国家赔偿理念才普遍得以确立.这与西方市场经济扩张、民主政治发展、人权保障意识兴起以及普遍福利国家政策的实施密切相关.随着国家赔偿理念的成长,国家赔偿责任开始宪法化和制度化,赔偿程序呈现出理性化的特点,赔偿范围也随着人权价值的普遍确立呈日益扩大化的趋势.我们应该理性认识国家赔偿理念和制度架构的共同规律以及各国有关具体规范设计与适用方面的不同点,完善我国的国家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5.
公平责任原则作为一种重要的归责原则,在国家赔偿领域却鲜有提及。将公平责任原则引入国家赔偿领域,是实现国家赔偿法根本目的的直接要求,是国家赔偿法发展趋势的现实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而具有必要性.而且将公平责任原则引入国家赔偿领域也存在理论依据和法律基础,因而它又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类型化的根据,其作用是规范侵权行为责任归属.国家赔偿制度从民事侵权制度划分而来,二者联系紧密.国家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应当是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的根据;我国最新的国家赔偿法中终于不再将违法责任原则作为归责原则的唯一标准,是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这既是法律规定,也是道德伦理所循,简直就是天经地义,人所尽知。欠债不还,就是不守天理,不尊人道,违背法治。这么明明白白的道理,在一些国家赔偿案件和实践中不被遵守,时有发生执行难问题。对于应该赔付的案件,赔偿义务机关以各种借口拒绝赔付,拖延赔付,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试图不了了之。国家赔偿案件中存在的执行难,原因究竟是什么?我认为就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钱赔付,二是有钱也不愿赔  相似文献   

18.
马朝  张恩凯 《法制与社会》2012,(14):255-256
《国家赔偿法》自起草开始,就引来了关于其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诸多方面的争论.2010年通过关于《国家赔偿法》的修改决定对于归责原则,赔偿范围、赔偿程序以及条款顺序作出了一些修改.本文重点对《国家赔偿法》中的归责原则进行论述,反映出修改后的《国家赔偿法》在归责原则方面的改进.并对目前《国家赔偿法》中关于归责原则的部分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9.
《司法业务文选》2012,(20):35-36
1.2012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2012〕32号3.自2012年2月15日起施行为正确适用法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结合国家赔偿工作实际,对国家赔偿案件案由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20.
《司法业务文选》2012,(10):10-13
1.2012年1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2.法释〔2012〕1号3.自2012年2月15日起施行为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请求国家赔偿的权利,保证人民法院及时、准确审查受理国家赔偿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及有关法律规定,现就人民法院国家赔偿案件立案工作规定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