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语修辞是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态、特征均受到文化结构中深层机制的制约。而这种深层机制,就是文化主体的精神机制。从文化传承角度讲,这些精神机制主要通过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审美观念等方面制约着语言、行为等文化结构中的外显形式。因此,透过汉语修辞这种文化现象,我们可以探知汉民族先民们独特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2.
从詈语的使用看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娜 《求索》2010,(1):57-59
语言是历史文化的一扇窗户,我们可以通过它,来透视、认识和了解在语言中积淀的一个民族独特深厚的文化历史和文化心理特征。本文以来源于《汉语大词典》中的“詈语”词语为语料,通过对它们的梳理,探寻它所承载的汉民族文化心理的变迁与发展历程,并根据这些詈语的使用特点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规范伦理的阶段、摆脱束缚阶段、冲破禁忌的阶段与走向文明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数词除了计数功能外,还兼有了神秘文化色彩,即对数的灵物崇拜。探寻数词的文化渊源,并把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数字文化习俗及其修辞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能加深人们对数词的语言意义和民俗文化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许彩云 《求索》2011,(7):127-129
文章从言语交际的信息结构出发,探讨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对话语的信息结构和话语的语言结构的影响。言语交际过程中,汉民族审美文化作为汉民族文化深层结构的一个部分,在发话者构建话语时,促使发话者进行言语的审美选择,采取相应的话语策略;同时,汉民族审美文化在受话者理解话语时,帮助受话者分析并理解话语,从而取得更好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5.
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文化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修辞是当下民间艺术展演文本的基本建构法则和运行手段。作为大众审美对象的民间艺术展演文本,为有效建构其在消费主义语境中的新的审美文化姿态,不断维护文本魅力以满足大众审美想象,这种展演文本必须充分运用和施展拼贴、挪用、复制和炒作等文化修辞策略。这些文化修辞策略的运用,使得民间艺术展演文本呈现出符号的陌生化、结构的混杂性、风格的原生态和审美的娱乐化等文本个性。  相似文献   

6.
有人说,中国人不仅把长城造成了世界奇迹,而且把“长城”造在了八仙桌上。毛泽东也称麻将是中国继中医、“红楼梦》之后对世界的第三大贡献。发明于清末民初的麻将,如今已然占据了中国式娱乐的“国粹”地位,受欢迎程度大大盖过了其他两种传统博弈活动——象棋和围棋。好像只要有4个以上中国人的地方,就能找到麻将。  相似文献   

7.
委婉修辞     
晓阳 《研究与交流》2003,(5):36-36,39
国人好含蓄,官场讲用语,于是委婉修辞就派上了大用场。比如说“考虑考虑”,纬度就多得很,弹性就大得很,是明示,还是暗语?是真意,还是托词?是肯定,还是否定?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语气,不同的对象,就有不同的内容。再比如“研究研究”,有多大回旋余地?有  相似文献   

8.
武振玉  李铭娜 《求索》2012,(2):182-184
汉语"尤最"副词有三个主要来源:一是来源于具有积极色彩义的词;二是来源于具有消极色彩义的词;三是来源于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这类副词从两个方面集中体现了汉民族的文化心理特点:其一是采用具有鲜明色彩义的词语来表达程度高,包括具有积极色彩义和具有消极色彩义两个明显对立的色彩范畴(后者尤为突出)。因为在汉民族的观念中这样的词语色彩鲜明,所表达的语义强度突出,用来表示程度高,可以很好地增加对程度的强调。其二是汉语选择具有"超常"义的词和词组表示程度高,又是传统文化中"中庸"思想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伦理对“仁、诚、恕、中庸与礼”的诠释,是建立在儒学“和”文化思想基础上的,分析传统“和”文化特征,探讨其对中国当代“和谐”环境建构的思想与文化心理准备,为社会主义“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在个体性与社会陛的“和谐”实践中,以期达到社会群体的自觉认同,从而促进主体的自由,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的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的存在具有"自相矛盾"、"二律背反"的悖论性质,这一点既体现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上,又体现在人的内在生命结构上.在人的生存所处的各种各样的矛盾中,心理和文化的矛盾作为内外矛盾是人的生存的基本矛盾.从这一矛盾出发可以说明人的存在是一种即先天即生成、即现实即超越、即逻辑即直觉、即知识即境界……的辩证存在.  相似文献   

11.
军事行动代号是一个国家对所采取的军事行动的命名.随着时代的发展,军事行动代号的历史功能不断演变其修辞种类繁多,并在一定程度上投射着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12.
闽南乡亲遍布世界,近8成台胞的祖籍地为闽南。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深受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的喜爱。闽南语歌曲,是“土歌”,是“乡音”,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今天,三十岁以上的台湾人,无不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大的。“土歌”给他们的童年带来欢乐,“土歌”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在海峡两岸、海内外  相似文献   

13.
郭辉 《求索》2012,(8):101-103
随着秋瑾研究的不断广延深拓,秋瑾已不再是以简单的政治人物或英雄人物就可以概括的,她短暂的生命已经升华为更加复杂多样、精彩纷呈的文化标志。而到目前为止,尚无一部从总体上整合和把握秋瑾的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的专著面世。笔者经过对秋瑾的身世和文学作品的深入研究,力图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氛围,把握秋瑾的多重文化身份和心理变迁,为读者展示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学术秋瑾形象。  相似文献   

14.
15.
腐败认同潜意识是腐败文化的一种表现,同样具有文化的心理调控功能,有很强的传染力,在不知不觉中控制着人们的言语行动.它不但纵容了腐败,而且削弱了社会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使腐败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气和生活方式,渗透到一些人的日常生活模式之中,在一定程度上为腐败的滋生和蔓延提供了社会文化心理土壤.从文化心理视角出发,减少和铲除腐败认同心理的根本办法,是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发挥文化对腐败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部分中青年知识分子在特定时期的某种心理状态 ,表明个体心理症同一般的文化语境相互关联。其现象上类似于心理病理学的“强迫观念———强迫行为综合症” ,出自行为激活防御焦虑的生理心理机制 ,而其文化诱因则可能是超个体的升华或选择受阻 ,用心 (心理 )和身 (病理 )体验文化的转型和冲突。  相似文献   

17.
布依族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有着独具民族特色的民族审美文化及其心理和行为。通过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黔西南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布依族审美文化心理和行为现状及其发展变迁轨迹,以保护和传承布依族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8.
转型期中国农民心理文化惯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红东 《桂海论丛》2008,24(1):79-82
文章以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布迪厄的“场域-惯习”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农民身心图式中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模式、日常习俗等心理文化因素展开哲学探寻,具体分析我国农民文化惯习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构建现代化农民心理文化惯习的途径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心理契约是图书馆与馆员关系和谐的心理纽带,也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心理契约概念入手,分析了心理契约对实现图书馆人本管理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琼如 《台声》2003,(12):35-37
闽南乡亲遍布全世界,近8成台胞祖籍地为闽南。闽南语歌曲浓缩了闽南文化的精华,在海峡两岸及世界各地闽南乡亲中广受喜爱。闽南语歌曲,是“土歌”,是“乡音”,它具有特殊的韵味和魅力。如今二三十岁以上的台湾人,多少人是唱着“天黑黑,要下雨”和“爱拼才会赢”等“土歌”长大的。“土歌”曾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欢乐和理想,“土歌”曾给他们的人生带来意志和力量。而在海峡两岸、在海内外闽南文化交流中,多少台湾人又是凭借闽南语歌曲这一“乡音”,去寻得同根、同宗、同源亲情的。闽南语歌曲的意义就在于它是一种文化上的维系,一种文化上割不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