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01年起,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和保护已有7年多的历程.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入,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同时仍存在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受各种经济因素、社会环境和思想观念的影响,"神化"和.异化"驰名商标的现象时有发生.某白酒被认定为驰名商标后,不仅销售量上升,每公斤还涨了3元钱.驰名商标成了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金字招牌.目前,我国驰名商标被不当利用的情况普遍存在,企业对其争夺往往偏离了产品质量本身.  相似文献   

2.
防止驰名商标异化:司法解释的制度设计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异化是一些企业在驰名商标认定的目标、路径和结果上,采取各种行动和策略来背离或偏离驰名商标立法目的或权利本质的现象.司法解释为了防止驰名商标异化,进行了针对性的制度设计,但只能在防止围绕认定路径的驰名商标异化行为上发挥有限作用,而且有进一步刺激驰名商标异化的可能性.在适用相关司法解释时,应当将市场声誉列为驰名商标认定必须考虑的因素,从商标与商品两个方面对商标驰名进行举证,从而保证驰名商标认定符合法律的本意.  相似文献   

3.
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之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实践中出现的异化现象,本文归纳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的两种表现形式:"前"异化现象和"后"异化现象,解析了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的主、客观原因,针对驰名商标司法认定异化现象的解决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制度进行了调整.有利于改变目前驰名商标异化的现象。追根溯源,从驰名商标制度的产生稻发震出发,  相似文献   

5.
驰名商标“质量门”事件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质量问责,就驰名商标的制度设计而言,质量问责驰名商标是个悖论.悖论产生的原因主要是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引发了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认定条件的异化认识.通过分析驰名商标权利人的义务得出了质量问责驰名商标这一悖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基础.“将错就错”地把质量要求纳入驰名商标的认定因素中,是当下解决驰名商标被质量问责的有效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6.
我个人认为,近年来,在中国驰名商标被神化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到底什么是商标这个基本问题就没有搞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又来大谈驰名商标,就谈出了很多花样。  相似文献   

7.
温芽清  南振兴 《河北法学》2012,30(6):77-78,79,80,81,82,83,84,85,86,87,88
驰名商标保护的价值目标,随其保护范围和保护标准的演进,历经了消费者中心主义和商标权人中心主义,但至善至美的价值目标应是商标私权与社会公共利益的精妙均衡与和谐.我国驰名商标保护过度关怀商标权而忽视社会公共利益,从而导致了世所罕见的认定异化—立法异化—司法异化的进路,认定方式异化为主动、批量、集中认定,认定效力异化为全域长期有效,认定标准异化为好声誉、高质量、大销量,保护范围异化为全类一统保护.要彻底实现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理性回归,必须深植其价值目标之“根”,培育其价值理念之“土”;重塑其事后终极救济性、被动、个案认定的即时有效性的运行机制;建立驰名商标反淡化制度;优化制度环境,规制认定自由裁量;规范企业对驰名商标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驰名商标的定义和认定条件表明,驰名商标的认定不涉及对企业信誉的审查.驰名商标的异化源于我国社会背景中公众对于驰名商标内涵的误读,异化是对该误读的利用.作为异化纠正措施的按需认定原则应结合司法经济原则来理解,驰名商标是法律对特殊种类商标的定性,这使得司法经济原则得以适用.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翻译”和“模仿”的认定与对普通商标之间的近似认定不应有不同.依据混淆理论保护注册驰名商标应适用商标侵权认定一般规则,必要时适用商标法第十三条.  相似文献   

9.
邓舟 《法制与社会》2011,(11):101-102
驰名商标对于构建现代商标制度、完善商标保护、提高商标权意识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最近几年来,驰名商标认定与保护走向了异化的道路,成为企业的荣誉称号,成为企业获取高额奖励的工具,成为地方政府政绩的代表。这些都有违驰名商标制度的初衷,需要我们对异化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李娟婷 《法制与社会》2011,(16):102+106-102,106
我国的驰名商标保护在短短的20多年里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驰名商标跨类保护实施之后,一定程度上已经达到国际公约的要求和一些发达国家的水平。然而,各方利益主体出于自身的考虑对驰名商标格外关注,导致了驰名商标制度不断被误读和滥用,出现了争创驰名商标热,甚至为此制造假诉讼;而驰名商标权人在利益的驱使下,不断滥用权利,随意跨类保护,形成了我国独有的奇异现象,违背了我国驰名商标保护的法律初衷,异化问题出现并成为棘手问题,究其原因,跨类保护是中国驰名商标异化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驰名商标的异化现象,不仅有损真正驰名商标所有人的利益,更不利于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我国当务之急就是要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对驰名商标认定后的法律规制制度,以期遏制驰名商标的这种不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司法认定驰名商标的职权性审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法院在知识产权民事个案中认定驰名商标,本是保护驰名商标的重要执法措施。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出现了被“异化”和“神话”的现象。司法层面上的原因是驰名商标诉讼中过于强调当事人主义的诉讼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被弱化。认为驰名商标诉讼的目的和价值决定驰名商标诉讼中应强化法院主动审查的职权主义诉讼模式,并在司法实践中从程序上构建判前内部审核制度和实体上强化司法主动干预两方面规制司法认定驰名商标制度。  相似文献   

13.
商标淡化是一种严重侵害驰名商标权利人权利的侵权行为,我国目前在法律中有包含对驰名商标予以反淡化保护因素的条款,但是并没有明确表明是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而且在理论界也有不同的看法,认为我国的驰名商标反淡化保护异化严重,不应该适用淡化理论。本文拟从比较方法入手对我国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对驰名商标的反淡化保护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驰名商标特殊保护是《商标法》规定的重要制度之一,也是《商标法》第三次修改的重点之一。本文结合驰名商标的保护历程、我国目前对驰名商标的异化情况,来探讨新《商标法》对驰名商标特殊保护的修改问题,并提出了在日后的实践中会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价值取向及制度设置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辑提示:驰名商标司法认定是当前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热点问题之一。为进一步研究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细化和统一司法标准,准确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2007年将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作为调研课题开展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并将在条件成熟时出台有关驰名商标司法认定适用标准的司法解释。时值年末,本刊特别策划了对驰名商标司法保护若干问题的探讨文章。本期约请的作者,有的从驰名商标司法保护总体价值取向和制度设置的宏观视角出发,从制度的层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驰名商标司法保护;有的立足于司法审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驰名商标司法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尝试解决对策;还有的从学术理性出发,简洁明了地提出目前驰名商标司法认定中存在的异化问题,值得深思。而国际条约和国外有关国家在该问题上的规定和做法介绍,则是他山之石。希望本期策划文章,能引起读者思考,并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李春芳  李秋萍 《法人》2009,(7):40-42
单纯要求驰名商标的法律回归或收效甚微,目前迫在眉睫的是完善驰名商标的认定制度和对认定后的适用进行法律规制,将异化规制在可控范围  相似文献   

17.
透析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困境——兼论经济法的介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思锋 《河北法学》2011,29(5):115-123
驰名商标以其特有的功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驰名商标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却出现了认定异化、范围扩展、权利滥用、监管及责任追究缺失等法律保护困境。必须引入经济法的调整,关注"社会整体利益"并注意各种利益主体之间的协调,重新定位和完善驰名商标法律保护制度。应当建立驰名商标市场退出机制。行政机关应当逐步退出驰名商标的认定,司法认定应该受到严格的限制。建立驰名商标权利限制机制,法律监管及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18.
驰名商标法律制度是为适应商标法的变化和调整而衍生出来的一种补充性法律制度,实质上是对商标权益保护的一种手段,强调个案认定、被动保护。但在实践操作中,由于各方面原因,驰名商标制度在我国被逐渐"异化",扰乱了正当的市场竞争秩序。本文指出为避免对驰名商标制度的误解和制止滥用驰名商标,有必要在正本清源的基础上,采取必要的规制方法,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驰名商标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人民法院依法认定了一定数量的驰名商标,保护了驰名商标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但是,在审结的案件中也反映出司法实践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对驰名商标法律制度设立的目的认识不清、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原则模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标准和尺度不统一等。外界对于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已提出了负面评价,认为人民法院认定驰名商标已出现草率和过滥的势头。由此会淡化社会公众对驰名商标的信赖,进而损害整个驰名商标保护机制。本文旨在通过对实际案例中反映出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司法实践难题的对策,以求驰名商标的司法认定和保护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避免驰名商标保护制度的异化。  相似文献   

20.
苏喆 《法学杂志》2012,33(6):111-116
驰名商标的认定和保护原本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我国却融入了一些非市场经济的因素,企业、行业组织和政府部门对驰名商标的追求已经畸形化,使得驰名商标在中国被扭曲和异化。市场是优胜劣汰的竞技场,市场经济立法的基本宗旨是公平竞争,驰名商标在受到特殊保护的同时,不能挤占普通商标平等竞争的市场地位,企业更不能以驰名商标为幌子去坑害消费者。要通过建立动态认定机制,消除现有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机制带来的一些弊端,化解立法宗旨和实际效果之间的矛盾,使驰名商标的管理和保护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