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硕士研究生就业违约现象增多,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硕士研究生的违约率,是摆在就业指导工作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不能把硕士研究生违约简单地归咎为诚信问题,而应从社会、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等几个层面深入分析,并根据这些原因找到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中,确认违约方的赔偿责任应当遵循"可预见性原则",即违约方仅就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由于市场风险等因素造成的、双方当事人均不能预见的损失,因非违约方过错所致,与违约行为之间亦没有因果关系,违约方对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3.
在审理合同纠纷案件中,确认违约方的赔偿责任应当遵循“可预见性原则”,即违约方仅就其违约行为给对方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对由于市场风险等因素造成的、双方当事人均不能预见的损失,因非违约方过错所致,与违约行为之间亦没有因果关系,违约方对此不承担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4.
法官和仲裁员应当独立、公正,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医生应当救死扶伤,这些都是社会对这类特殊行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那么对律师和律师行业来说,基本要求是什么呢?我认为诚信应该成为执业律师和律师行业的基本要求。诚信是社会对一个正直公民的希望和要求,诚实,信用也是市场经济的基石,在中国进入市场经济十多年后的今天,整个社会都在意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江泽民同志最近指出“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5.
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不同于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法理基础在于违反了旨在保护和满足非财产性利益的合同义务.此类合同义务可以通过分析合同内容、目的以及根据诚信原则的客观解释而推导出.因此,违约精神损害赔偿方承担的是违约责任而不是侵权责任.这也决定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主要适用合同法而不是侵权责任法相关规则的调整.  相似文献   

6.
在违约救济领域存在着多种模式,理论上较为完善的有大陆模式、英美模式以及国际模式三种。我国在借鉴的过程中,不仅要分析这些模式本身的利弊,还要考虑自身的条件和需求。鉴于大陆模式更有助于培养诚信意识、建立交易秩序并且对法官的依赖较少,所以应当成为我们主要的制度渊源。  相似文献   

7.
劳动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构成要件及立法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一般要承担劳动法和劳动行政规章所规定的强制性法定义务,而劳动者履行劳动合同则一般承担合同约定的义务。因而劳动立法在设定劳动违约责任时,对劳动者应以过错责任,对用人单位应以严格责任为归责原则确定违约方的法律责任。用人单位违约,不仅应对劳动者承担违约补偿责任,而且应承担劳动行政责任。劳动者违约,则应根据劳动者违约时的主观过错状态以及用人单位由此所受实际经济损失等情形,确定其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8.
诚信作为一种德行,是各个民族普遍认可的基本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是做人的根本,对社会来说是社会得以形成凝聚力的根基。文明史证明,诚信确保了人类社会健康运转。然而随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失信现象日益严重,信用失范已成为市场经济发展的瓶颈,转型期信用危机不容我们忽视。本文旨在从法理学角度通过对我国信用现状、失信原因以及危害的分析,具体论证和谐社会中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用体系应当关注政府信用和提高公民诚信意识。  相似文献   

9.
我国《合同法》充分借鉴了外国立法的成功经验,在违约责任制度方面进行了重大变革。本文探讨与分析合同违约责任的几种承担方式,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本文的思考和建议,以加强对合同违约承担方式的准确理解与适用,使其更好地为我国市场经济服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经济纠纷中风险损失的承担问题孙宗颢由于现行法律规定没有明确规定风险损失的承担问题,关于不可抗力的解释又比较严格,发生非当事人过错引起的市场风险往往在是否违约、违约程度与承担损失等方面引起不少争论。风险的承担也有不尽合理的问题。有关当事人关于风险的约定...  相似文献   

11.
简析《合同法》中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预期违约.又称先期违约、源于英美法系,其价值逐渐为世界各国所认可.在合同法领域占有重要地位。我国《合同法》颁布前生效的三部合同法中.只有《涉外经济合同法》对预期违约作了笼统的规定:“当事人一方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时.可以暂时中止履行合同.但是应当立即通知另一方;当另一方对履行合同提供了充分保证时,应当履行合同。当事人一方没有另一方不能履行合同的确切证据,中止合同的.应当负违反合同责任”。而且这一规定与英美法之预期违约存有诸多差异。我国参加的《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公约》则以美国统一商法典为…  相似文献   

12.
万事信为本,人无信不立;信是擎天柱,人类社会赖以柱其间。当下的中国官民之间、民商之间、百姓之间由于缺乏诚信,种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极端负面事件不断发生,中国这个曾经的礼仪之邦正遭受诚信危机的侵蚀,更有人说中国社会已患上“诚信癌”……已故德国社会学大师鲁曼说过:“当一个人对世界完全失去信任时,早上甚至没法从床上爬起来。”我们弼去想象,没有了信任,这个社会将会是一个什么状况,一个民族没有了诚信,将会处于何等的危险境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谐社会,诚信是基础,诚信是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灵魂就是契约规则,和谐社会的本质所在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赤诚守信。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之梦,离开社会诚信,这个梦只能是一个没有灵魂的噩梦。本期策划要探讨的是:诚信缺失的社会怪象因何形Jjj扫诚信缺失对中国社会的伤害后果,以及我们如何来拯救中国社会的诚信危机。让我们大声疾呼:SOS,诚信!!  相似文献   

13.
对于商业银行法规定的保证支付、取款自由、为储户保密应当进行全面理解。保证支付不仅是指银行不得拖延、拒绝支付,还包括银行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履行支付义务;取款自由,不仅包括取款时间、取款数额上的自由,在有柜台和自动取款机等多种取款方式的情况下,还应当包括选择取款方式的自由;为储户保密不仅是指银行应当对储户已经提供的个人信息保密,也包括应当为到银行办理交易的储户提供必要的安全、保密的环境。银行如果没有履行上述义务,即构成违约,应当承担相应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4.
一、违约责任的相对牲违约责任的相对性是指违约责任是合同当事人之间的责任。它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合同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不承担违约责任,无论合同违约是由于当事人自己的原因,还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造成,都应由当事人来承担违约责任。当然,如是由于第三人的原因导致违约,违约一方在承担违约责任后可向第三人要求赔偿。《合同法》第12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第三人的原因造成违约的,应当向对方承担违约责任。当事人一方和第三人之间的纠纷,依照法律规定或者按照约定处理。”二是合同当事人一方不向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承担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5.
一直以来,我国民法规定精神损害赔偿只适用于侵权之诉而不适用于违约之诉。在合同法律关系中遭受精神损害的,当事人只能在侵权和违约发生竞合时,通过选择侵权之诉,来对违约行为引起的精神损害提供救济。但在司法实践中,违约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得到了突破,这表明,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确立是符合司法实践的,有其必要性;另外,违约精神损害赔偿也是有其存在的理论空间的,有其可行性。因此,应当确立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建设中诚信缺失现象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诚信危机,严重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从根本上扭转诚信缺失现象是当务之急。本文在分析了诚信缺失的表现及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诚信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债务人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即构成违约,并因此依约定或法定而承担违约赔偿责任,是我国《民法通则》及现行《合同法》的常识性规定,似不应引起争议。但在司法实务中,常出现若依债权人之请求而追究债务人之违约赔偿责任,则导致违约金数额明显高于债权人因债务人违约而给其造成之损失数额;甚至出现债权人因债务人之违约而在客观上受益但仍能请求债务人赔偿高额违约金之情形。这些情形的存在不仅与违约金之基本功能不相吻合,而且明显有失公平。有鉴于此,我国《民法通则》及现行《合同法》在确立违约赔偿制度之同时,又对违约赔偿…  相似文献   

18.
预约合同,一般指双方当事人为将来订立确定性本合同而达成的合意。预约合同生效后,双方当事人均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当事人未尽义务导致本合同的谈判、磋商不能进行,构成违约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相似文献   

19.
王叶刚 《现代法学》2022,(1):109-124
当事人订立抵押合同的目的在于设立抵押权,未办理抵押登记的抵押合同无法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设立保证或者其他非典型担保的效力。抵押人未按照约定办理抵押登记时的违约损害赔偿责任采用严格责任原则,其违约损害赔偿的范围限于债权人未从债务人处获得清偿的债权数额,同时,该责任受到当事人约定的担保范围、抵押权能够设立时抵押人应当承担的责任范围以及违约责任减轻规则的限制。抵押人未办理抵押登记的,债权人有权选择请求抵押人承担继续履行的责任与违约损害赔偿责任,并有权选择请求债务人或者抵押人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20.
王海峰 《法商研究》2006,23(6):63-71
非违约之诉是WTO的一项特殊的诉讼机制。由于GATT/WTO的有关规定并未就非违约之诉的实体规则———构成要件———作出明确规定,使得该机制的设立和启动招致争议,也使之在适用上具有一定的模糊性。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贸易大国,应当对非违约之诉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如此既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其他国家对我国提起非违约之诉,又能合理利用该机制以保障和维护我国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