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祥峰 《理论学刊》2005,3(9):31-34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基础上,劳动者收入以个人提供的社会必要劳动为尺度的分配,按劳动力价值分配和按劳动贡献分配是其实现的形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其实现的条件.它从理论内涵、实现形式、实现条件三个方面,完成了对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的突破与飞跃.  相似文献   

2.
《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是马克思的经济学著作,但是其实质上却隐含着马克思的政治哲学立场。在《手稿》中,马克思坚持政治经济批判的方法,以劳动与生产作为财富的基石,阐释了资本主义在资本逻辑统治下,社会财富生产的悖论和分配不公正现象,揭示了资本权力下的对抗性加剧和劳动阶级非幸福的苦难境遇。通过对资本主义的“劳动时间”作为“财富的尺度”的批判,指出未来社会财富的宏大基石从劳动生产转到人自身的生产,从而促进人的潜能的发展,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劳动时间将成为自由时间,人们真正在闲暇时间中享受幸福,成为真正的社会的个人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手稿>中界定人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是生产劳动得以表现从而确证人的本质的方式,从这一立论出发,马克思认为,工业是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他进一步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只有研究生产劳动、研究工业及其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和力量,并由此揭示了往后工业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4.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直接关涉马克思的思想进程。在对劳动问题的研究中,马克思发现黑格尔是站在国民经济学家立场上的;扬弃私有财产的理论主题,决定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以辩证法批判为突破口展开;而辩证法批判就是对黑格尔整个哲学的批判,亦即对实证主义与超验哲学的批判。这一批判为马克思进一步深入人的现实的自我生产史提供了方法论前提,从而直接推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进程。  相似文献   

5.
王广 《探索》2006,3(3):117-120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一文中,深刻批判了拉萨尔主义者所主张的劳动所有权理论和分配正义观,阐明了自己在分配问题上的观点。马克思认为,要想真正解决分配问题,不能仅仅囿于正义、公平等政治哲学范畴,而必须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6.
魏石 《唯实》2002,3(2):28-32
如何认识劳动价值论是当代中国乃至关系世界全局的大事 ,需要给予理论上的阐述和令人信服的说明。重温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论述劳动价值论的研究思路 ,有助于当前有关劳动价值论的深入讨论。马克思围绕劳动价值的基本问题至少集中分析了四个层面 :首先 ,点明劳动价值的存在。其次 ,分析劳动价值的由来。再次 ,揭示劳动价值的联系。最后 ,指出劳动价值的实质。通过分析 ,全面解读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真谛 ,才能联系实际 ,深化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在《手稿》中界定人的本质是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劳动是对象化的活动,对象化是生产劳动得以表现从而确证人的本质的方式,从这一立论出发,马克思认为,工业是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人自身本质力量对象化的结果;他进一步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只有研究生产劳动、研究工业及其历史才能真正理解人的本质和力量,并由此揭示了往后工业及自然科学的发展是关于人的科学。  相似文献   

8.
张帅 《党史博采》2016,(4):41-42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开始了以"异化劳动"理论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认为劳动的抽象化是现代贫困的根源,同时揭示出私有财产通过抽象劳动为自身的主体本质而不断得到巩固。在现实世界中,私有财产以异化劳动为前提,同时它又反过来巩固着异化劳动。在这种循环的世界中,贫困与富裕共存,并走向了自己的极端,根本无自由可言,于是乎,审美脱颖而出,在这个层次上,我们需要站在审美角度上来使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因为审美和艺术正是创建新感性的主要力量,只有通过审美和艺术,人类才能走向理想的天国,脱离现实的物欲和奴役。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学的意义上理解社会形态范畴的形成,是深化社会形态理论研究的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转向政治经济学研究的首个重要成果,其中阐述的异化劳动是研究社会形态范畴萌发的重要基点。马克思正是在对劳动的分析过程中开辟了一条通过生产劳动理解历史之谜的道路,并触摸到了社会形态范畴形成的生长点——社会结构与历史分期思想,从而为社会形态范畴的萌发做了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准备。因此,深入挖掘马克思异化劳动观的形成及其对社会形态范畴生成的影响,对于理解马克思如何在研究中从一个范畴转向另一个范畴,最终形成思想之网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关系一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研究的重点课题。马克思早期抛弃黑格尔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哲学外壳,通过批判异化劳动与私有财产的相互作用来阐明阶级解放与社会进化的辩证法,从而加快自身世界观的转变。他在赞扬黑格尔辩证法运行原则的同时,致力于为辩证法打造唯物主义内容和共产主义主题,使其指向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扬弃以及劳动主体即无产阶级的解放问题。  相似文献   

11.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们的研究成果对深刻理解马克思唯物史观的丰富内涵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汲取其精华,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研究的中心内容,才能真正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建设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集革命与建设于一体的建设经济学。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建,到建国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开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都起到了其他学说没有起到的作用。指导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经济学,是主张发展社会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建设经济学,而不是主张葬送社会主义的西方非马克思主义激进经济学。  相似文献   

13.
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是把劳动收入作为资本主义制度发展中的一个因素研究的,只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系统地批判了这种“因素论”,第一次真正地把劳动收入放在了经济的核心地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劳动收入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中最真的本质,这些本质不会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而改变:工人享有经济自由,人类社会真正从“蜜蜂社会”中剥离出来,然而工人们并没有摆脱“蜜蜂社会”中“工蜂”的命运,有时连“工蜂”的命运都达不到;劳动收入是资本主义分配方式的一个结果,它与它的主人——劳动者阶级一样。都无法摆脱被压榨被剥削的命运。  相似文献   

14.
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经济学科学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理论认识,由此形成了不同的研究方法论和理论主张.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归结为规范经济学,把西方经济学归结为实证经济学,是缺乏关于经济学科学性正确认识的狭隘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认识.马克思在《资本论》和其他著作的研究中所阐发的有关经济学科学性的理论主张,揭示了经济学作为科学的理论实质,由此形成了区别于西方经济学个人主义和证伪主义研究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方法论,但马克思《资本论》研究方法并不局限于整体主义方法论,还存在建立在经济学科学性认识基础上的层次性研究方法.因此,马克思《资本论》的研究方法是整体主义方法论和层次性方法论的结合,既具有规范研究的要求,表明其学术立场和理论主张;又要求数理分析和实证研究,增强理论研究的准确性和说服力.这是发展和拓宽现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5.
“经济人”假设: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不同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是两个不同的经济学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理论研究时,对同一个经济学理论问题的不同看法。这种理论观点上的差异既与不同体系在进行经济学研究时所选择的立场有关,也与不同体系在经济学理论研究中所秉持的研究方法有关。比较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对经济人假设的不同认识可以看出,这两个体系对于经济研究中人性的认识和概括的不同,其核心差别在于人的社会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把全党建设成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是全党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全党必须加强学习,着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使每一个成员成为学习型党员、学习型干部。当前,特别要进一步明确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了解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特征,认清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关系,形成有利于促进学习的动力机制,从而保证这一建设得到积极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方建国 《理论学刊》2004,1(12):51-56
以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最终目标的个人发展主义 ,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伦理基础和方法论基础。传统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与边沁主义有着共同的功利主义伦理观和方法论渊源 ,前者是以集体为利益结构中心 ,后者是以个人的物质占有最大化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理性精神和传统文化的理性资源为伦理来源 ,社会主义逐步确立了“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建构了效率与公平兼顾的市场经济伦理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国光  李成瑞  刘日新 《探索》2006,(1):190-193
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持久斗争;经济学研究需要各种所有制经济全面准确的统计数据;国有工业的比重,1997年就下降为25.5%,还低于1949年的26.2;在改革开放的关键时刻,“刘旋风”比“郎旋风”的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19.
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全面是社会发展目标和发展价值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促进人的普遍流动和发展人的能力的同时,又使人成为市场体系的附属物。马克思正是出于对人和人类劳动的深切关怀,在阐述经济社会发展时一再强调:这一历史过程就是要实现“人的解放”,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汪岩桥 《学习论坛》2005,21(10):40-43
主张“重回马克思”的学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苏联的哲学区分开来,再把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区分开来,还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时期的马克思哲学区分开来,以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全球化与民族化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和学理探究及其辩证互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