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就目前而言,中国刑法学的表面繁荣的背后暴露出理论创新的贫乏与回应实践问题乏力的危机。所以刑法学人的首要任务,就是建立刑法学科的属于自己“专业槽”,刑法学只有成为“最精确的法律科学”,①才能有自己的核心技术与工艺流程的“专业槽”,只有最精确的刑法学,才能最精当地解决实践中棘手的刑法问题。陈兴良教授和周光权教授合作完成的《刑法学的现代展开》一书正是对此的回应。作者站在时代与学科的前沿,多维度立体式展示了两代刑法学人对超规范的刑法学的基础命题、规范刑法学的前沿问题与实践课题的最新思考,展示了理论“突围”与专业槽建设的努力。突出展示了罪刑法定原则视角转换、死刑问题的观念引领、刑事政策的深刻洞见等内容。全书“充满了人文气息及高度学术性”,是践行刑法学者使命,体现刑法学创新与突围的一部力作。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是在学习借鉴原苏联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成果和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刑事法制科学经验基础上形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对于中国刑法学术研究和司法实践都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同样能够反映定罪过程,兼容出罪功能,只是在思考逻辑上与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有所区别。近来主张彻底否定中国刑法学犯罪构成理论转而全面移植德日刑法学犯罪论体系的移植论缺乏严谨性和务实性。  相似文献   

3.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周光权在《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6期上撰文《中国刑法学的想象力与前景》指出,要整体地、大幅度地推动中国刑法学研究,我们只是心无旁骛地学习别人,只要求刑法学者有基本的学术功底,显然是不够的。学者如果缺乏自省能力,缺乏想象力,如果不构筑中国的研究范式,刑法学研究的前景堪忧。刑法学的发展和学者的主体性反恩能力和学术想象力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4.
《刑法学》是法学核心课程中最主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内容体系完整、与司法实践联系密切、信息量大,而课时相对较少,传统的讲座式的教学方法存在教学过程枯燥、学生被动学习、缺乏独立思考及处理问题能力、教学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教学中的优势,设计基于网络资源平台的教学模式则可部分解决以上问题,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科学、理性的理论体系应当是一种体系性、逻辑性思考的结果。在体系性思考中,思考和选择一个恰当的体系起点,是理论体系科学化和理性化的基础性工作。传统的以社会危害性为起点的理论体系已经不能很好地符合中国法治的发展要求和刑法学体系发展的需要,而以刑罚目的为起点的刑法学体系强调刑法的理性运作和规范性特征,其基本逻辑关系表现为:通过证明刑罚目的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来证明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通过证明刑罚的正当性和合理性来证明规定犯罪的正当性和合理性。在这个逻辑结构中,刑罚目的的选择是刑法学体系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谭家宝 《法制与社会》2010,(14):234-235
如何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效率,一直是萦绕于为人师者心中的重要课题。本文认为营造有浓郁思考氛围的教学课堂是提高《刑法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并对于如何营造课堂教学中的浓郁思考氛围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未竟的循环——“犯罪论体系”在近现代中国的历史展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首走过百年历程的中国刑法学,是一段向异域学习的历史,是一段移植的历史,这段历史的轨迹也是很清晰的:德日-前苏联-德日。在“大历史的视野”中,去考察“犯罪论体系”这一中国刑法学理论在近现代中国一百余年的命运,把握中国刑法学理论在近现代一百年间演变的脉络,从而可以看出所谓“未竟的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是在痛定思痛后,所做出的理性抉择。  相似文献   

8.
《美中法律评论》2009,6(5):64-64
美国《美中法律评论》(US-China Law Review,ISSN1548.6605,USA)期刊(中英文两种版本)2003年8月由留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和哈佛大学等美国东部地区的中国学者和有关专家在纽约创办。  相似文献   

9.
在规范刑法学研究中,犯罪是一种评价事实,作为一种事实本身,除了它的客观性以外,同时包含着主体对它的价值判断。对于价值事实来说,孤立地看,价值判断具有决定其性质的意义。但同时,作为以犯罪现象的产生、存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研究对象的犯罪学,在具体研究中如何避免研究者的不当价值涉入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世纪的中国刑法学(下)——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一)刑法学研究方法遴选的内在根据 科学研究说到底就是研究主体运用各种方法考察、认识未知对象的运动规律,并据以改造现实世界的思维过程。研究方法是研究主体达到认识未知对象的运动规律的目的的桥梁。研究主体能否找到认识未知对象运动规律的科学方法,能否改造现有的认识方法,发现新的认识方法,直接决定着科学研究的成效。 科学的刑法学研究方法的遴选取决于作为认识对象的刑法现象的属性。早在本世纪40年代,蔡枢衡先生即指出刑法具有规范性、现象性和哲学性,三者是刑法的一体三面。刑法首先具  相似文献   

11.
在社会科学的研究中,各种特定的语言文字符号总是与特定的社会生活以及通用的语言文字符号相统一并相适应的。然而,在今天的中国刑法学领域,诸如犯罪客体、法益、期待可能性等一些至关重要的刑法学专有名词却存在着基本的词义误用和理论误读现象,这一现象严重影响了刑法学自身的理论水平和理性程度。本文欲通过基本的词义分析、理论反思和正本清源的理论批评,试图把"犯罪客体"还原为犯罪对象,把"法益"还原为社会利益,把"期待可能性"转化为期待不可能性,从而实现词与义的协调与统一,并确定其在刑法理论中的应有地位。  相似文献   

12.
<2002年伦敦海事仲裁员协会规则>带来的一项显著变化就是它采纳了<民事诉讼规则>中得到启发的诸多案件管理及其他程序.另一项主要变化是加强对仲裁员费用和开支的保障,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法学的学术伦理是中国法学的生命线。中国法学的学术伦理的核心概括便是学术尊重,包括尊重事实,尊重相关专业知识,尊重他人的学术劳动与学术成果,尊重学术对手及其呼拥者和追随者。违背法学的学术伦理最终就是违背法学的责任伦理。由刑法在整个法治体系中的"保障之法"和"后盾之法"的地位所决定,违背刑法学术的学术伦理及责任伦理或许将是违背法学伦理中最为严重的一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评论》)是一本力图将中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与工程相结合、学术和实务相结合、中国内地建设工程与国际建设工程相结合的中英文双语读物。创办《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界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整合国际先进的经验与理论,为中国建设工程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海事建造企业、勘查企业、设计企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简称《评论》)是一本力图将中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与工程相结合、学术和实务相结合、中国内地建设工程与国际建设工程相结合的中英文双语读物。创办《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界创造  相似文献   

16.
国际刑法学体系的反思与重构——以中国现行理论为基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刑法的独立的法律地位,决定了以国际刑法为研究对象,以国际犯罪为基石的国际刑法学,在体系设置上当然地有别于国内刑法学和国际法学.同时,国际刑法学毕竟是一门理论科学,理论研究的开放性和前瞻性,决定了我们在设置国际刑法学的体系时,应采取发展的眼光,将目前国际社会比较关注的热点但又尚未纳入国际刑事立法或司法规制视野的问题,也纳入国际刑法学的研究范畴,以适应国际犯罪与国际刑法的动态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外法学》1991,(3):50-53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法学界涌现了一批富有开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青年学者,他们在冲破教条主义、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法学方面作出了新的贡献.但是,某种不良学风也在影响着年青一代,并有漫延之势.这里发表的三篇来稿,就开展法学评论、端正学风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欢迎读者就这类问题继续发表见解.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评论》)是一本力图将中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与工程相结合、学术和实务相结合、中国内地建设工程与国际建设工程相结合的中英文双语读物。创办《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界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整合国际先进的经验与理论,为中国建设工程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海事建造企业、勘查企业、设计企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建设工程法律评论》(简称《评论》)是一本力图将中国建设工程领域的法律与工程相结合、学术和实务相结合、中国内地建设工程与国际建设工程相结合的中英文双语读物。创办《评论》的主要目的是:为中国建设工程法律界创造一个交流的平台;整合国际先进的经验与理论,为中国建设工程企业、房地产开发企业、海事建造企业、勘查企业、设计企业、监理企业、物业管理企业、造价及评估咨询企业、律师事务所提供一个权威、方便的参考与指导。  相似文献   

20.
张明楷教授所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第二版)》于2011年出版后,再次以一种难以形容的知识魅力征服了广大读者。从形式上看,新版进行了篇幅扩容,分为上、下两册;增加了四章,基本上重写了五章,大量修改了其他各章。第二版在"序说"所述的解释理念指导下,以流畅的行文和独到的观点,继续深入发掘刑法分则的真实含义。该书既解释现行法条,又深究规范背后的理念;既阐述刑法分则理论上的重点,又解决当前司法实践中的难题,堪称刑法理论与司法实践有机结合的经典范本。法学是实践科学,刑法学研究更具有实践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