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波 《公安教育》2020,(2):34-38
公安部在全国公安机关部署开展的全警实战大练兵,对强化全警实战训练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射击能力是人民警察的必备技能,射击训练是警务实战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民警在射击考核中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着射击水平的发挥,在现场执法武器的使用过程中,民警使用武器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民警的个人心理素质。可见,在射击教学中对民警开展心理调控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2.
<正> 一、前言 自1996年全国公安院校开展《查缉战术》课程至今,警用手枪教学已逐渐从精度射击向战术射击发展,各公安院校现在根据自身院校情况设置了一些战术射击科目。目前,有许多论述有关警用手枪射击训练的文章,公安部及有关专家也论述了战术射击的重要性、课程设置、如何训练等等。但提到战术射击的基础训练不外乎还是25米、50米的精度射击。据笔者对浙江省“警衔晋升”训练及全国13所公安院校调查,警用手枪射击训练科目及考核标准皆选用《公安民警体育锻炼达标标准》中的射击项目。经查阅资料:美国警察训练课目是  相似文献   

3.
<正>武器使用是公安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安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武器常识、射击技巧以及武器使用相关法律知识等,是培养公安民警使用武器处置各类突发性事件的重要途径,也是强化和提升执法核心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与力量支撑。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武器使用技能的掌握和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运动心理学对相关理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训练进行研究,为公安院校武器使用课程教学方法创新提供参考,为进一步改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武器使用能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提高学生的射击技能,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实战能力的培养,是警体射击教学的主要任务,也是提高警察队伍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可是,目前警体射击教学在课时、内容、教学条件以及学生素质、技能、学习态度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与实战的要求相差甚远。本文从主客观两方面对比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六条改进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公安教育》2009,(5):F0003-F0003
为落实公安部关于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的部署要求,天津市公安局将依法规范使用武器警械作为今年民警训练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并于2009年2月25日至3月6日依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举办了为期10天的武器警械使用教官培训班。重点开设了武器警械的技术性能、训练管理、实弹射击训练,实战技能、战术动作训练及相关法律法规培训课程。培训班坚持突出训练重点。创新训练形式,严格训练考核,在短期内28名参训人员实战技能和教学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为全局武器警械使用训练提供了师资保障。  相似文献   

6.
“大练兵”给警体课教学带来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阐述了"大练兵"活动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指出了"大练兵"给警体课教学带来的启示,提出体能课应加强短距离冲刺跑和短距离往返跑能力的教学;散打课和射击课应加强实用性教学;查缉战术课应遵循"精讲多练"的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7.
警察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使学生在未来的警务执法活动中,政治立场坚定、业务精通、体魄强健,并能依据现场状况临机应变,及时作出相应的处置。警体教学则依据培养学生的目标不断实践、改革,但目前尚有许多不足,从福建警察学院警体教学来看,课程课时的安排、师资情况及学生课余警体训练情况等方面都需要改进,为此要加强对以上问题的探析,以便为今后的警体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公安教育》2009,(12):79-79
2009年11月4日,中俄警务实战技能交流活动在黑龙江公安警宫职业学院启动。此次交流活动持续5天。期间将进行射击、战术等方面的教学和训练,来自黑龙江省基层一线参与警务实战教学的教官将参加培训。  相似文献   

9.
公安院校警体教学存在重散打,轻一招制敌,重传统射击,轻应用射击,重技术训练,轻心理训练,重单项训练,轻综合训练等误区。对此,技击教学应抽取各技击法的精华,立足一招制敌,形成一套具有公安特点的实用技击术;射击教学应以“快”为训练核心,抓好出枪、瞄准、击发等环节的训练改革;应运用脱敏训练法、注意力训练法、暗示训练法和呼吸训练法强化心理训练;并在综合训练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各项技术、战术、技能的能力,养成快、狠、准、稳的作风。  相似文献   

10.
当前警务工作迫切需要提高警察的防卫意识和加强自卫战术的训练.防卫意识是对敌斗争的需要;应当加强警察的防卫意识教育;加强技能训练;提醒每个警察在执勤时保持警惕性.对警察在实战中涉及到的战术如:接近建筑物、接近房间、控制嫌疑人、搜身上铐、射击术等进行了简单的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