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梅达成 《行政论坛》2011,18(4):84-88
为人民拥有抵抗权提供理论支持的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论、天赋人权论难以论证行政相对人抵抗权的正当性;从公民在民法和刑法上享有的正当防卫权衍生出行政相对人抵抗权,混淆了行政法律关系与民事、刑事法律关系的区别;权利的非扩张性与行政相对人对具体行政行为无效与否的判断不可靠,也制约了行政相对人行使抵抗权的可操作性。但鉴于重大且明显违法具体行政行为给行政相对人造成的巨大损失,立法应赋予行政相对人特别救济权,这既能有力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也兼顾了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  相似文献   

2.
在正当防卫与非正当防卫区分的界限问题上,法学界对此认识相对比较明朗,争议相对不大,然而在针对正当防卫过程中如何把握防卫的必要限度。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标准是什么,怎样去衡量这个必要限度的度以及怎样才算超过了必要限度、超越了这个必要限度应当承担什么样的法律责任等问题,在法学界尤其在刑法学界存在较大的争议,因此笔者认为防卫人如何掌握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理所当然是正当防卫体系中的重中之重。对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的研究具有现实和理论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焦焜 《学理论》2009,(8):86-87
正当防卫是我国刑法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是法律赋予公民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一种重要权利和手段,其目的是鼓励公民与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作斗争,从而保障社会公共利益及公民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并结合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内容的规定,对正当防卫制度的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4.
<正>当防卫从习俗到习惯再到法律,从防卫本能到防卫权利,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演变至今,普遍规定在各国刑事法律中,且备受关注和热议。试图从正当防卫的实质特征出发,结合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浅析正当防卫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5.
李川 《理论探索》2023,(2):16-25
为他人强行防卫等正当防卫适用中的认定争议,体现出探究正当防卫法哲学理据的必要价值。就正当防卫权利保护理据的两种论理路径而言,主张权利义务平衡关系的主观权利论比主张自然状态自助的例外私力救济论更具合理性,但仍然无法说明为国家与公共利益防卫等防卫形式的正当性。法秩序维护理据虽然在超个体的秩序法益基础上说明了为公法益防卫的正当性,但其抽象论证法秩序的逻辑导致内涵空洞化、个体手段化、效果附随化的适用困境。而综合权利保护与法秩序维护的二元论虽然说明力更强,但隐含着将权利与秩序对等并立的立场预设,从而错置二者层级关系,造成论证逻辑同义反复或内在矛盾的问题。正当防卫的实质根据应在权利保护理据前提下,补充社会连带作为正当防卫的全面理据,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法容许规范衍生防卫权作为正当防卫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6.
正当防卫条款的实施环境和实施主体影响正当防卫的实践样态。目前,我国正当防卫制度存在司法实践与立法规范有距离、学术话语与大众话语割裂的问题,涉及立法、司法及话语三个维度。通过对立法规范、学术话语和大众话语的本质进行探寻可知:我国正当防卫立法规范采取的是以国家和公共利益为重的社会主义叙事模式,学术话语青睐以个人权利为重的自由主义叙述,而大众话语则倾向用情理和道德话语来讨论这一问题。正当防卫新实践通过综合各类价值,在既采取权利话语,又兼顾情理考量的基础上,将不同叙事模式统合于公共利益的价值底色之中,凸显了我国解决正当防卫问题独有的伦理逻辑、行动逻辑和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5,(12)
从国际比较角度出发,考察研究了法治相对发达的西方国家对于辩护律师权利的相关规定,重点分析了我国辩护律师的阅卷权、会见权和调查取证权的进步与不足之处,为完善我国律师辩护权利制度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论证了要实现党和我国宪法所要求和规定的舆论监督的功能,就必须保障公众及公众意见代表的大众传媒的知情权、无过错推定的合理怀疑权、批评权和安全保障权,这些权利构成了支撑我国社会主义舆论监督的权利体系.  相似文献   

9.
肖良平 《理论探索》2007,(5):154-156
律师在场权作为刑事辩护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法律赋予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但该项权利在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法》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现阶段在我国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还存在犯罪嫌疑人经济状况较差、现有的律师资源不足、律师的权利保障不力、法律援助落实困难、看守所不中立等诸多不利因素。针对这种实际,建立我国的律师在场权制度,只能规定特定的案件适用范围,并赋予律师最基本的权利和义务,并且应有具体的程序保障和行之有效的律师在场权开始时间,同时,还必须有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律师刑事豁免制度等相关配套制度的跟进。  相似文献   

10.
政府信息公开相关的信息获取权、知情权等新兴权利广受社会关注,但相较于信息公开的庞大需求和体量,有关信息公开权利的理论发展和制度实践步调错位,导致信息公开实务当中出现权利损害、冲突、混淆、滥用等一系列问题。应将信息公开置入新兴权利研究视野,观照信息公开权利的理论演进和逻辑变迁,分析权利的侵害与保障、冲突与平衡、扩张与规制等核心命题的内在张力及对行政司法实务的影响,在此语境之下探究信息公开权利理论和制度的建构方向,稳步拓展信息公开权利的疆界。  相似文献   

11.
石聚航 《理论导刊》2013,(1):115-117
正当防卫的理论依据亦即正当防卫的正当性根基。我国通说认为,防卫的权利性乃正当防卫的法理依据。但遗憾的是,通说并没有继续挖掘正当防卫背后隐喻的国家与个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从而掣肘着对正当防卫的法理探索。因此,以社会秩序需求为出发点,以国家与个人的理性博弈为视角,考证正当防卫的理论依据,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2.
与1979年刑法典对正当防卫的规定相比,1997年刑法典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变化是在第20条第3款规定了特殊防卫权的问题,即"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改变了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立法格局.但伴随着新规定的产生,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评判,不仅有助于理论的丰富和完善,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更有助于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3.
德沃金的权利公正论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二芳 《理论探索》2005,(1):109-111
德沃金提出了强势意义的权利、平等的关心和尊重的权利、道德权利等观点 ,他认为权利是通往社会公正的唯一选择 ,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权利公正理论。针对当前世界出现的社会公正问题 ,研究这个理论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朱崇坤 《学理论》2012,(28):117-120
作为司法的主体,法官能否公正司法,决定着司法是否能够得到公正有效实施,进而决定着国家的社会稳定,甚至长治久安。为维护司法公正,我国制定了不同层次的包括错案在内的法官责任追究制度,以制约法官滥用司法权力,防止司法腐败,维护法律的权威。但由于我国特殊的国情和历史原因,我国在法官错案责任追究制度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争议,针对此类问题,尤其是颇受争议的法官实体错案责任,将进行初步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近用媒体权,是20世纪下半叶由美国法学界新提出的一项公民权利,学者们把其构想为:一种法律上可强制执行的权利,社会的每一个公民皆应有接近、利用媒介发表意见的自由.我国对近用媒体权的研究和合理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在研究其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律、政府、媒体、公众四个层面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是司法实践中一个较难掌握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新刑法中有关正当防卫的规定进行分析,并就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认定尺度及影响正当防卫必要限度认定的相关因素进行探讨,力求使人们正确把握正当防卫必要限度的内涵和外延,清晰认识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既为司法审判提供参考,又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社会权利是保障社会成员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基本人权。它包括以生存权为核心内容的适度生活水准权、受教育权、工作权和社会保障权。19至21世纪以来,国际社会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实践证明,社会权利保障制度在救助社会弱势群体、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和发展、缓解社会不平等进而内在地促进社会团结和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前以维护社会稳定为基本目标的社会管理活动中,必须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为本的理念,构建以基本生存和发展权利保障为基础的社会管理及其创新机制。为此,社会权利保障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应是社会管理及其创新的必经之途。  相似文献   

18.
高景柱 《理论导刊》2014,(3):47-49,56
自T.H·马歇尔将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视为公民身份的构成要素,并建构了一种以"公民权利、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为内核的"三位一体"的权利体系以来,他的公民身份理论就激发了人们对公民身份问题的浓厚兴趣,并经常在有关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中处于争议的中心。无论持赞同态度,还是批判态度,在很多时候人们不得不在其所开创的公民身份分析框架内开展工作。澄清马歇尔公民身份理论的内涵及其所面临的各种批判性解读,有利于深化对公民身份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文化权利与政治权利、经济权利一样是人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权利.依据文化权利的一般理论和社会调查资料,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生活状况和文化权保护问题进行初步探讨,认为要促进农民工的文化融合,必须增强政府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的意识,加大相关文化设施的投入,提升农民工的城市文化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公务接待权的法治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务接待权是个处于发展中的权利,其概念尚未明晰,目前少有学者或规范性文件对此进行科学的表述.从法理学的角度来看,公务接待权具有绝对性、相对性和自控性的法律属性,在中国实现公务接待权法治化具有可行性,但也有很大的阻力.公务接待权法治化的构想:一是深化公务接待权的法理研究;二是以法规范公务接待权;三是加大监督力度,从严执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