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年,吉林市在“一推双带”活动中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目标,全力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加快农民与土地分离,提高农村土地集约经营的规模效益和农业产出牢、收益率,促进农村生产发展;推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创业就业和外出务工经商,拓宽增收渠道,实现生活宽裕;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促进乡风文明;引导农民在转移就业巾吸取城市先进文化,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进村容整洁;积极维护农民合法权益,不断增强农民的民主法治意识,促进民主管理。力争到2006年底实现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8万人。  相似文献   

2.
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城镇化的必然趋势,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我市农村劳动力在 转移中,面临人数众多、素质不高、转移就业的组织化和有序化程度低、社会保障不健全等难题。 市委、市政府于今年年初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实  相似文献   

3.
黎锦英 《传承》2008,(18):128-12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发展劳务经济,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需要.要推动新农村各项建设,应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5.
豫政〔2 0 0 4〕 3 5号各省辖市人民政府 ,省人民政府各部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 (中发〔2 0 0 4〕1号 )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等部门 2 0 0 3—2 0 1 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 (国办发〔2 0 0 3〕 79号 )精神 ,提高农民素质和转岗就业能力 ,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 ,促进农民增收 ,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现就加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重要意义(一 )党…  相似文献   

6.
当前因金融危机引发的“农民工失业返乡”问题和在此之前“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出现过的“技工荒”、“民工荒”问题,除了外向型经济出口受限、农民工薪酬过低等因素外,用工务工信息不畅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凸显特殊转移需求,互联网可以为解决农民务工难题提供有利条件,互联网服务农民工就业工作亟待推进。针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现状,打造农民务工的互联网服务管理平台,是解决“农民工就业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农民务工网站,让信息化服务更快地延伸至农民工这一群体,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培训及维权等多方面的工作,理应成为落实中央“三农”有关政策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洪宝  李晓霞 《前沿》2005,(6):60-62
“三农”问题是全国上下关注的重大经济政治问题,其核心是农民增加收入问题。为了增加农民的收入,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加快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由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较多、素质偏低,制约了我国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速度。因此,要多渠道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的实质是增加农民收入。收入问题的本质是就业问题,尤其是让富余劳动力到非农领域就业。加速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提升农民就业技能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标;增强乡镇企业吸纳能力,推进城镇化建设,是解决农民问题的首要任务;拆除城镇户籍壁垒扩大劳务输出,促进富余劳动力合理流动,通过"阳光工程"培训达到转移就业增收,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9.
提办互动     
加快我省农村扶贫机制创新“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在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转化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实践证明,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仅可以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同时还可以培育一个新的消费群体,对扩大内需具有积极的意义。对此建议:标本兼治,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治标”即现阶段要组织好劳务输出,“治本”即进一步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增加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提高农民素质,把劳务输出作为战略产业来抓;加大外出务工的组织工作力度;进一步拓宽劳务输出渠道,为外出…  相似文献   

10.
三明市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实施“为民办实事项目”为目标,以解决农民转移就业难和企业招工难为切入点,以开展“一户一就业”和“就业扶贫”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地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在政策扶持、平台建设、机制创新、强化领导上下功夫,全面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工作,并取得初步成效。截止8月底,全市上半年共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25526人,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该市2006年的新增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任务3:百人的工作目标任务的85%,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任务3.5万人的72.9%;  相似文献   

11.
金宗志 《当代广西》2013,(11):24-25
【核心提示】 产业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密不可分。产业发展为城镇化建设提供动力和支撑,而城镇化建设又为产业发展聚集要素,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产业推动城镇化建设,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城市产业发挥集聚作用,吸引农民进城就业创业,解决自身发展问题,融入城市变为市民;二是城市生产要素流向农村,让农民在当地转移就业,通过产业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农民就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2.
高宏宇  王利清 《前沿》2012,(5):117-118
目前我国的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存在着转移速度慢、持续性差、转移后续问题多等特点,本文在对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农业劳动力剩余状况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找出并提出了适合凉城县当地情况的转移就业途径和促进城镇化建设的思路和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李欣 《今日浙江》2005,(19):31-32
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方面,城市和企业对技能型劳动力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大量失去土地的劳动力需要寻找新的就业门路,因此,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并帮助其实现转移就业成为解决两者矛盾的最佳途径。近年来,我省开展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促进农民稳定转移。开展素质培训,提升农民转移能力。为了尽快提高农民、转移农民、致富农民,2004年开始,我省在全省范围内大规模地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计划从2004年到2010年,完成1000万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工作,其中包括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400万人,务工农民岗位…  相似文献   

14.
农民进城打工将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当前,关注农民工,关注打工经济,就是关注农民增收,关注“三农”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全人《决定》中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农民工撑好保护伞。  相似文献   

15.
王健  郝峰 《政策》2004,(7):30-31
农民进城打工将是一个长期的经济和社会现象。当前,关注农民工,关注打工经济,就是关注农民增收,关注”三农“问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十六届三中会会《决定》中的有关政策,进一步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切实维护好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为广大农民工撑好保护伞。  相似文献   

16.
王百平 《人大研究》2002,(11):44-46
20世纪 8 0年代中期以来 ,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 ,全省各级政府切实注重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 ,各地农民打破城乡分割 ,跨地区就业 ,形成声势浩大的“民工潮” ,对城乡发展和构造开放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刻影响。继“民工潮”之后的“开发潮”、“建设潮”、“创业潮”势如破竹。四潮涌起 ,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大发展 ,拓宽了农民经济发展的路子 ,不仅有效地带动和促进了全省经济 ,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而且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减轻城市就业压力、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维护社会稳定以及发展农村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前…  相似文献   

17.
《人大论坛》2009,(12):F0002-F0002,I0001,I0002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镇是区域经济增长极。城镇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对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动服务业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前学术界和理论界普遍认为要解决“三农问题”,就必须减少农民,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即“农转非”。由于“农转非”制度的历史原因、现阶段制度的不确定性、城乡文化冲突等原因,“农转非”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该文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切实考虑农民利益和意愿,以农民为主体,做好“农转非”的准备和社会保障工作;缩小城乡差别和文化隔阂;加快建设中小城镇,使其成为吸纳农民的主要阵地;有层次、分阶段地进行转移,切实解决中国的“农转非”问题,加快实现城市化。  相似文献   

19.
解决好农民工问题的整体性政策框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工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思路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加强劳动力市场制度建设,建立保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长效机制;公平对待农民工,逐步形成惠及农民工的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制度;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能力,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权;进一步拓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渠道,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加快农村人口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汤勇 《今日浙江》2004,(10):17-19
农村劳动力转移,既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先决条件,又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近年来,东阳市围绕发展特色经济做文章,把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实现农村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作为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抓手,通过抓特色、抓统筹、抓培训、抓创新,有效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了农村城镇化、农民非农化、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发展特色经济促转移特色经济就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大量同类产品、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产业规模较大、市场占有率较高、生产成本较低、竞争力较强的独特的产业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