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由于问题的复杂性、信息不对称、监督乏力、寻租行为等原因,政府“内部性”问题普遍存在于政府和社会的交易过程中,它给公共需求的满足、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政府行政成本的降低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本文从主体、表现内容、载体等方面分析了政府内部性问题的特点和表现,在探究成因的基础上,从加强行政伦理和能力建设、强化部门协同行动、信息公开、实行综合评价考核、内部标准“社会化”等方面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深入研究行政成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从组织、管理和执行的各个工作环节分析了我国行政成本高昂的表现;从理念性原因、制度性原因和操作性原因等三个方面分析了我国行政成本高昂的原因;提出以建立“五种政府”为核心的行政成本高昂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与一般信息公开不同的是,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关涉公民的知情权与商业秘密拥有者利益之间的平衡,此类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更关涉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整体发展。然而在具体实践中信息公开面临着“商业秘密”内涵的宽泛性、第三人不同意公开的强约束性、行政机关行使利益衡量职责的消极性以及司法审查的有限性等困境。在制度层面完善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必须完善政府信息之法,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可操作的法律依据;加强行政机关能力建设,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内部支持;健全司法审查制度,为涉“商业秘密”信息公开提供有效的司法救济。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政府“内部性”的涵义及表征对政府“内部性”进行了分析。在明确了政府“内部性”涵义的基础上,从人性、政府权力及制度三个角度阐释了政府“内部性”产生的原因,从而为认识并找出减弱政府“内部性”负面影响的方法提供了有益前提。  相似文献   

5.
比例原则本质上反对以国家主义为特征的所谓“公共利益至上”,从实现行政效益和全面均衡、保护公民权益的角度,规范行政行为。社会和谐最根本的是利益的和谐,即包括:国家、法人、个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利益的社会和谐。但是,目前中国公共行政“公共利益的国家或者政府本位”的倾向仍然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行政立法、执法和司法救济存在问题。因此,构建中国公共行政社会利益和谐,中国公共行政必须引入和贯彻比例原则进行价值选择的重新定位,克服“公共利益的国家或者政府本位”。  相似文献   

6.
走向整体性与回应性兼具的社会,避免社会管理的“碎片化”与“滞后性”是现阶段政府社会管理需要研究与解决的重大难题。政府社会管理的困境在于传统行政伦理价值无法涵盖现实的诉求,社会行动中又表现出非协同性,致使社会诉求得不到及时的回应与整体满足。化解现阶段的困境就要重视国家、市场和社会的有效整合与合作,创新政府社会管理,即通过重塑行政伦理、整体思考、重视“整体人”、整合行动四个维度设计研究对策,进而构建提高政府社会管理的整体性与回应性可行能力的进路。  相似文献   

7.
电子政府对传统行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互联网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普及 ,我国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政府于1999年正式启动“政府上网工程” ,旨在建立“电子政府” ,这对传统的行政职能、行政过程、行政决策、权力结构、行政机构、行政人员等诸多方面 ,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服务型政府需要通过重塑政府与公民的关系、调整政府职能结构、创新政府管理方式、再造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构建行政问责制度、确立行政理念等基本路径,实现6个根本性的转变:从“政府本位”“权力本位”到“公民本位”“权利本位”;从“社会管理为主”到“公共服务为主”;从“基于强制”到“基于同意”;从“内部评估”到“公众满意”;从“问责运动化”到“问责法治化”;从“为民做主”到“为民服务”。  相似文献   

9.
侯伟 《工会论坛》2011,17(1):39-41
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是政府信息服务职能切实履行的保障。建立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对建立“行为规范、运行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以及全面推进政府职能转变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基本概念人手,着重分析了完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的必要性、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行政公共性”是“公共性”这一哲学范畴被引入到行政领域收获的理论成果,也是人类共同体演进和社会公共领域分化的结果.从共同体的视角来看,公共性反映的是人类共同体实现内部平等交往的基本属性和未来发展的目标趋向,它集中体现在人类公共活动领域之中.在人类步入工业文明以后,人类公共活动领域分化为“公共权力领域”和“社会公共领域”两大部分,相应地,公共性也呈现出“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和“非强制性共同体的公共性”两种情况.这样,“行政公共性”就从人类普遍主义视野下的“公共性”中被剥离和引申了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用于描述政府这种强制性共同体在社会公共活动中的关系状态和对其进行价值确认的学术概念,并且在公共行政活动中以“他利性”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行政沟通改革的三重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沟通是我国行政管理领域有所忽视却又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我国政府内部行政沟通存在沟通方式单一、互动性不强、信息反馈失真等问题,急需改革。内部行政沟通改革应从形态、方式、渠道三条路径入手:从形态上看,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各有其弊,应有针对性地克制其弊端;从方式上看,必须加快构建适应网络化行政沟通要求的组织机构和信息传输机制;从渠道上看,应积极发挥非正式行政沟通的有益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政府对“非典”危机事件的处理控制和采取的措施 ,可以看出政府行政管理理念的进一步变革。其中主要表现在公开行政、亲民行政和权利本位行政的行政理念方面。  相似文献   

13.
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是法定的公开例外种类之一。与涉及国家秘密的政府信息属于强制例外不同,涉及商业秘密的政府信息,行政机关具有部分自由裁量权。然而,由于缺乏对“商业秘密”、“公共利益”等要件的界定,同时也没有明确行政机关对此类政府信息的审查程序,因此,在实践中存在较大争议,有必要对政府信息公开语境下的商业秘密界定、公开程序的操作设想以及此类信息中的可分割性原则的适用等问题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4.
长达12个月的实施准备期和近6年的具体操作期,暴露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诸多不足,不同学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政府信息公开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从时间序列看,2007年至今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时区;从主题内容看,理论多于实证。从影响因素、政策执行、绩效评价和社会参与等四个方面评述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行政行为问题;从法律适用、法律比较和法律完善等三方面评述政府信息公开中的法律法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有着不同的理论渊源,它们在参与的面向(主体)、追求的目标、主要论题域、主张的理性类型等各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按照民主化程度的“高-低”两分法,从逻辑上可以建构出民主行政与行政民主的四种关系类型.传统中国倾向于“低度的行政民主+低度的民主政治和行政”.受制于现行政治体制,中国近年来在民主行政方向的改革成效甚微,而在行政民主方向的改革却进展顺利.然而,行政内部民主的发展并未能促进外部公民参与,反而带来了一系列困境和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内在性”问题、地方政府权力出轨和行政的政治化.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将严重侵蚀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带来政府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16.
政府公信力,也即政府诚信,是政府软实力的一种体现,同时也是政府合法性的外部确认。基于我国政府在构建社会秩序中的主导作用,政府公信力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强弱程度将决定社会信用体系的走向。“无信则不立”,在内部构成上,政府公信力表现为政府行为与公众评价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在所有的政府行为中,政府及其部门的行政执法活动与公众的利益存在最直接、最经常、最广泛的联系。本文试以我国政府近年来在行政执法领域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观照,探讨如何从确立现代行政执法理念的角度提升政府公信力。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是我国政府在执政过程中对长期以来履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价值观的反思与检视.和谐理念更加关注公民的民主权利、社会公平公正原则、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等问题.彰显了未来我国政府执政的民主与究政蕴涵。为了切实地贯彻这些民主究政理念,政府应健全公民参政议政的渠道与程序,扩大公民参与权;落实行政问责制,实现依法行政;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政府对公民服务需求的回应性;提供相关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相似文献   

18.
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由政府行为所引申的行政诚信问题无疑是行政伦理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政府内部监控是一种重要的自我约束机制,对行政诚信的建设起着内部监督促进的作用。在阐明行政诚信和政府内部监控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行政诚信的现状以及成因,进而探讨了行政诚信与政府内部监控的耦合之处。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社会弱势群体保护成为大家广为关注的一个话题。然而,弱势群体的弱势不仅仅表现在经济上也表现在权利上,而且后者更为顽劣。文章是基于权利贫困的角度分析了政府对弱势群体保护的问题。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构和行政机构,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保护具有不可推诿的责任。但由于政治制度、法律及公共政策等因素的制约,致使政府保护下仍存在“权利贫困”的事实。  相似文献   

20.
危机事件发生后,政府对信息的传递传播必须向内对外同时展开,内部运行公文以实现上传下达,外部通过新闻媒体及时发布信息以实现社会动员。现阶段,政府有关部门及政府官员深谙内部公文的组织运行,但如何处理发布面向公众的信息还很不成熟,有的甚至从内容组织到语言表达全盘照搬内部公文,深陷被公众称之为“官腔”的话语团境之中,造成社会舆论的负影响。新闻发布实际是政府面向公众的另类“报告”,这个“报告”在一定程度上,比机关内部运行的报告更要严谨、慎重,对政府公信力影响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