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次生环境问题,即因环境污染或环境破坏而侵害、损害他人权益乃至危害人类生存这一现象,各国立法对其尚未形成统一的概念,学界对此问题亦有颇多争议。事实上,次生环境问题本身的机理较为复杂,在不同语境下人们会有不同的理解。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公害来泛指各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破坏的行为;民法可采环境侵权来指代污染或破坏环境,导致他人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遭受损害的行为;环境法则应适用环境侵害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刘小勤 《前沿》2006,(7):110-112
环境侵害具有不同于一般侵害的特点,其救济方式和程序也应有别于一般侵害。我国现行的环境侵害非诉救济模式并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实践中存在诸多问题。重新建立环境行政仲裁制度、实行环境侵害鉴定部门社会化,才能适应环境侵害这一现代社会的新型侵害行为。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核心机制,失信联合惩戒在社会信用体系的构建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功能,对于营造诚信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重大。实证分析显示,囿于全国性法律的暂时缺失,地方立法在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出现对失信联合惩戒制度本身的规制缺位、失信行为的种类划分标准参差不齐、失信主体的救济措施缺失以及失信联合惩戒体系互异等现实难题。对此,应当以合法原则、后果与行为相当、必要限度以及责任自负为基本遵循,通过明确区分标准,将失信行为分门别类,完善立法设计,建立失信主体救济机制以及加强法律控制,对相关法律文件进行合法性审查,推进社会信用法律出台,构建统一的失信联合惩戒体系等举措,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助推国家治理法治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陈兆开  王群峰 《前沿》2004,(4):149-151
由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 ,导致环境侵害行为有着不同于传统民事侵权行为的新特点。这就要求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应当作出不同于传统民事诉讼的相应变化 ,以正确处理日益增多的环境民事侵害行为的诉讼案件 ,有效保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环境防卫权与刑法中的正当防卫在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对象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别,因此不可以混同。环境防卫权基本构成要件有防卫的起因是环境侵权行为,防卫的主体是受环境污染等环境侵权行为影响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环境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危险状态仍然存在时即可实施防卫行为,防卫对象是实施侵害行为的主体,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在防卫限度上是主体行使权利时不得越出权利的控制边缘。公民的环境防卫权需要立法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6.
构建文明交通信用体系是我国新时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交通出行行为与信用关联,能够有力约束交通参与人行为并提升其素质,创建文明交通环境。因历史的原因,我国文明交通信用体系建设尚处于探索与试点阶段,并未全方位地开展。文明交通信用体系建设需坚持法治化、标准化、审慎性和渐进性的原则。失信主体、失信标准、失信信息、联合惩戒等内容的明确则是该体系建设和实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父母惩戒权的悖论——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武彬 《青年探索》2004,10(4):52-55
父母惩戒权乃父母对于子女之身体上或精神上予以痛苦,使其改过迁善为目的的权利。一方面通过父母惩戒权的行使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有其社会学、心理学基础。另一方面父母惩戒权极易异化为体罚教育权,非但无益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反而对未成年人犯罪有推波助澜之势。所以基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考虑,父母惩戒权的行使必须以教育为目的;要有足够的惩戒或教育理由来发动;必须在必要的范围内来行使。  相似文献   

8.
谈环境预防理论指导下的城市犯罪防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预防理论,其要义是通过改变和保护环境,限制和消除便于犯罪的条件,预防犯罪的发生.在运用环境预防理论指导防控实践时,要从城市犯罪的特点出发,根据犯罪的就低侵弱原理,以控制城市中诱发犯罪的因素和可供犯罪利用的条件及侵害的目标为重点,围绕犯罪主体、客体及犯罪实施过程等相关要素,从环境预防入手,全面加强防控措施,切实提高对城市犯罪的反应能力、对抗能力和驾驭能力.即:一要营造制约犯罪心理的环境氛围;二要科学规划安全系数高的物理环境;三要培育有良好防范意识的人文环境;四要改善城市行政管理的基础环境;五要限制犯罪机会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刑罚规制,特指国家对适用刑罚所要侵害的客体、侵害方式与侵害程度等等方面作出的规定与限制。为了在打击罪犯的同时,更好地保障罪犯人权,加强刑罚规制基本原则研究十分重要。从我国徒刑及其运行实践看,其侵害客体界定、施害行为规制、侵害程度规定等方面都存有严重不足。为促进刑罚及其体系科学化,有必要紧扣刑罚适用客体、刑罚体系结构、刑罚种类创制、侵害客体界定、施害行为规制、侵害程度规定等层面,加强刑罚规制基本原则的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朱力  张楠 《求索》2016,(4):17-21
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是以寻求“应当”的环境设计价值为目的。时下中国的城市化在加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环境在多个层面上呈现出了与社会、自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是一个具有多重层次与复杂尺度的系统,所以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研究也应从精神、社会、生态、审美、经济、行为等多重维度来进行整体探讨。精神维度讨论人类思想史与文化观念对于环境设计伦理的影响;社会维度探讨外在的社会条件与城市环境设计伦理的关系;生态维度从生态、可持续与适宜技术等层面来协调城市环境发展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审美维度以树立社会和谐美与自然生态美探讨城市环境的善与美;经济维度则将视角投射于城市环境的设计价值与所引导的消费观念;行为维度关注城市环境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设计主体在进行决策时所应遵循的责任与义务,由此建构起城市环境设计的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索文娟 《桂海论丛》2007,23(1):84-86
环境利益是社会公共利益,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问题日趋严重,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侵犯公众环境权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屡屡发生,建立健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成为当务之急,对于保护环境公益,推动行政权法制化有重要意义。构建原告资格及制定相应的制度,赋予公民、社会团体、检察院提起环境行政诉讼的权利,是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环境犯罪的行政从属性在环境刑法中广泛存在 ,这使得危害环境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 ,将全部或部分地取决于该行为是否违反行政法的规定。由此在环境刑法与环境行政法之间形成了某种关联 ,而这种关联直接决定着对当事人危害环境行为法律性质的界定。  相似文献   

13.
公安行政执法中侵犯人权现象表现在:"临时民警"违规执法事件时有发生;证据意识不强、取证不及时;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公安行政处罚中的不规范执法;劳动教养、收容教育中侵犯人权的现象较严重。为加强公安行政执法中的人权保障,应规范公安行政强制措施方面的立法;树立人权理念,强化程序、证据意识;健全公安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完善公安机关的人事、培训制度。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各国均进行了关于危害环境行为的刑事立法。我国虽在1997年刑法中规定了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但由于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理念陈旧、罪名体系设置不合理、刑法规制的范围较窄及惩罚力度较轻等问题,导致刑法在惩治危害环境行为时没有发挥出足够的作用,部分危害环境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刑罚处罚。文章通过分析国内外环境犯罪刑事立法的现状,研究我国环境犯罪立法的不足,鉴于环境的重要性及其他国家环境立法的可借鉴性,提出应确立环境犯罪在刑法典中的重要地位,并应从立法模式、罪名体系、刑罚适用原则及种类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囿于现行法对原告资格、受案范围等的限制,行政不作为一旦对公益有所损害,行政诉讼便无济于事。司法实践则先行一步,针对涉及环境公益的行政不作为,W市X区法院在环境公益民事诉讼的判决中确认:案件中不具备诉讼主体资格的行政主体应履行一定的作为义务,承担起环境修复及公益保障的监管责任。  相似文献   

16.
论环境侵权及其民事责任承担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凌  唐蓓 《桂海论丛》2002,18(4):92-94
在我国 ,环境侵权作为一种新型的侵权行为 ,其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 ,如何有效地防止环境侵权行为 ,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利 ,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黄萍 《中国发展》2011,11(5):52-56
该文提出,由于环境污染侵权的特殊性,预防性责任较损害赔偿责任在保护环境及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方面更为有效,并指出,预防性责任的适用应以违法性为构成要件,《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在适用预防性责任时存在诸多矛盾。  相似文献   

18.
行政拘留是针对违法行为人最严厉的一种行政处罚,是在一定时限内对人身自由的剥夺,适用于严重违反行政管理但不构成犯罪,而警告、罚款处罚不足以惩戒的情况。因此相关法律对行政拘留的适用作出了严格规定。但是基层民警在适用该项法律制度时还存在误区,因此文章就行政拘留的法律文书、投所执行、暂缓执行、执行豁免等实务问题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闫海  兰天 《长白学刊》2021,(2):85-91
市场准入告知承诺制是近年来我国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是市场准入领域实现经济效益和交易安全衡平的重要改革。我国市场准入告知承诺制的法律尚不健全,适用范围、事前审查、事中监管、事后惩戒及责任承担等法治建设亟待推进。市场准入告知承诺制在一般性市场准入应当予以广泛适用,但特别许可市场准入应当避免对实质审查的替代。市场准入告知承诺制应当建立信誉审查机制、第三方评估等事前审查,通过部门监管责任明确、"双随机、一公开"机制健全及社会监管引入进一步强化事中监管,明确对虚假承诺的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等事后惩戒,并且完善行政主体对申请人、虚假承诺对第三人损害的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   

20.
古代中国没有独立的治安管理处罚制度。近代中国独立的违警处罚法律制度是随着近代中国法律制度的创立而建立、发展的。新中国治安管理处罚制度深受战前大陆法系国家以及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前苏联行政处罚制度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完善,取得了长足进展,并可能进一步在治安管理处罚的基本原则、理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和适用,治安管理处罚程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及其处罚,治安管理处罚的执法监督,治安调解等方面继续改革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治安管理处罚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