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城市贫困是我国城市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又出现了另一个贫困群体,即城市贫困,这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城市社会学的角度,总结了当前我国城市贫困的概况和特征,并分析了它形成的原因,重点总结分析了它的治理手段,最后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革的深入,贫困人口与日俱增,贫富差距日益扩大,因此,城市贫困问题引起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极大关注。本文从影响城市贫困的因素来深入的探讨城市贫困的成因问题,只有找到了城市贫困的根源才能为解决城市贫困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以来,在经济社会发展都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在城市中分化出一个规模庞大、数量可观的贫困人口群体.这种城市新型贫困群体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结构变迁下的"副产品"和"牺牲品",他们与传统的乡村贫困和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城市贫民有根本性区别,他们的生存能力更加脆弱,更需要社会安全网的保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适时建构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代保障体系,是和谐社会建构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课题.我们要根据中国城市贫困群体的现状及其特点,针对当前城市贫困保障制度的缺陷和不足,从四个层面构筑城市保障贫困群体的法律体系、制度体系、社会服务体系、社会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日渐突出,而在西部欠发达的省份尤为明显,该文以贵阳市为例,从城市贫困界定、城市贫困形成的原因、城市贫困的解决对策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城市贫困问题。  相似文献   

5.
当我们还在为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艰难求解之时,一个新的城市二元结构图像又已隐约浮现——中国城市贫困已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贫困群体救助方式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依靠政府主导作用、社会参与度不够、贫困者自我救助不积极等,指出构建和谐社会、救助城市贫困群体需要实现"政府引导、社会互助、个人自助"相结合的救助方式,促进社会救助理念转换,在注重生存性救助的基础上关注发展性救助,在激发贫困者自助意识的同时提升其自助能力。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在市政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弊病和问题,其中城市新贫困问题可谓是市政管理的软肋.贫困是一个老话题,但城市新贫困却是随着城市化发展过程中不断显现的有新特点的问题,本文在探析新贫困的定义及其主体、剖析城市新贫困产生的原因和影响的基础上,对市政管理中如何解决城市新贫困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8.
中央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就是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资源枯竭型城市由于资源主导产业的衰退造成的贫困问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题中应有之义.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较严重的集体性失业、群体性贫困等问题;资源型城市的贫困问题除了资源枯竭这一客观因素外,与一系列的失衡不无关系;破解资源枯竭型城市贫困难题的主要对策,就是促进资源枯竭地区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探讨高校贫困大学生脱困的途径,指出了贫困生资助、弹性学分制、精神解困等方法在解决贫困生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对于高校大学生贫困生资助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们认为城里人的日子比农村好过,城市里根本不存在贫困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下岗职工问题日渐突出,城市也出现了弱势阶层。仔细揣摩一下两会代表、委员的发言,并不难发现人们对正在扩大的城市贫困群体的关切。包括朱总理本人在内,许多代表、委员都对“扶弱救贫”发出疾呼,一些来自基层的代表还介绍了发生在当地的不幸事件,朱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出现了“弱势群体”这个词。这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城市贫困问题是造成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实质性改善,但农村贫困问题依然存在且相当严峻。如何解决好贫困问题,促进农村贫困人口的可持续转化,是中国今后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经济和社会问题,是中国构建全面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解决好的重要课题。本文对目前中国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消除贫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王喆 《法制与社会》2011,(24):178-179
贫困陷阱是指低保者在城市社会保障补差制和低保捆绑式救助的负激励效应下而陷入一个低水平生活的长期恶性循环,是一种制度性贫困。对其解决措施有实行负所得税制、强制工作和学习、进行有针对性的社会救助、分类施保等。  相似文献   

13.
陈颖 《法制与社会》2015,(3):176-177
如何加强高校贫困新生的适应性,让高校贫困新生能够更快更好的融入到大学校园生活,融入大学校园集体,是现代高校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热点课题之一。本文对高校贫困新生适应性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个人的观点和建议,对于促进高校贫困新生提升校园生活学习的适应性,具有一定的实践参考价值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贫困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本文指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和社会有责任采取措施或提供条件进行调控,维护城市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转型和贫富分化的加剧,城市贫困群体问题日益突显出来.本文指出作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其权利和利益有被忽视和侵害的倾向,其社会地位呈现"边缘化"趋势.如果不加以重视,将会诱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政府和社会有责任采取措施或提供条件进行调控,维护城市贫困群体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6.
杨霞 《法制与社会》2010,(24):234-235
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多地为社会和高校所关注。相当多的贫困生存在着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容易产生心理危机,做出极端行为。因此,建立心理危机应对机制是帮困助学工作的重要方面,运作心理危机应对机制是帮困助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学生工作部门应开展详尽、系统、长效的工作,杜绝贫困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贫困是当今美国社会客观存在的严重的社会问题。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济贫方面曾起了积极作用,但富人政治和不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正义与公平的主要障碍。贫困对穷人的打击莫过于精神伤害,要消灭社会贫困,减少贫困人口,不但要正确地认识贫穷的危害和本质,改革和完善现存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要根除导致社会贫困和不平等的根源。  相似文献   

18.
张颖 《行政与法》2013,(2):71-75
贫困大学生是国家和高等院校需要给予特别关注的一个群体.当前对高校贫困生的援助已经不仅限于经济方面,各高校已开始对高校贫困生给予心理援助和就业辅导等多种形式的援助,但是我国的贫困大学生援助体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对N大学贫困生进行现状调研和实证分析,以期发现当前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完善我国高校贫困大学生教育援助体制.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中国城市贫困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虽然我国政府已经在城市反贫困领域中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对于消除城市贫困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由于一些非政府组织不断的介入城市反贫困工作中,使反贫困工作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结果。本文将从非政府组织参与反贫困的理论必然性出发,分析中国非政府组织在反贫困中的优势及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0.
余菊芬 《法制与经济》2009,(16):131-132,134
在构建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环境中,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显。因而对他们的存在问题的关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分析贫困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探讨产生健康问题的原因,并积极地探索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