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台湾岛内朝野与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有共识,甚至立场与意见经常截然相反。不过,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相互依赖问题上却找到了新的共识,即台湾经济过度依赖大陆,并主张鸡蛋不能放在中国大陆一个篮子里,要分散市场,要采取措施,防范台湾经济对大陆的过度依赖。这种思维对两岸经济关系与台湾经济发展有害无益不谈所谓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不是事实,就这种思维而言,也是危险的。  相似文献   

2.
安东 《台声》2007,(7):44-47
20年间来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累计已逾万人,每一个来大陆上学的台湾学生.来之前都知道大陆学历还不被台湾认可,但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来大陆求学,他们很多人不是为学历而是为了专业和大陆的环境而来。不论是跟随父母生活在祖国大陆多年的台湾学生,还是从岛内来大陆来求学的台湾学子,以及毕业后在大陆谋求发展的台湾青年。他们来大陆求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们看好了这里“市场更大,机会更多”。“在大陆才有一种中国人的感觉”.“承认不承认学历是一回事.能不能学到知识和本领又是一回事”,“掌握更多的本领,才能更好地为祖国报效”。这些话也让记者看到了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的一份心意.一种期盼,一个梦想。值此台湾学子求学大陆20年之际,《台声》杂志邀请4位20年间在祖国大陆求学的台湾学子,讲述他们在祖国大陆的求学、生活,工作和他们的期盼和梦想。  相似文献   

3.
微博声音     
《台声》2016,(12)
正吴念真台湾导演我在大陆举办签书会时,觉得大陆大学生的阅读风气比台湾盛,他们的素质和上进心也比台湾年轻人强。大陆大学生提问很认真,也非常有深度,因为他们认真阅读过我的某些东西。再就是大陆朋友写信给我,在用词方面和内容方面,我看到比较深的底蕴。也许是大陆人很多,大家竞争很激烈,要让自己更优秀一点。  相似文献   

4.
新台币升值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伟 《两岸关系》2006,(7):32-34
在台湾经济起飞阶段,新台币经历了持续的升值,对台湾的经济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新台币升值期间台湾的宏观经济特征与目前大陆面临的经济形势极其相似。例如经济总量的高速增长,部分年份达到两位数,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台湾1976年,大陆2003年);外贸依存度升高,顺差不断扩大,贸易摩擦增加,外汇储备激增;国际油价高企;对原材料需求增长较快,对外投资明显增加等等。台湾与大陆在不同时间里出现类似的现象绝非巧合,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因此,研究当时台湾的经济政策,对当前大陆制定经济政策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魏秀堂 《台声》2008,(6):90-96
一般舆论都认为,两岸关系是影响台湾局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些台湾同胞对此有清醒的认识,他们常说,台湾的出路在大陆,台湾的前途也在大陆。让他们忧虑的是,统一路迢迢,“台独”分裂势力还在千方百计阻挠和破坏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两岸关系》2014,(11):25-27
<正>近年来,台湾岛内从蓝到绿,从上到下,出现一股质疑台湾经济对大陆过度依赖的声音,鼓吹台湾要分散市场,减轻对大陆的依赖,降低风险,以维护所谓的台湾经济、政治安全。这是用政治思维对待台湾经济发展和两岸经济关系,会压缩台湾经济发展空间,会让台湾经济迷失发展方向。防范对大陆经济依赖成蓝绿共识台湾蓝绿很难在两岸议题上达成共识,有时甚至立场与主张截然相反。然而,在台湾与大陆经济关系问题上,蓝绿都认为要防范台湾经济过  相似文献   

7.
蒋宗伟 《台湾研究集刊》2007,42(4):79-85,102
日据时期,一大批台湾青年在大陆高校优惠的招生政策吸引之下,通过各种渠道赴大陆求学。这些台湾学子在求学期间组织各类社团积极从事反日学生运动;抗战爆发后,有相当一部分台湾学生留在大陆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对日作战;到抗战后期,部分毕业生还参与了收复台湾的前期准备工作。通过在大陆的学习和实践,他们认识到台湾的命运是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的,只有争取到大陆的解放才能使台湾彻底摆脱日本的殖民统治。  相似文献   

8.
同我们坐在一起的,是几位来河南省唐河县探亲的台湾青年。在他们还未降临这个世界上的时候,台湾和大陆就早已被人为地隔开了。大陆是什么模样?祖籍在何方?对他们来说,简直就像谜一样。今天,当他们终于有机会步入大陆,游览名胜古迹,漫步于故乡的田间小道时,兴奋之情难以名状。  相似文献   

9.
日前台湾联合报举办“为台湾经济开路高峰会”,讨论与诊断台湾经济发展的症结所在,寻找台湾经济发展的出路。就在此时,台湾经济学者马凯教授却发表奇谈怪论,认为台湾最大危机不是在韩国,而是太过依赖大陆。他表示,台湾这十多年来中上游原料生产在台湾,但下游组装在大陆,出口市场在欧美的经济发展模式,随着大陆5年前决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正严重冲击台湾经济命脉。他进一步表示,“台湾的经济成长率里,高达75%来自大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兰文 《两岸关系》2008,(9):30-31
自7月4日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首发团成行以来,“赴台游”愈发红火与流行。为了迎接大陆游客,台湾各县市纷纷把本地最具特色的旅游景观充分展出出来,那么,在台湾经济需要活力的今天,大陆居民赴台游能成为拉动台湾经济的新引擎吗?  相似文献   

11.
伍源 《台声》2004,(4):10-10
台湾“3·20 选举”的争议风波,引起政局激烈动荡,更令岛内各界对未来两岸关系深感忧虑。岛内舆论普遍认为,两岸关系是台湾未来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大陆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将令台湾经济获得巨大的利益,因此,如何打破两岸关系僵局,成了选后台湾必须正视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之一。 现在,大陆已经成为台湾最大的贸易伙伴、最大的出口市场、最主要的贸易顺差来源地及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因此,学者认为两岸经贸已成为台湾经济的生命线。台湾经济已逐步融入大陆经济,台湾经济发展已离不开大陆,两岸经贸交流已到了不可逆转的地步。 台湾淡江大学大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江林 《统一论坛》2002,(3):16-17
1995年前后,台湾执政的李登辉,深恐岛内厂商大量转移大陆设立生产基地会影响台湾经济发展后劲,提出“戒急用忍”政策,采取种种手段限制台湾厂商西进,而鼓励他们“南下”东南亚投资,并提出将台湾建设成为“亚太营运中心”大饼。但随着1997年开始的亚洲金融风暴,大批台商在东南亚的投资血本无归,所谓构建“亚太营运中心”随之化为泡影。相反,那些敢于到大陆吃第一份螃蟹的台湾厂商却获得巨大的成功。其中如统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20,(12)
正近几年来,大陆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惠台政策措施,台湾青年到大陆发展有了更加扎实巩固的平台。台湾青年到内地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凸显,加快了台湾青年在大陆求学、工作及生活步伐,他们积极参与到两岸融合发展的新时代浪潮之中,分享祖国大陆发展的自豪和机遇。两会期间,全国人大台湾省代表团代表和台联界全国政协委员纷纷表示,落实好惠台政策,为台湾青年来大陆创业就业创造更好的环境和机遇,让越来越多青年台胞到大陆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两岸关系》2014,(12):22-22
<正>2011年是陆生在台湾的"元年",742位刚刚跨出中学校门的大陆学生,在17、18岁的青涩年纪,跨越海峡来到台湾求学,转眼首届陆生就要在明年毕业,绝大多数人要离开台湾,回到大陆。他们满怀憧憬而来,经过4年"台湾经验"的浸润,会抱着什么样的"台湾认知"回到大陆?长期而言,他们会是台湾的朋友?敌人?或冷漠的他者?台湾《旺报》10月31日刊发社评文章《让  相似文献   

15.
应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邀请,2005年5月30日至6月3日,台湾南部农渔民福建参访团一行26人,赴大陆福建省参观访问。在返回台湾后,笔者回想起在筹备此次活动过程中的种种插曲,感触颇深。这次访问团的成员全部是来自台湾中南部土生土长的农渔民,其中有许多基层的农渔民们对到大陆访问怀着许多期待却又有些顾虑,开始登记报名参加参访团的有50多位,但后来有部分老渔民因担心又取消了登记。在台湾中南部的许多老农渔民一生辛劳,从未离开过台湾,大陆对他们只有台湾当局负面宣传的模糊印象而已。虽然,他们也期盼着能到福建湄州岛去朝拜心中信仰的妈祖…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1,(12):43-44
无论是生在宝岛、现在在大陆的台湾同胞,还是生在大陆、现在在台湾的同胞,乃至许多生在台湾、现旅居异国他乡的华侨,他们对宝岛台湾都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思。  相似文献   

17.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台湾广播中心“空中之友”节目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台湾学子在大陆”,该报道以在大陆就读的大学生、研究生、进修和交流的学生,以及台商子弟学校的学生为对象,通过客观报道他们在大陆生活、学习的经历,畅谈他们对大陆社会、经济、文化风尚等各个方面的切身感受、评价,告诉岛内民众一个真实的大陆,以缩短台湾青年一代与祖国大陆的心理距离,增强认同感。本刊将特设“大陆求学”专栏同时刊发这个节目的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马壮  陈文韬 《台声》2023,(5):85-86
<正>从初入大陆到见证大陆发展,他们是参与者亦是见证人。近日,3名台湾青年做客中国新闻网《青听·两岸》栏目,畅谈在大陆的求职经历,讲述他们所见证的大陆变化。对话29年前的自己丁翊凯:《狂飙》《后宫甄嬛传》在台湾很火台青丁翊凯,2岁时跟随家人来到大陆,对大陆有着深厚的感情。赴台湾念大学时也选择了和两岸事务相关的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再次回到大陆工作。  相似文献   

19.
台湾作家龙应台很惊讶,她在和大陆知识分子打交道的时候,发现饭桌上人们只谈房子、车子、孩子,很少有公共话题。什么国家命运、民族未来,已经不在他们心目中占据重要位置了。  相似文献   

20.
《台声》2016,(16)
正作为跟随国民党到台湾的第二代,我出生在台湾,对大陆非常陌生,只能靠长辈记忆中的描述,来了解他们以前在大陆的一些情况。自从两岸开放观光探亲以来,我也曾到大陆去过几次,可是对大陆的印象还只能停留在走马观花的状态,并未有深入的了解。直到3年前,有朋友邀我公司到大陆去合资经营产业,我这才感觉到大陆的进步非常神速,可以想象,若我们没有相关媒体或管道,真的无法深入了解大陆的现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