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中,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授权各类投资主体进行国有资产产权经营,实际上是一种财产的委托代理经营,即政府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作为委托人将国有资产委托给各中介投资主体代理经营,从而形成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与投资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当然,在这一委...  相似文献   

2.
行政问责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行政问责制的基本问题,二者关系的平衡对于行政问责制的整体运行效果至关重要.对行政问责主客体平衡问题的考察,可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视角展开,行政问责主客体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本质是行政问责主客体之间通过以行政责任为具体内容的政治契约或管理契约,在委托一代理式的良性互动中共同保证行政责任有效实现的机制.正是公民-政府、权力机关-行政机关、上级行政机关-下级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行政人员、行政领导-一般公务员之间委托-代理关系的失衡导致了行政问责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失衡.对此,可从规范问责主体与客体间委托-代理关系的思路出发,通过构建作为委托者的问责主体对于作为代理者的问责客体进行问责的有力依据、有效途径和有利环境,来实现行政问责主客体关系的平衡,进而促进行政问责制臻于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口老龄化趋势迫使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养老服务供给模式由家庭养老逐渐向社会养老转变,供给格局由分散化、封闭性向互动合作转变.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框架,应对社会养老服务委托代理关系面临的困境,可从厘清主体间责任关系、健全激励机制和问责机制、嵌入信任关系、多方增权与协同治理等方面优化社会养老服务供给关系.  相似文献   

4.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存在制度成本过高、产权关系模糊、委托与代理机制不健全和制度供给与需求不均衡等诸多问题。我国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创新要重塑制度创新主体 ,降低创新成本 ,完善委托代理机制 ,明确产权和建立新型的法人治理结构 ,同时搞好配套改革  相似文献   

5.
卢宗亮 《学理论》2014,(5):85-86
针对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中的委托代理关系,提出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激励约束机制:减少委托代理关系的层次;引入监督组织;划分同质性工作区域;改变项目款项的支付方式;完善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的事后评价体系,建立长期责任制;显性激励与隐性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陶有伦 《行政论坛》2004,(6):45-47,54
委托代理行政,由谁承担法律责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法律规范上都较为笼统,这给实践带来了困难。委托代理行政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并依据一定的标准原则才能确定法律责任由谁来承担。依据主客观统一归责原则,在客观条件确定下,主观“过错”就成为了分析委托代理行政法律关系中法律责任主旨原则,并根据这一原则精神对委托代理行政法律关系中委托主体的责任、受委托主体的责任和行政相对人的责任进行分析,可以确认三方在委托代理行政中各承担什么责任。  相似文献   

7.
张接信  张雁影 《理论导刊》2006,19(10):85-87
作为一种现代理念,城市营销得到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城市营销问题在中国有其特殊性,城市营销的主体、客体和方式都与普通产品不同,因此,城市营销过程中要运用系统效用研究:城市治理中城市政府与运营商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以及双方在城市建设投资上的博弈行为;城市产品的市场扩散方式和广告促销策略等。  相似文献   

8.
委托—代理关系一直是新制度经济学研究的重点,以此理论为基础和视角来分析在政府决策过程中一对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即公民与政府的角色互动,试图以全新的视角,实现公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以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制化。  相似文献   

9.
寻求更好的政府投资管理机制和运作机制,改善政府在投资建设领域的行为,提高政府投资的效率,是当前经济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重点探讨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模式。提出了政府投资工程管理市场化改革的模式:实现政府投资工程管理由政府封闭的内部管理转向外部市场,政府建设工程实现项目委托管理。  相似文献   

10.
委托—代理理论是近年来由契约经济学发展起来的分支理论,该理论对契约中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博弈关系做出了更为精深细致的解读。鉴于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委托—代理理论亦可移用于地方公共事务治理领域内地方社会与地方政府的委托—代理关系的分析中,对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的生成与其部分缺损问题的探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一、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的理论基础和实践问题自从罗纳德·科斯发表《企业的性质》一文,经济学便越来越关注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理论所要探讨的是,如何在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进行利益分配及风险配置,如何使代理人尽心尽力地工作。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就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理论的研究对于如何建立有效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产生了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关系本身存在着难以克服的问题,可能发生代理人追求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事情。因此,认真分析委托代理关系存在的问题,建立有效的企业治理机制,防止不良事件的发生,降低代理成本,实现所有...  相似文献   

13.
作为公共服务购买主体的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承接主体的社会力量和作为公共服务受益人的广大公众构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三元主体"的框架。由于公共服务的消费者与生产者相分离、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权力来源于人民以及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公共利益指向,所以广大公众作为主体兴起成为"三元主体"框架兴起的关键。在此框架下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主体制度改革不能停滞于解决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法律关系问题,而要将视野扩展至承接主体与公众、购买主体与公众的法律关系难题。为此,要围绕构建购买主体与承接主体的关系、承接主体与公众的关系以及购买主体与公众的关系这三面复杂关系,实现新形势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体地位重构。  相似文献   

14.
腐败在本质上是作为公共代理人的公权力承担者与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利益交换行为,是经济和市场原则在政治领域的错用,是公权力异化和被滥用的结果。从制度经济学视角分析,市场失灵会导致权力获得对稀缺资源的分配权,民众与政府官员之间的多重委托代理关系会导致公权力委托代理关系的复杂化,从而造成权利与权力的关系失衡,进而引发权力委托代理关系失灵。当制度缺失、监管缺位时,腐败收益往往会高于腐败成本,政府官员在对成本收益进行考量后,就会实施腐败行为。而预防和治理腐败,不仅需要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改善公共权力委托代理关系,还需要提高腐败行为的机会成本。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下对公益组织如何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财务监督机制,确保其组织的非营利性质不被异化,维护委托--代理链条的正常运转,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公益组织财务资源具有公益产权特征以及财务责任先天缺陷,导致了外部力量介入公益组织财务监督的必要性,在实行政府财务监督、社会财务监督以及公益组织自身财务监督"三维"监督机制框架下,拥有公共权力的政府组织在财务监督上的权威性使其在多元监督主体中具有明显优势,科学完善的政府财务监督机制应包括组织机制与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推进义务教育统筹发展,是实现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内容。当前,推进我国义务教育统筹发展,要切实提升中央政府的引导能力与调控积极性,强化省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主体责任,理顺省级政府与市县乡级政府在义务教育统筹方面的事权关系,以降低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制度运行成本;在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决策过程中合理运用社会智力,引入社会资本,吸纳社会力量,以扩大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社会力量的参与;将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相关政策与制度上升至法律层面,在法律层面规定好义务教育统筹主体的责权关系,理顺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以提升义务教育统筹发展制度的权威性;合理限定政府统筹角色,建立统筹效果评价机制,健全统筹发展问责机制,以突破义务教育统筹发展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7.
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新公共管理改革主张公共管理借鉴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技术方法,用企业家精神重塑政府。这种借鉴是在对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之异同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的创造性借鉴。众所周知,缓解委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与政府治理的核心问题。政府治理与公司治理中委托代理问题比较: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我国政府委托代理问题更加严重,即没有实事求是地认识我国政府治理中存在的委托代理问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监督体系整体上还比较低效等。缓解政府委托代理问题应当着重把握完善政府多元化指标体系的绩效衡量;减少政府的委托代理层次;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将重点置于监督上,而非激励;打破政府垄断,引入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公司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实质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 ,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追求目标本来就不尽相融 ,再加上信息不对称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等原因加剧了委托代理问题。为了降低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负效应 ,在公司长期发展过程中 ,公司控制权市场应运而生 ,这种内外部控制机制的结合体对委托代理问题的缓和及抑制具有相当重要的微观和宏观经济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赵晖 《行政论坛》2014,(1):8-12
地方政府及其官员追求政绩行为失范,导致政绩与公信力产生背离。委托代理关系蕴含的风险性,以及现实政治环境下压力型体制、行政权力有效制约不足等因素是导致背离的重要原因。克服地方政府与公信力背离,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行政问责制,并以推进公众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的协商治理作为重要举措,以实现政府公信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