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市委做出的一项旨在从根本上推进我市现代化进程的战略性决策,其重 要战略意义在于可以迅速提高干部、市民的创新意识,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加快建设符合现代化 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面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建 设学习型城市所产生的冲击力,将大大促进我市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2.
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会的两大要素和基本特征。创建学习型城市,目的就在于创造让全体市民参与学习的社会环境和气氛,创造让全体市民得以终身学习的社会机制和物质基础,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于这种新的城市发展观,常州市把人力资源开发和提高全体市民的素质放到城市发展的突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城区是城市的基础,要想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首先从城区抓起。城区要想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创建学习型城区。一、建设学习型城区的重大意义建设学习型城区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客观要求。“三个代表”是城区建设的根本要求和根本目的。建设学习型城区,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  相似文献   

4.
学习型社区是有效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一种创新模式,它第一次把学习导入城市社区建设之中,以学习育人为动力促进社区建设的新发展。“十万居民进课堂”是学习型社区建设的创新形式。一、学习型社区建设的背景分析(一)理论基础学习型社区的理论基础主要来自两个方面:芝加哥学派研究社区的人类生态学思想和有关学者的观  相似文献   

5.
为贯彻大连市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决定,全面提高市民的综合素质,大连市妇联于2001年7月始在全市家庭中广泛开展建设学习型家庭活动。一年来,全市的创建活动红红火火,蓬蓬勃勃,形成了家家飘书香,人人学习忙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6.
人类发展已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正处在知识经济社会、信息网络时代,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正向我们走来。去年5月,江总书记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人力资源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号召,在全社会引起了深刻的反响。目前,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市民的工作正在全国逐步推开,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知识更新速度空前的世纪,是学习的世纪。“21世纪中国应该成为人人皆学之邦”。城区是城市的基础,要想整个城市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必须首先从城区抓起。城区要想早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加强人力资源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市民综合素质和城区文明程度,创建学习型城区。  相似文献   

8.
创新体制机制为建设学习型城市提供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战略构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首善之区的重要保证,是构建全民学习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增强门头沟新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学习型城市建设活动.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相似文献   

9.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习型社会建设,将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教育、人才、文化、知识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省主要通过构筑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来实现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近几年来,江苏很多城市开展了学习型城市的创建活动,目前已经初显成效,为全民学习提供了有力的组织支持、制度保证与物质基础,成为全民学习与终身学习的推动器。进一步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要将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江苏“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之一,与“科教兴省”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纳入到经济社会的总体…  相似文献   

10.
《上海机关动态》2009,(3):37-38
20世纪80年代以来,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三大思潮在我国迅速传播,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均提出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1999年上海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学习型城市;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推进本市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2007年4月24日上海召开学习型社会建设推进大会,提出到2010年基本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框架。  相似文献   

11.
谭志桂 《今日浙江》2007,(24):42-43
建设学习型城市是应对知识经济挑战,推动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绍兴市顺应时代潮流,把建设学习型城市作为增强城市软实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和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普及先进理念、打造学习载体、开展系列创建、健全工作机制四措并举,积极营造全民学习的浓厚氛围,初步形成领导重视、组织有力、载体丰富、机制灵活的工作格局,走出了一条符合绍兴实际、具有绍兴特色的学习型城市创建之路.  相似文献   

12.
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础工程,是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大创新,但一些地方和部门也存在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学风不够端正、学习方法比较单一、学习制度机制不健全等制约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的"瓶颈"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推进,必须高度重视并采取一系列举措,着力强化党员干部对学习的正确认识,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为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3.
今天召开市级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进会,既是推进市级机关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一次思想再动员、工作再部署,也是深入贯彻《条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刚才,市教卫党委、市审计局、市检察院机关党委交流了他们加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党建联建拓展学习新领域、完善学习动力机制的经验和做法,还有七家单位机关党委作了书面交流,这些单位都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创建成果,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各单位要充分学习借鉴,共同提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桑丽 《大连干部学刊》2010,26(6):31-32,35
推进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建设需要总结先进经验。这是深化学习型政党建设规律性认识的要求,是增强学习型政党建设自觉性的要求,是打开学习型政党建设新局面的要求。在党内不定期地开展马克思主义教育活动,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以及在领导人倡导学习的氛围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是我党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5.
一是注重培育市民科学文化素质。以“党员创富工程”和“农村党员素质培训工程”为载体,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广大群众学科学用科学,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同时,通过举办“科普周”、“科技之冬”、“社区文化艺术节”、“广场文化演出”、“市民读书节”、建设学习型城市、学习型机关等系列活动,激发社会各阶层干部群众学习热情,在全社会努力营造崇尚科学的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一学习型党组织是继承发扬党的重视学习的优良传统、同时借鉴外国学习型组织理论提出来的,反映了我们党面对新形势、新考验的战略思考和远见卓识。和传统的学习相比,学习型组织建设的特点是:学习时间的延续,从重视学历教育、阶段性培训到转为强调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学习组织的完善,强调组织学习目标与个人动机的提升和结合;学习氛围的形成,组织内崇尚学习,蔚然成风:学习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05,(2)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学习型干部队伍,是深入贯彻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执政能力建设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是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关键环节。我们常州市从2001年起,以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为重点,进行了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实践探索。我们坚持从加快“两个率先”、实现富民强市的实际出发,着力提升广大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和创新力。一是开设中心组学习高层论坛,致力于提升领导干部的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能力。在建设学习型干部队伍过程中,我们努力提高党委中心组学习的质量,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有关规定,切实把握主体学习内…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的浪潮中,每一个城市都是一个国际性城市,都面临着全球化的竞争。大连市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建学习型城市,全面提升市民的知识和能力,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紧迫感。  相似文献   

19.
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对策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中央提出要创建学习型城市 ,这既是一个科学命题 ,又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任务之一 ,而创建学习型社区则是创建学习型城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性工作。本文主要阐述了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基本理论主张和重要意义 ,并针对存在的问题 ,提出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对策及措施 ,为创建学习型城市和学习化社会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桑士达 《政策瞭望》2010,(10):39-40
创建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城市,正日益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潮流,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共识。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向学习型社会"前进的口号;新加坡提出建成"学习型政府";日本倡导建设"学习型城市"。从我国来看,在党中央的大力提倡下,目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