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谭键 《今日海南》2008,(9):32-33
2007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至此,我国已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都以及重庆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以及长株潭城市群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六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被称为"新特区"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与传统的经济特区是何种关系,其改革试验对海南具有怎样的影响和借鉴,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两型社会”建设 推动湖北又好又快发展的引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  相似文献   

3.
"1+8"武汉城市圈是武汉及周边城市共9市构成的区域联合体,其GDP占湖北省的60%左右,2007年底获批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9年是全面启动城市圈试验区建设的第一年,也是决定改革试验区能否取得突破的  相似文献   

4.
2007年底,"武汉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继上海、天津、成渝之后的第四批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2008年9月,国务院正式下发了《关  相似文献   

5.
匡跃辉 《湖湘论坛》2010,23(5):39-43
在建设长株潭"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湖南省首次提出要建设具有国际品质的现代化生态型城市群。应系统地分析生态型城市群的深刻背景、战略意义和本质要求,以期为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6.
鄂政办发[2008]16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加强对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决定成立武汉城市圈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专项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的发展背景对湘潭市政府的公共管理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政府的职能履行思路和方法要与"两型社会"建设相适应。"两型社会"建设与政府的职能转变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两型社会"建设为政府的职能转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条件和操作空间,政府的职能转变则为"两型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结果。"两型社会"建设与政府的职能转变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湖北政报》2009,(19):23-26
<正>鄂政发[2009]38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武汉城市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为紧紧把握历史性机遇,加快推进武汉城市圈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把湖北建设成为  相似文献   

9.
曾黎 《政策》2008,(11):24-27
从去年12月14日圈家批准武汉城市圈成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到今年9月10日温家宝总理圈批同意“总体方案”,湖北在重庆、成都、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4个去年国家批准的综改试验区中,总体方案最先获得批复,创造了第一个“试验区速度”。这标志着武汉城市圈试验区正式承担起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探索经验、做好示范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0.
管洪 《重庆行政》2008,(1):58-59
2007年,重庆市被国家批准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北省武汉城市圈被国家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个特区")。巫山地处三峡腹心,位于"两个特区"中间,是库区移民大县、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两个特区"的设立,为巫山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们将充分利用"两个特区"的辐射带动  相似文献   

11.
自2007年12月17日,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圈获批"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两型社会建设已经成为湖北、湖南两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最强音。而对于两型社会建设中诸如部门分割、城乡分割、地方分割、转嫁污染、恶性竞争等发展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肖安民  赵炜 《政策》2008,(1):23-26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准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和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国家从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又一重大决策。如何正确认识“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深刻内涵,及其对武汉城市圈、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下简称两型社会建设),这是中央站在改革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作出的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和背景。建设"两型社会"尤其需要关注对土地等自然资源要素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武汉城市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的途径和方式包括规划控制、市场培育、产业用地政策以及监督管理等几个方面。这对于提高城市圈土地资源配置和利用效率,加快"两型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理论月刊》2008,(5):F0004-F0004
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央批准改革试验区的重大战略意图,全面把握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深刻内涵,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6.
做好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立法工作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去年年底,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如何加强地方立法工作,更是一个新课题、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提出,为中部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国家赋予试验区的创新权远比有限的资金、项目更重要,制度创新应当引起足够的关注。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的产权理论、国家理论和意识形态理论在"两型社会"制度创新中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过程中必须解决的关键环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强烈的“两型社会”试验区意识,充分认识金融工作在“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事关“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大局的高度,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和武汉区域金融中心建设。  相似文献   

19.
国家批准武汉城市圈建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机关事务管理局充分发挥区级机关在"两型"社会建设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突出特色,努力探索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新机制,积极推进"两型"机关建设.  相似文献   

20.
《求索》2015,(3):193
湖南人民出版社2014年11月《湖南两型大典》主要收录了2007年12月长株潭获批国家"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至2012年12月的5年间,以长株潭试验区为核心的湖南省生态文明"两型社会"改革建设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全书共300万字,图文并茂,分十一个篇目,汇集了国家、省委、省政府及委、办、厅局等出台的有关生态文明、"两型"制度建设的文件计146份,汇集了"两型"试点示范案例264个,汇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