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外商投资法是调整在国家协调经济贸易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关于外商投资企业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外资立法模式选择需注意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同时与WTO相应法律规则相一致。在WTO体制下我国外资立法的重构以及立法的体系化过程中必须建立统一的外资基本法典,明确的外资基本法不仅是外资立法体系构建的基础,也是修改和完善外资立法的相关法律规范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外资并购作为一种国际直接投资方式发展得越来越快,逐步成为一种主要的直接投资方式。而现行关于外资并购的立法存在诸多弊端,重构我国外资并购法势在必行,本文提出外资并购立法分"三步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朱永永  柳成珍 《前沿》2008,(9):100-102
我国外资立法内容过于冗繁,在国民待遇、超国民待遇、次国民待遇等诸多方面存在重复和冲突.为此,应转变立法观念,调整价值取向,对外资立法进行重构,通过体系化立法实现内外资企业平等,真正实现外资企业在中国的平等待遇。  相似文献   

4.
WTO有关国民待遇规则对中国外资的立法和政策将产生重大影响.关于国民待遇的规则对中国在外资领域内的传统立法模式提出了挑战.本文就现阶段我国外资国民待遇立法和适用应注意事项和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佘少峰 《求索》2005,(12):97-99
自我国1979年制定第一部有关外资的专门法律以来,据初步统计,截止2004年1月,我国已经制定有关涉及外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达1727件,①其中还不包括已经废止的和地方制定的有关外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在此过程中,我国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及时调整外资法的立法导向,使外资法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根据我国入世所作的承诺,我国于2000年开始进行了大规模的外资法的废改立活动,这次活动涉及的范围之广、部门之多、程度之深在我国外资法立法史上是空前的。如果说我国此前外资法立法导向的调整是出于改革…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经济形势与改革开放初期有了很大不同,外资法正面临重大修改。在这次修订中,我们应当明确,中国不再需要外资来弥补本国资本短缺问题,而是利用外资促进竞争。因此,立法时应从市场总体利益考虑,营造一个公平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将兼顾公平与效率作为确定立法原则的依据,将保护和发展民族产业、保护资源和环境、对外资逐步实行国民待遇作为立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立法体系,制定和完善涉外涉内统一适用的企业并购基本法、外资并构主体法、外资并购行为法和完善与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相配套的法律制度,健全和完善我国外资并购上市公司的法律体系,对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根据WTO规则要求以及考虑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前景,我国不能立即废除外资税收优惠制度,应循序渐进地调整现行外资税收优惠立法,严守WTO统一性、透明度、反补贴和国民待遇原则,实行不分内外资、不分地区,但分行业、分具体投资项目的税收优惠法制。  相似文献   

9.
商务部条法司原正司级巡视员郭京毅因受贿被“双规”,据媒体披露,郭京毅在商务部任职22年,一直参与外资方面的立法,其涉案的真正原因是在制订有关外资并购的法规和司法解释过程中受贿。如果这一罪行成立,郭京毅案将成为首例利用立法寻租的腐败案。  相似文献   

10.
试论我国加入WTO后外资利用的国民待遇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已成功加入WTO,成为其成员方。在我国享受WTO成员方权利(Right)的同时,也必须承担WTO成员方之义务(Liability)。我国目前外资利用中应逐步实现内外资企业平等;尽快修改我国外资立法中不符合WTO协定关于外商投资国民待遇条款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统一的内外资立法,以便使国民待遇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1.
保税港区企业的设立应当采用授权资本制,以充分发挥吸引外资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防范其可能存在的风险。保税港区虽然属于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境外与区内的经济往来视同外贸活动,但是保税港区企业仍然是中国企业法人。现行法律关于保税港区企业民事权利范围的规定基本适当,但只规定禁止从事的项目对保税港区是不适宜的。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外商投资企业文化建设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一个崭新课题。大连开发区外商投资企业的实际出发,针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特点,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把吸收和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文化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思想文化与国外优秀文化教育的对接创新中,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体系,对开发区“二次创业”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动力和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3.
蔡莹聪 《思想战线》2003,29(6):85-88
随着世界经济的日趋全球化,跨国并购成为企业进入全球市场、提高国际竞争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主要方式。修改、完善现有法律法规、借鉴外国经验,制定反垄断法及专门的外商投资审查法,是我国立法界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4.
监狱法治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监狱法治化视野看,监狱法治文化是监狱法治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对监狱法治化内涵的补充和完善。中国监狱法治文化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法律文化。亦是两者的有机结合。研究中国监狱法治文化必然要立足于中国监狱特色。对监狱法治文化本质的解析,有利于理解和弘扬监狱法治文化。  相似文献   

15.
辛德军 《青年论坛》2014,(6):113-119
本文选取粤、苏、鲁三省2001~2011年第一、二、三产业的面板数据,采用时点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对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做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促进了中国产业经济结构的升级.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二产业的固定效应最大,其次是第三和第一产业.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二产业的个体固定效应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降低;对第三产业的个体固定效应则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第一产业的时点固定效应呈一直降低趋势,对第二产业的时点固定效应则先升高后降低,对第三产业的时点固定效应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16.
An important factor that has contributed significantly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 over the past two decades has been the dramatic increas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that overseas Chinese have been the dominant supplier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China, this paper employs the transaction cost approach to provide an explanation as to why China has been successful in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t first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 in China. Then it shows that overseas Chinese have a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investing in China because they have th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of operating their business in an ‘institution’ that is similar to the ‘institution’ in China. Finally, the paper argues that some policies in China, such as the flexible contractual forms (particularly joint ventures)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pecial economic zones, further reduce the transaction cost of doing business in China and contributed to attract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相似文献   

17.
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不止在法律层面,通过法律已进入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从中日法律文化交流对比可知,法律移植首先要保持世界意识,必须扎根本国的文化土壤,否则难以健康成长。法律移植要有大规模的投入,既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18.
受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影响,当前阶段国际投资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自由化趋势。这表现在东道国外资法、双边投资条约、区域性投资条约以及国际多边投资条约上,但它们在自由化趋势上又各有不同特点。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外国跨国公司对我国的直接投资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过去的投资办企业为主转变为收购我国企业股权为主,以掌握企业的经营控制权。国际企业并购对我国企业发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因此,我国企业的对策应该是,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影响作用,限制或避免其消极的或负面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