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许博 《瞭望》1984,(23)
五月中旬以来,伊拉克和伊朗接连袭击在海湾航行的油轮和其他货船,两伊战火向海湾水域蔓延。有关各方对急剧恶化的海湾局势深切关注。两伊战争的升级是海湾局势恶化的主要原因。伊拉克自二月中旬起,利用空中优势加紧了对伊朗  相似文献   

2.
刘楚  雅菲 《瞭望》1990,(40)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引起的海湾危机已持续一个多月。现在,整个海湾局势呈现紧张而又不战不和的僵持状态,依然是国际社会关注的中心。 一、美国加紧进行针对伊拉克的进攻性军事部署,并大力寻求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 伊拉克侵吞科威特严重威胁了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海湾及中东地区内石油、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美国反应尤为强烈。美国在带头  相似文献   

3.
赫尔辛基专电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美国总统布什9月9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紧急会晤,就当前最紧迫的海湾局势问题进行了磋商,达成初步谅解。双方一致主张,首先应当以和平方式和政治手段解决海湾危机,但是,双方在是否最终以武力解决海湾问题上仍存在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4.
王丽君 《理论导刊》2008,(5):112-114
冷战结束,两极体制瓦解以来,主导美国海湾安全战略的理论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这个过程充分证明了冷战后美国海湾安全战略中体现出的决不允许任何大国挑战其主导地位的霸权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5.
德黑兰专电 在当前的海湾危机中,伊朗作为海湾的一个大国,既谴责伊拉克侵吞科威特,又反对美国及其他西方大国在海湾的军事集结,主张通过加强地区合作,在不受外来干涉的情况下,和平解决争端。  相似文献   

6.
布鲁塞尔专电 非洲、加勒比海和太平洋(以下简称非加太)及欧共体国家联合议会不久前在卢森堡举行全体会议,讨论海湾危机对非加太国家的影响,通过决议指出,海湾危机己危及非加太国家的  相似文献   

7.
《瞭望》1991,(30)
国内 李鹏总理圆满结束对中东、海湾六国的友好访问 国务院总理李鹏圆满结束对埃及、约旦、伊朗、沙特阿拉伯、叙利亚和科威特等中东、海湾六国的友好访问,于7月15日上午乘专机回到北京。 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研究部署抗灾救灾工作 7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由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会议,听取了关于当前中国部分地区灾情、汛情的汇报,研究部署了抗灾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8.
盛夏季节,我们在海军某舰队来访。一辆面包车把我们拉到一片海湾训练场,只见港湾里,一队队身着迷彩服的官兵,冒着倾盆大雨,敏捷地跃进一辆辆两栖坦克和装甲输送车,冲进海湾,如同大海蛟龙搏击于波涛中,威武壮观。这就是号称“军中之军”的中国海军陆战队。 海军陆战队的各部队,既有陆战步兵、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防化兵、通信兵,又有导弹兵、机降兵和侦察兵,是一支多兵种合成的能进行水陆两栖作战的特种部队。 在海湾边一片起伏的红土岭上,我们参观了陆战  相似文献   

9.
莫斯科专电 2月的莫斯科,积雪未消,寒意凝重。克里姆林宫内,围绕制止海湾战争展开的一幕幕外交谈判,吸引着国际社会的注意。“戈尔巴乔夫提出政治解决海湾冲突的具体行动计划”,“苏联同伊拉克商定撤军方案”,“伊拉克同意立即无条件从科威特撤军”,一道道电波从苏联首都发出。遗憾的是,在海湾和平出现曙光之际,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打响了地面战,苏联的海湾和平计划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海湾危机是在美苏从对抗走向缓和、但新关系的格局尚未确定的时候发生的。这场危机不仅引起了海湾及中东地区各种力量的重新排列组合,也对正在变化过程中的美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受到国际上的普遍关注。 海湾危机初期,苏联虽不完全赞同美国的立场和做法,但基本上采取了同美配合与合作的态度。苏联不仅毫不含糊地谴责了其昔日盟国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要求它从科威特无条件地撤军,还对联合国安理会的12项决议全部投了赞成票,其中包括授权用武力把伊拉克赶出科威特的678号决议。去年9月,布什和戈  相似文献   

11.
德黑兰专电新年伊始,海湾的紧张局势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两伊战争虽仍在继续,但最近动作不大。据传,美国等西方国家可能减少在海湾的舰只。联合国秘书长等还在继续为贯彻安理会598号停火决议与两伊磋商。在海湾地区部分国家的努力下,伊朗与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正在酝酿一次以缓和地区紧张局势为目的的区域对话。这些新动向给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海湾“热点”有可能降温。  相似文献   

12.
两伊战争爆发以来,作为海湾石油生产国最重要的石油输出通道——霍尔木兹海峡受到严重威胁。为了避开从这条危险的海上通道输出石油,海湾各国相继开辟石油输出新渠道。  相似文献   

13.
吴平 《瞭望》1990,(42)
斯德哥尔摩专电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引发的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西欧经济会不会因油价暴涨而陷入衰退?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此间一些经济学家和经济界人士。他们较为一致地认为,海湾战火不爆发,西欧经济不会出现衰退。 瑞典国家能源局的经济学家兰德尔·博韦埃说,此次海湾危机对西欧经济影响最大的是,国际市场上石油价格急剧上涨。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后,石油价格已从每桶17、18美元上涨到40美元左右。但从目前的态势看,把此次油价大幅度上涨与  相似文献   

14.
吴晋 《瞭望》1991,(11)
华盛顿专电 一场疾风暴雨式的地面战争,结束了历时七个月的海湾危机。世界上善良的人们在问:海湾一战,所为何来? 伊拉克当局以强凌弱,妄图一举吞并科威特,它师出不义,失道寡助。美国打着“吊民伐罪”、“除暴安良”的旗号,实际上是要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拔掉萨达姆政权这个“眼中钉”,以确保美国在海湾地区的重大石油和战略利益,同时借此杀出这个“当前世界上唯一真正的超级大国”的“威风”,作为推行其冷战之后的“世界新秩序”构想的发端,从海湾危机一开始这一点就已不是什么秘密。  相似文献   

15.
李楠 《瞭望》1991,(Z1)
一夜之间,美国的“沙漠盾牌”变成了“沙漠风暴”。海湾战区天地变色。每天上千架次的飞机和巡航导弹袭击伊拉克和科威特的轰炸目标。迅雷风烈,扫过天空。不难设想,地面留下的景象一片狼藉。 多国部队这次打的是一场高技术战争。“战斧”式巡航导弹、隐形飞机、激光制导炸弹、电子干扰系统、反弹道导弹、夜视装置,在海湾战场上实际运用,称强逞能。美国的两本杂志《时代》、《新闻周刊》  相似文献   

16.
海湾合作委员会十一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在科威特举行第五次首脑会议。会议在促进成员国的联合防务,共同保卫海湾以防止外来干涉,和平调解两伊战争,消除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分歧等方面,采取了一些积极主动的措施。 两伊战争已经打了四年多,战争升级的危险性仍然存在,海湾的安全与稳定一直受着威胁。在阿拉伯世界中,队伍不统一,存在着深刻的分歧和进一步分裂的危险。巴勒斯坦内部各种力量面临着重新组合的前景。两个超级大国正在利用海湾和中东地区的复杂形势加紧进行渗透。海湾合作委员会第五次首脑会议在这样的形势下召开,引起了人们普遍  相似文献   

17.
马累专电 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南盟)第五次首脑会议于11月21日至23日在马尔代夫首都马累举行。会议通过了《马累宣言》并签署了控制毒品地区公约。会议结果表明,南盟七国领导人决心求同存异、加强合作,以对付本地区面临的共同挑战。 本次会议是在海湾危机严重冲击南亚各国经济的时刻召开的。各国领导人讨论了这场危机给南亚地区带来的严重影响,在强调以和平方式解决海湾危机的  相似文献   

18.
海湾战争爆发后,1月18日日本国会提前复会,海部首相发表《关于海湾危机重大紧急事态对策》的演说,强烈谴责“伊拉克侵略”,“坚决支持以美国为中心的有关各国使用武力”,并宣布,将使用自卫队运输机,承担“运送避难灾民”的任务。对此,日本社会党、共产党等在野党则表示“绝对反对”派自卫队赴海湾,主张“日本应呼吁立即停战”。 海部首相亲自负责的“海湾紧急对策本部”也立即召开会议,研究对策。确定的基本方针是支持美国,对多国部队从物资、资金到人员提供全面的“综合性援助”。  相似文献   

19.
文井 《瞭望》2004,(30)
政治与经济的相互需求,使中国与海湾六国关系的列车,进入了以石油合作为车头、全方位和深层次前行的高速道。  相似文献   

20.
顾列铭 《理论参考》2009,(10):60-61
海湾国家意识到直接和美元挂钩的汇率给他们带来很多压力。尤其是当前的金融风暴对他们带来很大影响。短期替代美元很难,只能弱化美元,用新的格局来冲击美元的霸主地位。海元推出后,海湾六国内部的贸易活动就可以不用美元,弱化美元对他们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