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西方哲学的主体自由观,有"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之分."理性自由观"从主体认识论出发,建构了以"理性"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康德、黑格尔."意志自由观"从存在本体论出发,建构了以"意志"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其代表是叔本华、尼采.别尔嘉耶夫从人格主义出发,建构了以"个性自由"为基础和核心的自由观.别尔嘉耶夫的"个性自由",与"理性自由"和"意志自由",有认识取向与伦理取向、单一性与完整性、服从与创造、抽象与具体的区别.  相似文献   

2.
在十七世纪后半叶俄国的教会分裂运动中,产生了一种具有末世论性质的思想现象。旧礼仪派中的反教堂派对该时期的国家、教会和政权产生了极端失望的情绪,这使得他们对于"莫斯科-第三罗马"理念的解读发生了从乐观的千年王国说,到悲观末世论的思想转向。反教堂派认为,背叛了东正教真理的莫斯科国家,已沦陷为敌基督统治下的大巴比伦,而这预示着末日进程即将来临。反教堂派主要采取了逃跑和自杀两种方式,以在末日来临之前逃离敌基督的统治,寻求上帝的拯救。反教堂派末世论思想中的极端因素,在后继的俄罗斯思想和历史中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仕颖 《德国研究》2011,(3):72-78,80
在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认神识人的过程中,"上帝之义"概念一直困扰着他,构成了其精神困苦的根源。通过对其发现"上帝之义"过程的分析,我们发现"上帝之义"的希伯来文原义在古希腊罗马文化背景下的扭曲变迁才是路德精神困苦的实质所在,只要将亚里士多德和西塞罗的理性分配正义观应用到"上帝之义"的讨论之中,并将义解释为按照人所有的属分进行分配,就会产生这样的精神困苦。  相似文献   

4.
别尔嘉耶夫的历史形而上学关注的是历史如何开始、又将如何终结的问题,对它的研究,既有助于有效反思他对具体历史问题的评价,也有助于深入理解他的第一哲学(自由哲学).目前,国内学界尚未对这一问题展开研究.本文在深入解读别尔嘉耶夫主要著作的基础上,初步构勒出这一问题在他那里的发展脉胳:历史形而上学问题为何会进入他的视界,恶之自由造成历史的开始,神人类是历史终结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该文从基督教挚爱观和古希腊思想中的爱欲观两者的冲突入手,解读《田园交响乐》中牧师和盲女的心灵变化,对其背后的迷思进行探讨。指出:牧师的挚爱观是假上帝之名,而有爱欲之实;牧师选择的道路是人性向爱若斯神性的上升,追求的是绝对的美和善;最后,牧师面对的是两难的境地,即无法解决精神原则和肉体原则的冲突,无法融合挚爱观和爱欲观。这个困境的提出也侧面反映了纪德对挚爱和爱欲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纷争不断的南海主权争端,美国多年来形成了对主权争议不选边站队、反对妨碍航行自由、反对单方面改变现状的"三不"政策。但是近年来,随着菲律宾和越南等国不断在南海寻衅滋事,南海紧张局势持续升温。出于对中国崛起的疑惧,美国开始积极地介入和干预南海事务,在旧有的"三不"政策基础上,对其南海政策做出两项直接针对中国的调整,即反对以历史依据提出主权声索和反对以双边谈判的形式协商解决南海争端,从而形成了美国针对南海的"五不"政策框架。在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的背景下,美国日益偏离其对南海主权争议的"中立"立场,在偏袒菲律宾和越南等国挑衅行为的同时,公然挑战中国多年来坚持的南海政策立场,导致南海主权争端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7.
欧洲的后现代性立足于对相互依存性的承认,由此,欧洲在对外事务中坚持拒绝使用武力的和平政策,在一体化方面采取合作性和共识性扩张的模式,在文化方面坚持多元主义政策。欧洲反对美国的单边主义和武力政策,这不能被仅仅归因于其较之于美国为弱的军事实力;基于对历史的敏感性,欧洲赋予"和平"以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欧洲建设的历史、当前一体化的新进展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等多方面因素,不仅对于中国正确解读欧洲、从而积极建设中欧战略伙伴关系具有积极作用,而且对于中国应对自身所面临的历史新挑战亦具有相当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着重分析了美国自1994年卢旺达大屠杀及刚果民主共和国两次战争的无作为到目前积极帮助乌干达清剿上帝抵抗军(LRA)的行为转变过程,指出美国转变大湖地区政策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全球战略的逐步形成及追求全球领导权的需要,大湖地区本身所具备的地缘政治优势和地区民族矛盾及冲突日益复杂使之更容易介入。同时,本文对未来美国在大湖地...  相似文献   

9.
罗伯斯庇尔曾经反对死刑,后来又支持死刑,成为革命恐怖时期的主要领导人。从表面上看来,其态度发生了巨大转折。但在这背后,罗伯斯庇尔持有一个不变的原则——人民主权至高无上并不可分割。他反对死刑,实际上是运用此原则限制国王和议会权力;支持死刑,则是将这一原则用于为群众运动辩护,以及建构国家恐怖。罗伯斯庇尔的死刑观展现了法国大革命的内在政治逻辑。  相似文献   

10.
周莽 《法国研究》2003,(1):32-46
本文的依据是几部中世纪剧本的校勘本。最早的是“亚当剧”(Jeud’Adam)的 12 - 13世纪版本 ,另外几部是 14 - 16世纪的“受难剧”(Passion)。有人推测这部“亚当剧”可能是从整部的讲述耶稣受难的剧本中抽出来单演的。其他的几部“受难剧”都从伊甸园生活开始 ,亚当夏娃最初无知无觉所以无忧无虑 ,后受撒旦蛊惑而食“知善恶树”果实获罪 ,被驱逐出乐园 ,失去永生而有生老病死。此后是从亚当到亚伯拉罕 ,预知将有救世主出现。剧本的核心部分是基督降临 ,耶稣受难以偿人类之罪。此类“神秘剧”的最重要阶段是 15世纪 ,是中世纪晚期的动荡年代 ,“末世论”流行 ,战乱瘟疫频繁 ,众人皆谓最后审判将至。这一系列受难和拯救题材对研究中世纪文学对痛苦的表达是极好的素材 ,而且本身就是一种对人类之苦难的解释 ,是双重意义的interpr啨tation(表演和诠释 )。亚当夏娃种下苦难之因 ,上帝罚亚当终生劳苦 ,而夏娃作为主犯将在生产时备受苦痛。我们在剧本中注意到夏娃之痛与圣母玛利亚无玷受孕、无痛分娩的对应关系。而耶稣受难的过程对应亚当夏娃食禁果的五官感受 :荆棘王冠是为了惩罚亚当不服从告诫 ,众人辱骂耶稣是因为亚当听从妻子和撒旦的意见 ,因亚当看到禁果之美所以耶稣将看到人们向他吐口水 ,因亚  相似文献   

11.
文化因素与美国对华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国对外政策中,文化因素,特别是一个民族长期形成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对一个国家的外交有着长期、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美国文化特征的基础上,认为上帝选择的"使命观"和实用主义对美国外交具有深刻的影响.中美两国从18世纪开始交往以来的二百多年历史中,这些特征在美国对华外交中一直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5 年 5 月 29 日,法国为第一个欧盟成员国以公投的方式反对欧盟宪法;三天后,6 月 1 日荷兰也以公投方式反对了欧盟宪法。这结果震撼了欧盟其他国家,但并非是不可预料的。本文简介欧盟现有的法制之后,会将焦点放在分析宪法主要的改变,说明宪法被反对之原因与宪法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紀念九月二十三日南部抗战十八週年之际,越南南方农民解放协会号召农民积极展开反对美吳集团的竞賽,推动抗战救国事业。号召中有一段說道: “全体京族、西原各族、高棉族和信仰各种宗教的农民兄弟姐妹們要手挽着手,团陪一致,做好四好工作:努力建設战斗村,发展民兵自卫队,进行反‘扫蕩’,反侵佔,反对把人民赶进各个‘战略村’和‘战略区’,积极参加政治斗爭,积极做好策反工作,要防奸保  相似文献   

14.
白兰 《法国研究》2006,(2):6-17
2005年5月29日,法国为第一个欧盟成员国以公投的方式反对欧盟宪法;三天后,6月1日荷兰也以公投方式反对了欧盟宪法.这结果震撼了欧盟其他国家,但并非是不可预料的.本文简介欧盟现有的法制之后,会将焦点放在分析宪法主要的改变,说明宪法被反对之原因与宪法本身是没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吴新奇 《东南亚研究》2001,(3):69-71,76
北伐战争是一场反对国内军阀,争取国家统一、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这场战争发动后,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千百万海外华侨,身在异邦,心系祖国,为争取战争的胜利,积极支援北伐,写下了爱国主义的新篇章.华侨对北伐战争的支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6.
浅谈萨特的自由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萨特的哲学中最吸引人的部分,也是引起最多争议的部分是有关自由的论述。自由的问题是萨特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也是萨特文学创作的首要原则。萨特的自由观是萨特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集中体现了萨特无神论存在主义的本体论出发点,为一种反对传统理性束缚的伦理学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研究萨特的哲学思想,不可不对其自由观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正实学是一种以"实体达用"为宗旨,提倡"实心""实理",反对"空谈""重虚",以"经世致用、利用厚生、实事求是"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潮流和学说。17世纪初期实学相继在中国、日本、朝韩、越南等国发展,逐渐成为一门国际性学术,在近代东亚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建设东亚命运共同体中发挥着文化命运共同体的积极作用,具有超越时空及跨越民族、国家界限的价  相似文献   

18.
弗朗索瓦丝·萨冈在上世纪80年代出版了《淡彩之血》,在这部作品中,她一改先前带有浓厚存在主义色彩的个人主义责任观和个人主义风格,展现了主人公的爱国情怀以及人道主义,同时也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她的反战态度。本文将从康德的伦理道德学说中的责任观入手,分析萨冈的政治参与经历及其作品中对于战争以及反犹问题体现的爱国主义以及人道主义。《淡彩之血》体现了一种康德式的责任观,也传达出萨冈对于爱国情怀、人类命运以及责任三者之间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在基督教信仰中,上帝是最重要的核心概念。上帝作为万能、至善、永恒和完美的神圣存在者,创造了世界,是宇宙万物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上帝不仅是造物主,而且还是拯救者,因为他道成肉身,派他的独生子耶稣以无罪之身承担了全世界的罪恶并拯救了世人。上帝是基督徒信仰、崇拜和热爱的对象,也是很多西方哲学家和神学家思辨的对象。  相似文献   

20.
一 绪 言在朝鲜近代小说发展史上对文学作品的各种评价对创作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评价一般都以西方近现代思潮为理论依据 ,说明文学作品如何为社会服务等。在朝鲜古典文学作品中 ,比之于诗歌 ,即“诗话” ,对古典小说的研究相对滞后。纵观近代小说史 ,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小说的人 ,都是从对小说虚构的理解展开论述的。朝鲜前期对小说的虚构性的认识还相当淡薄 ,很多人认为小说的虚构性就是荒诞无稽性 ,是与载道文学观 ① 相对的。但是到了朝鲜后期 ,对小说虚构性的肯定认识渐渐占了上风 ,并占据不可小视的位置。本文拟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