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辈家训     
《党史纵览》2015,(2):27
<正>黄炎培,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黄炎培是中国职业教育先驱,对子女的教育他同样上心,从不娇惯孩子。其四子黄大能初中就读于沪江大学附属中学,该校学生多为富家子弟,黄大能身处其间也受了些影响。黄炎培察觉到儿子的变化后果断将其转到位于上海南市陆家浜贫民区的中华职业学校。黄炎培曾解释说:"我们黄家可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子弟来。"1936年,黄大能即将赴英留学,临行之际,黄炎培将平生坚守的座右铭稍作增改并手书留赠。这便是黄炎培的"32字家训":"事闲勿荒,事繁勿慌。有言必信,无  相似文献   

2.
李鹏 《党史文汇》2010,(11):47-51
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城厢镇(位于今天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可以说是地地道道的上海人。黄炎培在有生之年始终热爱、关心、关注着上海,他在上海的拼搏奋斗占据了他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其累累成果也成为他生命当中的靓丽篇章,  相似文献   

3.
短文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6位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应邀访问延安。 "我们20多年不见了。"这是毛泽东和黄炎培见面握手时说的第一句话。黄炎培愕然,心想:"这毕竟是第一次见面呀!" 毛泽东微笑着继续说,1920年5月的一天,先生在上海主持会议欢迎杜威博士,演讲内容如何如何,那一大群听众之中就有一个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20集电视连续剧《黄炎培》尚在筹拍中,却引起了黄炎培家人的异议。黄炎培是我国著名爱国民主人士、民盟和民建创始人,曾任新中国政务院副总理。《黄炎培》剧组拟请演员张铁林出演黄炎培。但家属方面提出,张铁林与黄炎培外形并不相似,气质与精神层面部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5.
<正>1.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对"1945年7月初,为巩固民主团结、促成国共谈判,黄炎培等6名国民参政员造访延安。虽然只有5天时间,但中共领导人的朴实稳重,红色延安的民主祥和,让黄炎培不禁感慨:"延安五日中间所看到的,当然  相似文献   

6.
《广东党史》2010,(4):55-55
<正>黄炎培之子黄方毅最近撰文说:1950年春,父亲黄炎培连续上书毛泽东,洋洋万言,直揭时政弊端,用词之尖锐、意见之直率,不在其他后来人之下,然而却"奇迹"般地被毛泽东接纳了。  相似文献   

7.
关于民建工作的"对话" 1949年2月,黄炎培在地下党的帮助下,逃脱了国民党特务的严密监视,潜离上海经香港转赴解放区,继而于当年3月25日平安到达解放了的北平,展开了他生命史上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黄炎培在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过程中,为了调解国共两党矛盾,积极奔走。黄炎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认识的三个维度:一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目的认识,解决了抗日战争期间为什么需要统一战线的问题;二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内核认识,解决了当时需要什么样的统一战线问题;三是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活动,解决怎样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问题。黄炎培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认识,为新时代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十三、“直闯辕门”不见怪,事实劝醒黄炎培1950年冬的一天,毛泽东正在批阅文件。卫士长阎长林来报:“主席,黄炎培副总理来了。”毛泽东有些奇怪,心想:我今天并没有约他呀!正在这时,黄炎培已经跨进了毛泽东的书房。说实在话,对于党内的同志,就连刘少奇、周恩来等到毛泽东书房找他也要事先用电话联系,惟独对像黄炎培等几位知名的民主人士,当时还没有那些“清规戒律”。为什么黄炎培有这样大的“特权”呢?从解放初期的情况看,从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交往看,确实只有黄炎培等极个别民主人士敢这样同毛泽东说话。这是因为,黄炎培本身就是一个非常特殊…  相似文献   

10.
<正>问: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不可不写的人物,在您心中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答:我父亲1878年出生于上海浦东的一个破落世家,双亲早亡。黄家先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春申君黄歇,黄歇在上海开凿了黄浦江,所以黄浦江也叫春申江。黄氏家族是上海的先祖,住在今浦东新区川沙新镇那一带,已有几百代了,到我父亲出生时已家道中落。但我们老家那个宅子(即"内史第",原称沈家大院,为沈树镛祖上所建。1859年  相似文献   

11.
窦应秦 《党史博览》2007,(10):10-14
黄炎培,字任之,号楚南,笔名抱一,江苏省川沙县(今上海浦东)人,1878年10月1日出生在上海.1902年应江南乡试中举,1903年因不满晚清弊政,公开在南汇演讲而入狱,被营救脱险后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12.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上海川沙人,清末举人,1905年在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1917年赴美考察后创办中华教育社。1940年参与筹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1945年底发起筹组中国民主建国会。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  相似文献   

13.
黄炎培先生是著名的爱国人士,他与毛泽东有着深厚的友谊。在建国后的十几年中,两人间的往来书信达60多件。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毛泽东书信选集》中就收录了毛泽东写给黄炎培的书信17封。《毛泽东与黄炎培》介绍了毛泽东从黄炎培延安之行开始,团结、争取他,使之成为共产党的诤友的经历。  相似文献   

14.
黄炎培“不为个人做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炎培有两个清名:一曰不愿敛财,二曰不肯做官。不敛财黄炎培一生兴学,不遗余力。他口才甚好,善于筹款,获捐甚多,但是面对各方资助,他  相似文献   

15.
1948年 5月 1日,中国共产党发出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号召,得到了各民主党派、各社会团体和社会贤达的热烈响应,他们通过种种渠道,辗转北上。民主人士对新政协的热情态度使蒋介石大为恼火,于是派出大批特务去阻止、破坏民主人士的北平之行,甚至不惜使用软禁、暗杀的卑鄙手段。一时间,乌云四起,杀气腾腾。   民盟中央常委黄炎培在上海常熟路的荣康别墅受到严密监视。国民党政府已将黄炎培列入黑名单榜首,第一要杀的就是他。只是由于他影响太大,因而迟迟未敢下手,只好派军统特务王新衡领着一帮特务在弄堂口暗中潜伏。黄炎…  相似文献   

16.
抗战胜利后,出于对战后国家和平民主建设的期待,作为当时国、共之外的第三方力量、民盟的主要负责人,黄炎培主动承担起了调解国共内战的历史重任。黄炎培的努力虽最终没有改变国共以军事斗争解决双方分歧的初衷,但在此过程中,黄炎培对国民党独裁内战的倒行逆施政策有了深刻的认识,从而使其将新中国的前途希望寄托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  相似文献   

17.
陕甘宁边区的二流子改造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44年7月1日,黄炎培、傅斯年、左舜生等7位国民参政员冲破国民党当局的重重阻挠,终于踏上了访问延安的旅途,对延安进行了为期5天的访问。其间,黄炎培先生深为延安军民昂扬的斗志、俭朴的生活、健康的民风所感染、所激动。返回重庆后,黄炎培先生在夫人姚维钧的帮助下,写成了《延安归来》。尽管许多朋友说“这万万要不得,你替共产党宣传,太危险了”,但黄炎培先生还是毅然决然地把书稿交由重庆国讯书店出版了,结果流传甚广,深为社会各界欢迎。在《延安归来》中,黄炎培先生写到延安街上“没有看到一个游手闲荡的人,他们叫做二流子…  相似文献   

18.
正1945年,黄炎培在延安窑洞发出了著名的"黄炎培之问":中国共产党能不能跳出历代统治者从艰苦创业到脱离群众的历史周期律?7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福祉,用实际行动作出了响亮的回答。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及"黄炎培之问",强调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永远保持中国共产党人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相似文献   

19.
1945年7月,民主人士黄炎培由重庆飞抵延安,毛泽东邀请黄炎培到杨家岭窑洞家中做客,询问黄氏在延安考察几天的感想。黄炎培深感抗战胜利之后延安朝气蓬勃,同时坦陈心中远虑。他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亲眼所见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  相似文献   

20.
本刊资料  筱蕾 《党史博览》2013,(12):2+57-F0002,F0003
<正>在抗日战争结束的前夜,民主人士在国共两党之间积极斡旋调停,防止内战发生。1945年7月1日,毛泽东、朱德、周恩来、林伯渠等到机场欢迎由王若飞陪同从重庆飞抵延安的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褚辅成、黄炎培、冷(?)、傅斯年、左舜生、章伯钧。毛泽东与六名参政员一共进行了三次会谈。7月4日,毛泽东将中共方面整理的《中共代表与褚辅成、黄炎培等六参政员延安会谈记录》交褚辅成等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