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年是董必武同志诞辰120周年。董必武同志一生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他不仅在法制建设方面贡献卓著,而且在党的建设方面也有很多独到的思想和建树,对于我们今天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首先,董必武同志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始终关心和参与党的建设,为把我们党建设成为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作出了重要贡献。董必武同志身怀救国救民的大志,创建了武汉的早期共产党组织。作为中共一大代表,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伟大的历史事件。大浪淘沙,在一大代表中,有些人后来走上…  相似文献   

2.
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被董必武赞誉为“传家绝业诗千首,报国多方笔一枝”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谢觉哉的一生,是孜孜不倦地为国为民谋利的一生。他的诗作,生动具体地反映了他的伟大情怀。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倡导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它“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逼蒋抗日”方针的制定和实施,又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起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图阐述党在提出、贯彻、实施“逼蒋抗日”方针的各个历史环节中,民主党派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借以阐明民主党派对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做出的重要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是中国共产党所敬重的朋友,这不仅因为他是辛亥革命的先驱者和著名的教育家,更重要的是他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塑造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校风校格可以使马克思主义作为学术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来担当的。蔡元培和中国共产党也曾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声应相求、殊途同归了。蔡元培一生救助过许许多多的共产党员和革命者,历史应该铭记他的不朽功德。“诸君不可视蔡元培为一书生,当视为十万雄师……”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后,给大学下了最精辟的定义,他说:“大学者‘囊括  相似文献   

5.
董老克俭为公 董必武一生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他三次出国访问,不仅出色完成了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而且厉行节约,克己奉公。在个人生活开支上精打细算,把节约下来的外汇交给了国家。1945年,董必武第一次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解放区人民到美国旧金山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从他亲笔记的收支帐目中,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在赴美期间的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这份收支帐目上写着:“董捐生活费美金1260元整”,“董捐交际费美金200元整”和“董交置装费美金1185元整。”董老把这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党内的组织生活。无论在烽火硝烟的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即使工作再忙,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都坚持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并把自己放在普通党员的位置上,严格遵守党章规程,表现出坚定的党性原则,并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董必武:"工作再忙也要过组织生活"作为中国共产党元老级人物,董必武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普通党员,严格遵守和履行一名党员的职责与义务。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董必武被任命为中央党校校长。在任职期间的一个星期六晚上,董必武所在的党小组召开了组织生活会。党小组长考虑到董必武工作很忙,就没有通知他参加。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提出的呢?还是应主要归功于共产国际?这是在党史界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回顾了从1931年至1936年共产国际政策转变以及中国共产党逐步提出和完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两个历史过程,以期弄清这两者之间真实的关系。一、“九·一八”事件后中共的关门主义与共产国际指导的错误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是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战士,她作为孙中山理想和事业的捍卫者和继承者,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密切交往.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入侵,在这中华民族危机时刻,宋庆龄高举中山先生旗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竭诚支持中共提出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和政策,以其崇高的声望和特殊的身份,不畏艰险,殚精竭力地奔走呼号,为促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做出了独特的重大贡献,建立了不朽的光辉业绩.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八月,中共中央确定了“逼蒋抗日”方针,这是我党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过程中,所作出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非常及时的战略决策。它的形成,充分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战斗风格。  相似文献   

10.
柳亚子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郭沫若曾称柳亚子先生为“今屈原”。茅盾认为“柳先生的诗,反映了前清末年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一时期的历史,亦即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称之为史诗,是名副其实的。”柳亚子一生与毛泽东有过三次聚会。第一次是1926年5月在广州;第二次是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谈判期间;第三次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两位诗人之间的友好交往、诗词唱和、书信往来,为中国的诗坛留下了一段千秋佳话。  相似文献   

11.
<正>郭沫若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人物,同时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在科学文化教育领域有重大影响力。过去有人把郭沫若对毛泽东的欣赏与崇敬,歪曲为"政治投机""趋炎附势",这些观点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符合郭沫若与毛泽东交往的真实情况,实际上是借贬损郭沫若来歪曲以郭沫若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与中共领袖的交往。回顾郭沫若与毛泽东的交往史,可以发现二人在革命路上携手前进、在文学创作方面惺惺相惜的多重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在反右斗争严重扩大化的形势下,以及后来在"文化大革命"中,  相似文献   

1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一表述的生成可以理解为由模糊的动议发展成中共具有特定政治意涵的概念生成史。在中共话语内,团结抗战的主张由人民阵线、民族战线、联合战线、统一战线等多词混杂的状态,最终稳定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这个具有排他性的规范表述。在此过程中,中共既坚守自身理念,又因应时势,与多方互动博弈,调适自身意识形态,最终谋定抗战方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一经确立便开始生长,对巩固中共在抗战时期的合法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华民族遭到自近代以来最严重的亡国灭种之危险。在这个空前的民族灾难面前,中华民族开展了全民族抗战,显示出中华民族凝聚向心、共同反对外来侵略的巨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以“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华民族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抗日战争的胜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也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彻底的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在促进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利益…  相似文献   

14.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15.
八年抗战的伟大胜利,雪洗了中国近百年来遭受外国列强侵略的耻辱,创造了半殖民地弱国战胜帝国主义强国的战争奇迹。而在抗战中,国共两党捐弃前嫌再度合作。奠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础,增强了中华民族持久抗战的决心,也为中华民族赢得了国际赞誉。因此,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胜利,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胜利。值此抗战胜利五十周年之际,本文拟就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与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关系.进一条探讨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地位与作用。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政治路线。1931年“八·一”事变…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形成、发展的过程中,提出并逐步形成了建立“现代国家”的基本观念。其主要内容由现代政治观、现代经济观和现代文化观三大部分组成,并且在局部执政区域内实践了“现代国家”观。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国家观,实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现实需要与苏维埃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局部执政经验的理论升华。  相似文献   

17.
中流砥柱     
正抗日战争时期,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共中央南方局坚定不移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进方向。抗战时期在重庆成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就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中国抗战大后方的前哨阵地。在与国民党交往中,南  相似文献   

18.
汪洪斌 《湘潮》2012,(9):37-39
1945年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共产党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董必武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刚劲有力的“董必武”3个字。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首次亮相,也是中国共产党高层领导人第一次以公开身份在美国活动,董必武出色地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提出到正式形成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在这个过程中,我党为早日实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根据形势的不断变化而不断地改变了党的策略口号,即从“抗日反将”到“逼蒋抗日”到“联蒋抗日”,直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本文就几个策略口号变化过程简述以后。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全民抗战主张的提出及其演变迟砾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了反映全民族意愿的“全民抗战”思想主张。这个主张不仅体现了中共动员全体人民进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坚强意志,同时也为促进国共两党再度合作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