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剑文 《法学家》2004,(5):34-39
我国现行所得税法律制度是在1994年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过这次税制改革,形成了个人所得税法、内资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三税并立的所得税法格局.  相似文献   

2.
王世涛 《当代法学》2021,35(4):83-92
不同于基本权利,基本义务有其独特的逻辑结构和话语体系.纳税基本义务的意义不仅在于对公民纳税法律义务的宪法设定,同时作为宪法委托,构成立法者制定税收法的宪法依据.纳税基本义务并非自然义务或道德义务,而是宪法确立的法律义务.宪法上纳税基本义务具有不同于法律上纳税义务的本质特征和规范效力,其构成判断法律上纳税义务合宪性的标准.我国公民私有财产权受法律保护的宪法规定,为纳税基本义务确立了正当性的宪法基础.纳税义务的正当性基础并非基于国家对暴力的合法垄断进行的强制而在于纳税人的同意,表现为由纳税人参与的民主机制,由税收立法的议会保留形成的征税者与纳税者之间的契约.如果没有宪法依据,法律甚至行政命令可以直接规定公民的纳税义务,征税权就会演变为缺乏制约的专断权力.因此,纳税义务法定的基础是纳税义务的宪定,税收法律保留的前提是税收宪法保留.  相似文献   

3.
方便并有利于纳税人为核心内涵的纳税便利思想,应贯穿于税收立法与税法实施的全过程,并作为一项基本的税法原则固定下来。在事实层面,纳税便利原则以多种表现形式存在于我国现行税法规范之中;在价值层面,纳税便利原则强调从保障纳税人基本权益的视角进行税制构建与税法实施。纳税便利原则根植于宪法规定的人民主权与人权保障原则,主张国家有义务为纳税人提供与其履行纳税义务相匹配的便利条件,税收立法确定、简便、易懂,税收执法规范、科学、以人为本,是形式方便与实质有利、征税便利与纳税便利的有机统一。纳税便利原则与税收法定原则、税收效率原则、量能课税原则存在联系与区别,对改善我国税收法治环境、规范国家税权、完善实体税制及征管机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宪法中相关税收条款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在明确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义务的同时,需要强调征税主体也有依照法律征税的义务,通过淡化税收优先权、加强对税收法律关系中利害关系人权利的保护,进一步加强对人权的保护和市场经济秩序的维护。  相似文献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第五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同税务机关在纳税上发生争议时,必须先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缴纳或者解缴税款及滞纳金,然后可以在收到税务机关填发的缴款凭证之日起60日内向上一级税...  相似文献   

6.
王惠 《中国律师》2000,(12):22-23
律师税务法律服务业务在国外十分活跃,其业务范围已渗透到税收活动的各个领域。但我国律师在这一领域的开拓,几乎还是空白。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公民整体纳税意识的增强,特别是在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冲击下,这一领域亟待我国律师大显身手。一、21世纪急需我国律师提供税务法律服务众所周知,在21世纪知识经济的全球化正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同时也使税收活动更加渗入人们的生活和生产经营活动。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纳税在任何国家都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这是因为税收对各国的生存与…  相似文献   

7.
陈镜先 《法学》2022,(2):176-192
国际税收法律制度竞争是国际税收竞争的核心,一国的国际税收竞争力从根本上取决于其税制的竞争力。近年来,各国提升国际税制竞争力的主要举措包括从全球税制向有限属地税制转型、加强税收协定中消极所得预提税税率的法律协调以及对吸引外资的税收优惠制度进行调整。在全球竞争的大背景下,中国应当在总结国内外国际税制改革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自身的国际税制进行系统性改革,即加快从全球税制向有限属地税制转型,完善税收协定中的消极所得条款,调整企业所得税优惠以应对支柱二规则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叶姗 《中国法学》2020,(1):221-240
现代宪法规定国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基本义务,而财产权的行使应同时有益于公共福祉,据此,个人所得税法建制侧重于设定纳税义务的成立要件和确定程序。个人所得税纳税义务是在所得分项基础上经由法律创设的,分为税款缴纳的主给付义务和纳税申报的从给付义务,可能由支付所得者或取得所得者履行。分类税制下,纳税义务主要由负有扣缴义务的支付所得者代为履行,取得所得者则负有根本性的纳税义务,充分体现税收稽征效率。综合所得范畴的引入,使得核心课税要素由所得这一征税客体转向纳税人,更能实现量能课税原则。纳税人有依照法律纳税的权利和义务,由此,重构纳税义务如下:其一,横向的并行结构,包括综合课征和分类课征等模式下的纳税义务,后者可能包含税收负担从轻权;其二,纵向的递进结构,包括预扣预缴和汇算清缴等阶段中的纳税义务,可能包含补税义务或申请退税权。  相似文献   

9.
税收是国家的根基,是民生的保障.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法纳税的义务.国家税法具有法律权威性,任何企业和个人都不能以不法手段逃避纳税义务. 严管偷逃税现象 近年来,我国偷税、逃税等危害税收征管的违法行为日益猖獗.从明星到富商,从海外代购、网红直播、个体商贩到企业集团,偷税逃税案件频频发生,性质越来越恶劣.我...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环境税收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现行环境税收体系很不完善 ,只对资源收税 ,而无实质意义上的污染收税 ,且资源税收不尽合理。要完善我国现行环境税收体系 ,应借鉴各国先进立法经验 ,建立环境污染税与资源税并重的环境税收体系 ,逐步废除排污收费 ,而代之以排污收税 ,并简化资源税制 ,扩大其征税范围 ,调整其纳税环节 ,提高其税负水平 ,以适应环境保护和税制改革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税法公平原则是我国税法的一项基本原则。以税法公平原则来检验我们的现行税制,我国内外企业所得税有别有悖于税法公平原则。内外资企业继续分别实行不同的所得税制既不利于平等竞争,也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因此,应在目前良好的经济形势下把两税合并作为一项紧迫任务来实施,从而为经济增长提供持久的推动力。“两税合并”应该统一税率又统一税收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2.
<正> 一、涉外税收制度的方法原则和特点涉外税收制度是国家及其授权机关制定的制约具有涉外因素的税收法律、法令、条例、实施细则和征收管理制度、办法规范的总称。它是国家行使税收管理权,向纳税人进行征税的法律依据。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为了适应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的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先后制定和颁布了三个有关涉外税收的单行法,即《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外国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并相应地公布了这三个所得税法的施行细则。除了上述的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以外,我国的涉外税收的税种还有工商统一税、房地产税和车船使用牌照税。此外,在其它一些单行的税收法规和涉外法律中也包含有一些涉外税收的规定。所有这些,连同财政部依法作出的解释规定共同  相似文献   

13.
陈风 《经济与法》2001,(9):17-18
现代西方发达国家在税法执行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市场经济必须同时注重纳税人的义务与权利。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同时,公民应了解相应的权利,并懂得如何运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利。我国目前普遍存在“重义务轻权利”的不合理现象。虽然我国《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权利,但纳税人对自身应享有的权利却知之甚少。对纳税人权利进行确定和保护,成为我国税收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税收立法新展望刘剑文,涂卫东1994年我国按照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和合理分权的原则,先后颁布并实施了一系列税收法律、法规。对原税法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改革后的税法,其特点是聚财功能更加强化;在税制结构上,确立了流转税和所得税的双重主体税种地...  相似文献   

15.
上一讲主要讲述了公民的权利.这一讲,我们将着重介绍《宪法》中的公民义务. 作为一个国家的公民,我们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须承担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在我国的现行《宪法》中,规定了公民基本义务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即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义务,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维护祖国安全,荣誉与利益的义务,依法服兵役的义务和依法纳税的义务.  相似文献   

16.
刘永伟 《现代法学》2006,28(2):157-165
近几年来,主张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取消外商投资企业税收优惠的观点日渐盛行。这一观点在法律上的依据主要是税收优惠违反了WTO国民待遇原则。通过研究不难发现,WTO并不存在国民待遇原则,而且有关协定的国民待遇也排除了对所得税的适用,我国对外双边税收协定也排除了国民待遇原则。税收优惠不存在违反国民待遇原则的问题,而且符合税收公平原则。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采取怎样的税收政策拥有完全的主权,完全应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外商投资企业的税收政策作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对完善我国《个人所得税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法学论坛》2007,22(6):95-101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个人所得税在调节个人收入,维护社会公平方面的重要意义将更加凸显.我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税制模式不能体现纳税人税负的公平合理;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范围窄,不利于发挥税收的调节作用;费用扣除标准的设定不合理;税率设定复杂显失公平;税收征管缺乏力度;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依然淡薄,纳税义务人故意隐瞒收入.其改进方案包括:选择合理的税制模式;拓宽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减少减免税项目;调整费用扣除标准;税率调整;加强税收源头控制,防止税款流失;加大对偷漏个人所得税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维护法律的严肃性.通过有针对性的改革,进一步修改、完善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科学的《个人所得税法》.  相似文献   

18.
所得税制度应覆盖所有自然人和组织,通常分别课征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然而,合伙企业却一般不课征企业所得税,而实行先分后税、直接对合伙人课征所得税的规则。我国税收征管中出现了合伙企业个人投资者的生产经营所得比照个体工商户项目征税,合伙企业对外投资分回的利息、股息、红利按照投资所得项目征税,以及合伙企业从事投资品交易取得的所得应全部纳入生产经营所得等措施,但未就不执行合伙事务的自然人有限合伙人作出适当的制度安排。关于合伙制投资基金应否比照个体工商户项目征税问题,部分地方政府作出了自然人有限合伙人按照投资所得项目、自然人普通合伙人比照个体工商户项目征税的行政解释。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将合伙企业排除在适用范围之外,《个人所得税法》中有必要创制合伙企业课征所得税的特殊规则,以实现税收负担的公平分配。  相似文献   

19.
谈公民的纳税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环 《法学杂志》2005,26(5):57-58
随着税收在国家财政中的地位的上升,税收法制建设也被提上议事日程。公民的纳税意识薄弱问题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公民的纳税意识是国家税收文化的积淀,是税制建设的反应,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0.
为进一步规范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的管辖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等有关法律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公安机关的办案实际和危害税收征管刑事案件的特点,制定本规定。一、偷税案、逃避追缴欠税案(刑法第2 0 1条、第2 0 3条)纳税人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向税务机关办理税务登记的,由税务登记机关所在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纳税义务发生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纳税义务发生地县级以上公安机关管辖;纳税人为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需要向税务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