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案情介绍】被告郭XX、冯XX原系夫妻。后郭、冯二人达成离婚协议并到民政部门办理了离婚手续,协议约定夫妻关系存续期间的全部财产归冯XX所有。此前,被告郭XX先后数次向原告陈某借款 62000元,并每次借款都出具了借据(其中32000元没有约定借款利息,另30000元约定“用期三个月,到期还息 2250元”)。经陈某多次催要。被告冯 X X偿还了陈某现金 2000元。后来陈某又去催要时.却被冯XX告知,自己已和郭XX离婚。以后要钱的话,就去找郭XX要。陈某无奈,便将郭XX、冯XX告上法庭。要求郭、冯承…  相似文献   

2.
【案情】2010年5月,债务人杨某向原告谢某借款15万元经营服装生意,被告陈某为杨某提供担保,并在借条上签字。由于杨某经营亏损,借款到期后无力偿还借款,债权人谢某遂向法院起诉担保人陈某及陈某妻子黄某,以夫妻关系存续期间形成的债务为夫妻共同债务为由,要求两人承担连带保证责任,归还借款本金15万元及利息。陈某的妻子黄某对以上借款、担保不知情。  相似文献   

3.
案例:1994年1月,兴宁县人民法院受理了一起借据纠纷案,纠纷双方的陈述如下:债权人陈某说,张某于1992年1月20日和1992年7月20日分别向他借款各一万元,合共二万元。当时他都写了借据。陈某向法院递交了张某书写的两张借据。债务人张某则说,1992年1月20日,他向陈某借了一万元现金,借款时写了一张借据,后来应陈某的要求,他又写了一张同样内容和同样日期的借据作为交付利息用,两张一万元的借据实际上只是借一万元。陈某出示的交利息那张借据日期“92年7月20日”中的“7”字是他有添改的,原字应是“…  相似文献   

4.
母亲去世十年后,父亲也撒手人寰,摆在三子女面前的,是一道继承难题。原来.母亲去世时,父亲邀请亲朋作证,在子女面前立下遗嘱,他们的房屋在其死后变卖,所得财产由三子女平分。哪料,父亲去世后,女儿突然拿出一份遗嘱。根据这份遗嘱,父母的遗产由她一人继承。秘密遗嘱突然曝光,锋芒直指前一份遗嘱,一场遗产继承风波由此上演。  相似文献   

5.
《中国保安》2014,(16):149-149
编辑老师:我是一名驻某小区保安员,在我所在小区有一名业主陈某,生前系某事业单位的职工,育有一女。原配因病早逝后,2010年陈某与女士王某再婚,2014年8月陈某因病去世,单位给付陈某家属一次性抚恤金10万元,丧葬费2万元,共计12万元。在陈某过世后,女儿陈某某为安葬陈某花费3万多元。但在陈某单位给付的抚恤金和丧葬费的分割问题上,陈某现任妻子王某及陈某女儿陈某某产生分歧,后发生争执。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11月16日是我的父亲傅莱去世10周年忌日。父亲去世后的这10年里,我在清理他的遗存资料时,了解到一些家族史,以及他本人历史中许多我所不熟悉的部分,我对父亲有了些新的认识,思念之情亦愈加深沉了。我父亲出生于1920年2月奥地利维也纳的一个殷实、温馨的犹太人中产阶级家庭。我爷爷给这个降世的独生子取名理查德·石泰因。爷爷是一个财税员,奶奶是个擅做女装的裁缝;他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都接受过很好的教育。一战时爷爷是大本营的后勤军需官,奶奶是个护士;他们在战场上相识、相爱,战争一  相似文献   

7.
编辑同志:1998年1月,经朋友介绍,刘某向我借款一万元,约定借期一年。借款到期后,我去找刘某准备让其还款,但这时才发现刘某因心脏病发作已经去世。欠款人死亡他有儿子,也有遗产。请问,我能否向他儿子要这笔欠款?如果他儿子不认账,我能否向法院起诉?欣良读者:你来信提到的问题,是在债务人死亡又留有遗产的情况下,债权人如何主张债权的问题。一、我国《继承法》第三十二条规定:“无人继承又无人受遗赠的财产,归国家所有;死者生前是集体所有制组织成员的,归所在集体所有制组织所有。”如果刘某的儿子不愿接受遗产,则你…  相似文献   

8.
邓费建是西南大学生物医学专业专科大三学生.邓波是西南大学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大三学生.他们兄弟俩的父亲患病、母亲体弱。家庭负债3万多元。为顺利完成学业,哥哥申请得到助学贷款1.28万元.弟弟则获得助学贷款1.32万元。2006年夏天.。兄弟俩的一项决定引起周围乡亲的关注:他们借款办起养猪场。凭借所学专业养了113头种猪。最近猪肉的市场价格比他们入行时每斤涨了1元.兄弟俩常说的一句话又引起人们的关注:“等春节猪出栏时.我们将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偿还2.6万元助学贷款.”  相似文献   

9.
走过悲伤     
一20年来,父亲35岁的生命像一面旌旗飘扬在我们的上空……这是1990年,我回老家时,为父亲的墓碑重新撰写的铭文。在这以前的20年里,我清楚地知道,我,我的兄弟,我的妹妹,以及我的不幸的母亲是怎么走过来的,父亲的去世是怎样改变了我们全家人的命运。我那时才11岁,而我最小的妹妹还在襁褓之中。20年岁月沧桑,为父亲重新立碑的时候,我已经在远离家乡的郑州──河南省公安厅《公安月刊》杂志社供职。公安记者的职业又使我一次次地面对年轻战友的牺牲,严东方,姚次会,马喜国,郑榜义,季立新,王立新……他们的牺牲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3,(18):80-80
编辑老师: 我从去年开始离开家乡外出打工,当了一名保安员,也开始接触、学习一些法律知识。近期家里遇到一个让我很困惑的问题。2009年5月18日,我父亲的一位朋友张某向他借了5万元.当时他写了一张欠条给我父亲,约定在一年内还清借款。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烟斗     
父亲的烟斗冯目准父亲去世已两年有余了,在他不多的遗物中,有两件东西一直被母亲珍藏着。一件是支大号金星水笔,另一件则是烟斗。每当我在父亲曾用过的书桌抽屉内目睹父亲这两件遗物,回想起父亲的音容笑貌,泪水总会悄悄地爬上面颊。从我记事时起,父亲就有烟斗,而且...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我于2003年8月向张某借款3万元,借款期限两年。去年8月,薛某拿着我写给张某的借条以及他与张某所订的一份债权转让协议找到我,称张某在2005年1月向其借款35000元,借期6个月,按照他与张某的书面协议,张某已经将我所欠的3万元债权转让他了,现在他是这3万元借款的债权人,并要求我在半个月内向他清偿这3万元,否则到法院起诉我。请问,债权人是否可以转让债权,我可否拒绝薛某的还款要求?读者童晨海童晨海同志:合同法第79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合同的权利全部或者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根据合同性质不得转让;(二)按…  相似文献   

13.
第132级台阶     
母亲去世后,在父亲执意要找这个比他大几岁的继母时,我的态度是比较中立的。几年以后,父亲去世后老家就剩下继母一个人,我对她的态度就更加模棱两  相似文献   

14.
我父有为伯父偿还欠债的义务吗?编辑同志:我爷爷奶奶只有我父亲和伯父两个儿子,由于家穷,伯父终生未婚。1983年伯父和我父分家另过,伯父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1988年伯父得病,一年半之后去世。他没有留下什么遗产,但欠下大笔外债。我父亲东借西借.最后剩下...  相似文献   

15.
汪宇辉 《台声》2014,(9):78-78
6月28日清晨6时30分,父亲因病在宁去世,永远离开了我们。我因在美国求学没能在最后时刻陪伴在父亲身边,心中万分遗憾而愧疚。这篇短文在父亲去世时匆忙写就,虽然粗陋,却也是我对心中的父亲发自内心的追忆。我的父亲汪晓阳,祖籍台湾苗栗。1954年2月出生在江西省南昌市,在这个国防工业重镇,父亲度过了他的少年时期。1970年,16岁的父亲进入江西生产建设兵团参加劳动,后进入湖南大庸3028厂工作。1973年,经过推荐和选拔,父亲成了工农兵学员,进入南京航空学员飞机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工作,先后在南航无人机所、基础部、五系、绘图中心等部门任职,主要担负无人机工艺和标准化工作研究,曾任南航无人机研究院可靠性与标准化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6.
新农 《人民政坛》2011,(4):33-33
【案情】曲某打算购买农用车跑运输,找到同村家境富裕的陈某借款,同时请邻居张某担保。为保证各方利益,三人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如果曲某不能偿还借款,陈某可以要求张某无条件偿还全部借款;如果张某无财产偿还,  相似文献   

17.
【案情】2005年初,陈某因资金周转困难,向周某、苏某夫妇借款80万元。此后,周某多次向陈某追还欠款未果。2005年10月23日下午3时许,周某、苏某等7人到陈某所在的公司找到陈某,要求其归还欠款。双方在陈的办公室协商还款事宜,并由苏某拟写还款计划,陈某在还款计划上签了名,承诺在确定的期限内还清欠款。但当晚,周害怕陈某逃跑逃避债务,便留宿在陈的办公室,并用防盗锁把公司楼梯的铁门锁住,不准陈离开办公室。  相似文献   

18.
魏敬群 《春秋》2012,(6):24-27
雪夜结缘 情深父子 刘质平.原名刘毅.字季武,祖籍浙江黄岩,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出生于浙江海宁。世代务农,家境贫寒。其父目不识丁.20岁时被征入绿营当兵吃粮,30余年后任海宁州城汛之职。刘质平7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庭陷入困境。母亲不愿他像父亲那样没有文化.节衣缩食,将其送入学堂。  相似文献   

19.
编辑同志:我与一位朋友合伙做生意,2005年12月份因资金短缺,我们二人共同向另一个人借了2万元钱,但借款至今未还。现在债权人要我俩偿还债务,我愿意承担一半的债务,但我的合伙人不想还钱,债权人准备起诉我的合伙人。请问,我在承担一半  相似文献   

20.
幸福的感觉     
母亲去世后,父亲老得很快。 没有栀子花了。父亲喃喃地说。 我知道父亲在说什么。母亲在世时,每到栀子花开时节,母亲每天都会从外边买好多的花回来,父亲总是满脸的喜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